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課本知識點梳理
高中政治綜合課復習資料(課本內容)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的思想政治一年級
經濟常識的主要內容
經濟就是指在一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活動,和在這些活動中結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經濟常識的主要內容:商品貨幣價值規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特征;企業和企業經營者;國民經濟3大產業,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財政,稅收與納稅人;我國銀行和公民儲蓄;商品服務市場,家庭消費,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對外貿易
商品和商品經濟
商品經濟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和。社會分工,生產資料和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經濟存在的兩個條件。商品經濟由小商品經濟,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3種類型。
商品由于交換的勞動產品。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
商品的價值量就是指商品價值的大小。商品的價值量不是有個別勞動時間決定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商品的價值量以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貨幣是商品交換相機資方發展的產物。貨幣需求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充當的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五種職能。價值適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兩種基本職能。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紙幣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叫做通貨膨脹。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價值規律的作用是,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制度,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在我國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集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這種主導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控制力上。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份。廣闊的農村集體經濟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公有制的性的實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都屬于公有制經濟。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他們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份。這項基本經濟制度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所決定的。歸根到底,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