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有效的閱讀方法——怎樣上好一堂閱讀課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閱讀教學的實質是指導學生怎樣去讀書,而不是教會學生讀懂一本書或者幾本書。所以,關鍵還是要教給學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閱讀的方法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
1、誦讀
“手披目視,口詠其言,心惟其義。”(韓愈《進學解》)古人讀書講究口、耳、眼、心并用。其實,誦讀不僅僅適用于文言文,白話文也同樣需要誦讀。誦讀可以充分調動讀者諸多感官接受信息,容易使讀者充分進入文本所描述的境界,沉醉其中。同時,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感也有很大幫助。誦讀指導的核心在于對節奏、語調、輕重、緩急等方面進行指導。另外,不同的文體、不同的情感內容應采用與之相應的誦讀方式。
2、略讀和精讀
不同的文本對閱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有時需要略讀,有時則需要精讀。略讀便于攝取要點,從整體上對文章進行提綱挈領的把握。精讀就是逐字逐句,將應記憶的記憶下來,需要揣摩的揣摩出來,應該研究的研究出來。博爾·赫斯所謂“書籍是記憶和想像的延伸”也正是這個道理。文章的精彩段落、關鍵語句,都要反復誦讀、體會、領悟,這就要求對文本進行深入細致的精讀。精讀可以簡單地分為以下幾種:
(1)體驗閱讀:反復誦讀,有聲有色,有情有味,體驗語言的美妙和情感。
(2)比較閱讀:將與之相關的作品或段落認真參照,反復比較,從而加深理解。
(3)討論閱讀:分小組討論,提出新的問題,激活思想,深入挖掘。
(4)品味閱讀:拈精摘要,玩味品嘗,由點及面,突破重點。
(5)寫文閱讀:依據原文,改寫或續寫,寫點隨筆或讀后感。
3、背讀
把文中該背的和精彩的部分,反復閱讀以達到能背的程度,使其儲進學生的記憶寶庫,成為學生穩固的知識積累,以便在以后學習中反復咀嚼,不斷領悟,從中汲取新的營養,達到閱讀的最終目的。當然,老師應教給學生一些背讀的技巧,如理解背讀、分段背讀、結構背讀等。 (龔詩茂 楊浩課 《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