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初中政治課的反思
3、合作學習
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但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式的轉變時,合作學習不應該理解成狹隘的課上討論學習,合作學習還包括學生在課下與伙伴、老師、家長、同學等的交流,學生只要在這個過程中有所獲,應該都是有效的合作學習,因此,合作學習應該滲透貫徹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現在教學中有這么幾種傾向:( 1)合作學習主要適宜比較簡單的學習任務的完成,因而課堂中呈現出來的合作學習,往往只是同學們“合作”找出老師布置的問題的答案。如:九年級教材第一課《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中的問題:①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是什么?②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標志是什么?③歷史發展的大趨勢是什么?……這些問題的回答就屬于這個類型。(2)不僅在教學的難點、重點處要討論,而且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也提出來讓學生討論,結果導致課堂教學表面上是全員參與,實際上沒有任何創新和實效。(3)還有的教師在一節課就安排多次討論,熱鬧的討論聲使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匆忙零亂,缺乏整體性。這些都具有片面性,我們應明確以下幾個方面:
( 1)首先,要明確什么問題適宜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應該是在學生個體無法完成,或個體無法有效完成的任務;或者是學生對自己產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與他人討論,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設計的合作內容要有利于促進動腦、有吸引力,同時還具有挑戰性,有利于集體研究,促進合作學習,能產生積極的態度,對合作學習產生強烈的愿望。
( 2)其次,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學習?
衡量學生是否進行了合作學習,關鍵不是看有沒有組織小組討論,而是看學生的活動是否具有合作的意識,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善于傾聽、述說、交流、分工與協作等),是否產生了合作的效能。如在課堂合作前,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工,并在組內安排學困生優先發言,讓他們先說出最容易想的解題策略,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合作時,要求他們認真仔細地聽取別人意見,細致分析一下過程,取別人之長補己之短;教師巡回指導過程中,應重點指導學困生學習操作活動,了解他們的學習思維狀況,幫助他們解決操作困難。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體會到:同學之間的積極的相互依賴意味著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啟發中共同學習,而不是消極地依靠某個學生或某一部分學生解決全組問
( 3)真正讓學生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應該注意的問題:①要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合作。②明確學習中當多人合作的效果確實比一個人好時,才進行討論合作。合作時要處理好組內組員之間的關系。③合作前要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作好合作的準備。④合作學習的時間、頻率要控制適當。⑤引導學生善于總結,準確表達小組討論研究的結果。
4、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相對的是接受學習。有的老師認為有了新型的學習方式,傳統的的學習方式就應棄之不用了,也就是接受學習被全盤否定。這種觀點是片面的。接受學習,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探究學習,學習內容是以問題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① 我認為接受學習還應分兩種:被動接受式學習和主動接受式學習。主動接受式學習不同于學生單向接受老師傳授知識的被動接受式學習,也不同于科學家發明創造所采用的發現式探究學習方式,而是一種通過類似探究的方法或途徑來獲得或體驗知識結論的學習方式,在這種學習方式中,既包括探究式學習的特征,但實質上又仍然是接受式的學習,不過是通過探究和體驗而獲得知識結論的主動接受式學習(因為知識結論已經由前人發現并加以概括形成理論,并構成課程內容了)。而這樣一種兼容兩者的主動接受學習方式,恰恰正是普遍存在于我們學校中的學生學習方式。我們不可能每節課都探究,每個問題都探究,那樣根本完不成教學任務,應引導學生就某個章節、某個問題讓學生體會探究方法,學會對問題的探究。可見,接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都是學生的重要學習方式,彼此應取長補短。當前我們在大力倡導探究式學習方式的時候,既要看到探究學習是師生在課堂中一種積極的學習方式,又要看到這是一種受學習內容、學習條件限制的學習方式,是一種不能普遍適用于任何內容的學習方式。
三、 多元化的課堂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評價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使學生更明智、更理性地進行學習。為了張揚學生的個性,有的老師為了追求課堂的活躍氣氛,片面地運用了肯定為主的教學原則,幾乎課堂只要學生回答了問題,老師總是面帶微笑地表揚“不錯,你動了腦筋”“你真聰明”等鼓勵性語言,但對一些錯誤的回答,老師卻沒能及時地引導學生認識領悟,回答究竟是“錯”,還是“對”。過分的模糊評價將導致學生的知識缺陷和是非不分,一句由衷的贊譽,或是夸獎,可能使他們終生受益,但教師的評價如果很隨意,不明確,學生聽了之后就猶如喝涼開水 ---索然無味,久而久之學生對老師過多的廉價表揚會默然處置,學習的積極性又從何而來?我認為,當學生的回答很好時,我們教師要給予真誠的表揚;當學生的回答殘缺不全時,教師要指明努力的方向;當學生的回答背道而馳時,我們應委婉地進行批評指正,只有這樣明確的、求實的評價才有利于學生學到知識,獲得發展。教師不但要把握好評價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應該在課堂評價中,實施多元評價,多方面開發學生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