淺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技巧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提問可以考察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培養思維能力。所以,提問這一教學環節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第一、 選擇好要提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的問題一定要經過精心篩選,避免隨意性。問題選擇得當,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共鳴,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但是,如果選擇的不恰當,容易是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從而達不到教學效果。首先,提問要緊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如果漫無邊際進行提問,會造成抓不住課堂教學主要任務,即使所選的問題再精彩,也達不到教學效果。其次,提問要疑而不難,引人入勝,難易控制在學生經過一定的思考就能回答出來的程度。再次,提問要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盡可能選擇一些富有吸引力的趣味性問題。最后,還要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和思考的氛圍,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長存。
第二、 把握好提問的時機。
在課堂教學過程 中,教師提問要注意時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堂課開始時設疑提問,這時,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可以起到快速激發學生的求知心理的效果。課中提問,應根據課堂教學實際需要,選擇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旺時實施,因為此時學生新的需要與原有心理之間產生矛盾,急切需要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激起疑問的火花,以利于觸發學生的思維共鳴,聽課精力比較集中。在課尾提問,既可以考察學生對本課所學的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認識到所講授內容的不足,以便查漏補缺,同時又可以引導學生預習下一節新課內容,一舉兩得。
第三、 采用靈活多變的提問方法。
教師在提問過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模式之中,要善于靈活運用多種方式,是學生與教師密切配合,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例如,讓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言,不點名提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可以將此問題分解為幾個比較簡單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答案,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與綜合的思維能力;也可以先提一問題,然后隨之提供一些材料以供學生思考,讓學生從材料中得到啟示,從而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學生有成就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第四、 提問還要注意提問的對象,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
在提問中,教師還要注意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對于學習較薄弱者,多提一些簡單、容易回答的問題,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增強其學習動力。對一般難度的問題可以先讓學習不太理想的同學先回答,然后讓其他同學來補充,以便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防止只提問好成績的學生,這樣會打擊那些成績一般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尊心。通過選擇不同的提問對象,提問不同的問題,使所提的問題能起到設計提問的目的,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
第五,在提問中若出現被提問的學生“卡殼”的情況,教師不能斥責學生,要采取各種措施啟發誘導學生思考問題,比如發動其他學生一起來分析此一問題,或者及時改變提問的方法,將此一問題重新設計一下然后再提問等。這樣,可以防止課堂教學在提問這一環節上“卡殼”,不能正常進行下去。
總之,課堂上提問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思考問題,深化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這體現了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主導,是師生雙方的互動,不是教師唱獨角戲,進行個人表演,所以,教師要注意學生的思維習慣,摸清學生的學習心理,尊重思維的客觀規律,善于創設情境,運用好提問技巧,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