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政治學習效果
四、 運用游戲導入
現在的高中學生既有學習熱情,又有一些頭腦,但是在他們這個年齡階段,又有一些惰性心理,因此,作為學生普遍不喜歡的政治課的任課教師,就應該因勢利導,積極引導他們走上喜歡學習政治課的軌道。這時,我們就可以設計一些游戲先引起他們的興趣,然后再轉入所學內容。例如在哲學教學中,就可以自己設計一些游戲。在《尊重客觀規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一框題教學中,一開始就可以讓學生做一個“抬起自己”的游戲。幾個學生坐在椅子上,用自己的手用力準備抬起自己,但是大家都失敗了。老師加以引導:“為什么不能抬起自己?”學生稍一思考就會得出結論:是因為違背了規律。很自然,這一節課的主題就出來了:既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要尊重客觀規律。有時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猜謎語來引發學習興趣。
五、 運用表演導入
例如,我曾經上過一堂公開課,講的是《我國對外貿易的方式和作用》。這一 框題介紹兩個知識點,首先是我國對外貿易的方式,其次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作 用,其中“作用”是重點,并且不易理解,而“方式”屬于了解內容,分清即可,但是課本上介紹的非常簡單,老師如果補充內容又不太現實,反而會增加 難度,得不償失。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把這幾種方式區分開就算是達到目的了。我對這部分內容選擇了一種方式——表演。具體是這樣進行的:讓學生組成6個組,抽簽決定出本組要表演的貿易方式及出場順序,然后各組自己決定表演方式每組演完后其他學生猜是哪一種,比較容易就猜對了說明演的好,最后再評選出“最佳表演獎”。學生們積極性空前高漲,各自想自己組的表演方式,最終效果非常好,學生表演的惟妙惟肖,各種方式應有盡有,有的是以工廠職工開短會的形式,有的是以記者采訪、報道的方式,有的是以打電話聯系業務的方式,還有的是以推銷的方式等等。每表演完一組,學生們馬上就能猜出答案。這樣既使學生學會了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 口才、表演才能、膽量以及臨場應變能力,達到了一舉兩得的目的。
經濟常識中還有一框題我也采用了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在《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地位》一框中,首先涉及到國有企業中廠長(經理)、工會、職工代表大會、黨委各自的地位、職能。這些內容如果單純講解大多是空洞的、不容易接受的,我也采用了這種方法。在每班找出四個同學分別擔任經理、工會主席、黨委書記和職工代表,表演方式自己選擇,通過看課本弄清各自的職權后再表演。果然,各有各的高招,有的以就職演說的形式,有的以記者采訪的方式,有的以會議的形式,各取所長,充分表現了他們的才能。
六、運用比賽導入
針對比較簡單的知識,但是又需要加強記憶的內容,不妨可以采用比賽的方式。老師可以精心選擇、設計一些題目,把學生分成幾組,既可以按座位,也可以按性別,還可以別出心裁的按學生的籍貫、姓氏等來劃分。這樣學生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為了本組的得分而認真看書,努力回答問題,既達到了學習知識的目的,又極大的鍛煉了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并且能夠與教育了寓教與樂,使學生愿意學。
做法二:把課堂教學與時政教育結合
總之,學生頑強的毅力、堅強的意志,高尚的道德情操,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正確的心理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都有責任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有作為的人,也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細微工作中堅持做到既教書,又育人。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來實現為人師表的目的。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能想出合適的辦法,就一定會培養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將在今后的政治課教學中積極總結,不斷開拓,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