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在政治課教學中的效能研究
學生們結合書本知識思考回答了上述問題后,知道了A、B、C、D、E廠都有可能會虧損,被淘汰;F、G廠會盈利,知道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計算方式,知道了“現有正常生產條件”是什么,知道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會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們明白,市場上沒有一勞永逸的廠家。最后請七位“廠長”分別談談若是虧損企業,如何才能扭虧增盈,若是盈利廠家,你對今后有何打算?通過這一游戲方式,學生們在娛樂中明白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價值量、勞動生產率、市場競爭對生產廠家的影響等知識及其內在聯系,在學習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二) 要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感興趣有賴于成功。當學生在學習上克服了困難,突破了難關,獲得了新知識,心里就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學習就會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有勁。首先,教師要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師要用啟發式、暗示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知識的推導過程,使學生在知識的推理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興趣,也感受到自己與老師一起推出新知識的成就感。其次,堅持以表揚為主的原則。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個性的差異,掌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會有所不同,教師對學生都應該采用表揚、鼓勵為主的認可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所提問題回答對了當然要表揚,回答錯了,老師除了補充完整外,也應該給予鼓勵,盡可能找出其合理的地方,哪怕僅僅是一小點。再次,對學生學習知識的評價既要看終端又要看過程。在傳統教學中,對學生學科知識的評價只看終端即只看學生的考試分數,這樣對一部分分數差的學生有一種失敗的暗示,會打擊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誡過教師:在任何時候不要急于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所以,對一些考試分數差的學生應一分為二地看,如果他在學習的過程中是積極的、主動的、努力的,教師應該鼓勵,讓其感受到“有努力就會有成功”。(三) 愛的原則,是實施情感教育的源泉愛心是教師一切教育藝術、方法產生的基礎和根源,也是思想政治課實施情感教育的出發點。要獲得情感靠下命令是不行的。要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要關心學生、熱愛學生,使之充滿希望,這是發揮德育實效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們都能體會到,親和的師生關系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至關重要。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人們,教師的關愛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力量,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在愛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理解、尊重、信賴、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必然會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求知欲,深刻體驗思想政治課的德育思想,牢固樹立遠大的科學志向和高尚的社會理想。 教師要熟練掌握和運用科學的情感教育方法(一)要善于調節情緒,采取積極的情感教學,優化課堂教學活動 第一,課前作好情感備課。在上課前,教師要注意排除各種不良情緒干擾,保持愉快的心情,以良好的心態投身課堂;在備課中,不僅要深入理解教材,理論聯系實際,而且要認真研究教材的思想情感色彩,并揣摩恰當的表達方式,考慮課堂教學的情感氣氛,把握自己和學生的情緒準備狀況。第二,上課要演好“情感角色”。首先,精心設計“開場白”,抓住學生的情感需求。或抒情或激勵,或時政分析,或情景設置等,三言兩語,便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起學習欲望,調動學生的情感。其次,教師走進課堂要啟動真情實感,根據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表現出相應的喜怒哀樂,聲情并茂,形象逼真,讓學生始終陶冶在美的情感中。再次,教師還要善于運用表情、動作、手勢等非語言行為表達情感。(二)要善于發表自己的獨特的見解和看法教師不能照本宣科,對一些疑難問題或有爭議的問題要發表自己的獨特的見解和看法,也可以把學術界最新的動態告訴學生。如果教師局限于課本教學即課本說什么老師教什么,這會消極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如在冷戰結束后,霸權主義的發展有了新的特點,海灣戰爭、北約轟炸南聯盟及我駐南使館,學術界就“和平與發展是不是時代主題”展開了爭論,正方和反方都有充足的理由,在講述“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這一教學內容時,可簡要向學生介紹這方面的情況,既可開拓學生的視野,又可樹立教師在學生中的好學好鉆的形象。(三) 善于對部分教材進行適當的“編輯”對不十分適合教學的部分教材進行適當的“編輯”,向學生表明對教學的嚴謹態度。如在講經濟常識“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時,適當調整課本內容的教學順序,講完“勞動者的權利”后,接著就講述“勞動者的義務”,然后再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者權利和義務的統一”,這樣比較符合思維的邏輯順序,也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四) 要探索有自身特色的課堂教育評價模式思想政治課課堂評價要反映學生知、情、意、行的有機統一,體現教學目標的全面完成,并有助于思想政治課課堂教育教學活動的優化。第一,在評價方式上,克服過去單純以分數高低來量化學生,采用鼓勵評價、書面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多種方法綜合評價。第二,在評價內容上,涵蓋學生的認知、情感、思想、心理發展、活動表現、創新思維、實踐能力等各個方面。第三,在指導思想上,本著激勵學生愉快學習的原則,多鼓勵和贊揚,要看到學生的“閃光點”,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的成功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