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課本知識點梳理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我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總而言之,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要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堅持2點論,2分法,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善于把握重點和主流,堅持2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原因狀態和趨勢
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我們必須堅持內因和外因結合的觀點,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正確處理自力更生,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系。
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兩種狀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青年學生應會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辦事情。
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應當堅持事物發展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正確對待個人成長中經歷的曲折,正確對待社會主義事業前進中的困難。
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青年學生要堅持唯物辯證法,有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觀察和分析問題。反對形而上學,切忌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方面的片面性和絕對化。
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主觀能動性是人區別于物的特點,它主要表現為想和做,其也是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制約,要充分的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想問題不能停留在事物的現象上,要深入到事物的內部,把握事物的本質與規律,對事物現象認識屬于感性認識,對事物本質與規律的認識屬于理性認識。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與規律。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實現對事物的本質與規律的認識,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具備兩個條件: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認真思考,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
對事物本質與規律的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的一個艱苦的反復的過程。人們要不斷地深化認識,擴展認識,但認識向前推移。
要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與規律,必須培養科學思維方法。人們思考問題的過程,是形成概念,作出判斷,進行推理的過程,是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過程。在思維過程中的要明確概念,正確使用判斷,進行推理,善于把分析與綜合結合起來。
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價值觀是人們關于事物有無價值和價值關系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人們的價值觀具有多樣性特點,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符合人們的根本利益。
我國現階段存在著多種價值觀。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既是我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原則,道德原則,就是社會普遍倡導和人們應當遵循的正確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集體利益的關系,堅持為人民服務,是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核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集體主義是一致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必須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反對小團體主義和個人主義。
青年學生要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應該做到心中有國家,集體和他人,確立社會主義主人翁的思想意識,反對和克服的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