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的許多課題連老師都想不到
因為一項研究性學習的課題,11月15日,杭州學軍中學3位學生受到了中國橫店東磁集團的嘉獎。引起橫店東磁集團興趣的是一項有關廢舊電池回收的調查研究,是高二學生姜園媛、胡海嘉、陳方盈一個學期研究性學習的成果。這僅是該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其中一項。翻開學軍中學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選,“關于服裝面料的人性化”、“校服的今天與未來”、“中學生消費透視調查報告”、“學軍中學校門口交通問題的解決”、“太陽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杭州中西快餐業現狀比較”……300多項課題,內容涉及環境、生物、物理、農業、經濟、能源、政治、心理等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日常生活領域,高中學生儼然成了一個個小學者。校長任繼長說,“許多課題連老師都想不到”。
學軍中學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始于去年10月。學校以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用學生感興趣的,具有較強社會性、實踐性的內容作為學生學習、研究的主題,并率先在高一年級中開展。一開始,學校先開了一個研究性課題的目錄,供同學們自由挑選。學生也可以自己提出課題。課題確定以后,同學間自由組成課題組,選出課題組長負責這個課題的研究,指導老師也由學生自己指定,或在社會上找專家。
研究性學習課題選擇和成員組合的寬松、自由,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科研的興趣和信心。他們或是上網查詢,或走向社會搞調查,或到圖書館查閱資料,一個個沉浸在富有吸引力的研究性課題之中,忙于撰寫自己的“學術論文”。
任繼長說,研究性學習更多地讓學生用探究的方式去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據介紹,相對于學科教育,研究性學習不再局限于對學生純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要求學生必須自己動手實踐,在實踐中體驗、學會學習和獲得信息的能力。如廢舊電池回收問題的研究性學習課題,要發現廢舊電池的回收存在的問題,再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分析思考,最后提出處理問題的方式才算完成課題。這就使得課題組成員要從事實地調查、實驗分析和資料查閱等工作。
研究性學習需要實驗操作、走訪專家,做社會調查、進行問題討論,以及現場觀察、資料閱讀、實施研究、撰寫報告、論文答辯等,劉誠平老師認為,這一學習方式不同于讓學生做社會調查、到校外搞活動,它需要研究者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關心社會、自然和環境的人文精神,以及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教學處倪子元老師覺得,研究性學習所呈現的學習結果是綜合和全面的,由于它要求學生從只注重書本知識和間接經驗的獲得,轉移到同時重視通過實踐體驗來獲得直接經驗并學以致用;從單純關注對學科體系的掌握,變為同時重視對信息收集、處理和運用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從而使學校教育從僅僅追求教學的知識目標轉向重視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及學習方式的轉變。
據悉,學軍中學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興趣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學生對自主選擇課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很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