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的變化
研究性學習的開設,要求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者到學生課題研究的參與者;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從僅僅關注教科書到同時關注本學科知識與實踐的聯系、本學科的前沿知識、本學科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及懂得科研;從單純的知識傳授到關心學生的終身發展,等等。教師的角色和以往不同,要求發生較大的變化。概括起來,教師在研究性學習中,他將成為:
l 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教師以平等的身份主動參與學生的課題研究,是他工作的前提條件。作為參與者,教師的任務就是經常深入學生課題組的活動,了解學生的需求,傾聽學生的需求,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認可教師為他們中的一員,愿意沒有拘束地一起交談和討論,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對課題的參與中,師生間如果能有一些和諧融洽的關系,教師就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同時也正是在參與中,教師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新東西,在參與中學習,在學習中指導。
l 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但這里的指導與以往學科教學中的指導有很大不同。以往指導主要是找出學生問題所在,然后通過解惑、解難,最后把學生引導到教師心目中早已有的標準答案上來。但研究性學習中,學生研究的課題各不相同,教師對學生課題最后得到的答案事先并不很明確,因此所謂的“標準答案”事實上已不復存在,將學生引導到早已有的標準答案上的指導路徑也已經失靈。那么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指導什么呢?歸結起來,大約為:研究思路的指導。研究方法的指導和信息資料來源的指導。這種指導要求教師一方面能抓住學生思想的火花,輸送氧氣,讓它能燃燒起來;另一方面則是運用老師的知識積淀、經驗和智慧,給學生一些點撥和啟發,即所謂的“點到為止”,將思考和想象的空間留給學生。
l 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促進者
研究性學習中學生的活動是分散的、自主管理的。由于學生自控能力的差異會導致各組活動的管理組織和活動質量有較大的不同,由于各組工作側重點的不同而會出現不同的困難、問題,在小組研究中學生還會發生各種意見分歧和情緒波動,等等,這就需要教師在指導學生的同時,還要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協調工作。具體來說,如創設輕松和諧的活動環境,及時組織課題組之間的匯報和交流,一旦發現課題組活動質量有問題要找學生談話,教育學生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賞,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樹立信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積極性等。
l 共同指導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研究性學習的出現,使教師已不能單獨地駕馭對學生在知識。體教學軟件、圖書雜志以及本校其他老師的學術專長等;二是校外,如家長的專業和職業、學校周圍的公共文化教育機構、文化遺址、社區特色、企業團體等。教師不僅要了解情況,而且要為與這些部門建立聯系而作必要的努力,這些關系對于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必不可少。教師在這方面的努力,反映了教師的開放意識、聯系社會實際的愿望和辦事的能力。
教師上述角色的變化,反映了時代對教師的新要求。一個只會把教科書的內容搬到學生頭腦中的教師顯然已經落伍。以研究性學習為開端,教師將從思想觀念、知識結構、工作方式和行為方式等方面挑戰自己、改變自己和完善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說,研究性學習是提升教師素質的一個良好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