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通用12篇)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篇1
列夫·托爾斯泰 茨威格
一、字音
胡髭(zī) 長髯(rán) 鬈(quán)發
黝(yǒu)黑 滯(zhì)留 愚鈍(dùn)
禁錮(gù) 軒(xuān)昂 犀(xī)利
侏儒(rú) 酒肆(sì) 尷尬(gāngà)
锃(zèng)亮 甲胄(zhòu) 粲(càn)然
盎(àng)然
二、詞義
滯留:停留不動。
愚鈍: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犀利:鋒利;銳利。
侏儒:身材異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館。
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熾熱:極熱。
粗制濫造:指產品制作粗劣,不講究質量。
藏污納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
郁郁寡歡:心情不舒暢,不快樂。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南北長度為“袤”。
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無可置疑:沒有什么可被懷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無光。
三、課文解析
本文結構:
一(1-5)托翁的外貌特征(比喻和夸張聯用,使得畫面氣韻生動,使人產生無窮的遐想。多用抑筆)
二(6-9)托翁非同尋常的眼睛(高度贊美)
托爾斯泰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段落大意:
1須發特征 2臉部輪廓結構 3面容表情 4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
5拜訪者對他的外貌表示失望 6犀利的目光 7富有感情 8眼睛的威力 9缺少幸福
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有深刻的洞察力
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夸張手法,寫出了托爾斯泰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觀察力
眼皮一睜開,這對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無情的追尋其獵物來:表現托爾斯泰用眼睛觀察社會、人生、時代,并揭示其本質。
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他們的主人事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指戳要害,真好刺中了他的心窩:作為現實主義作家,托爾斯泰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
他肯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因為托爾斯泰看透了暴政、黑暗、虛偽和苦難,看清了造成痛苦的原因,盡自己的畢生努力去改變,但事與愿違,醫生處于痛苦之中。
介紹眼睛: 精細深刻 進步思想
廣闊高遠 腐朽思想
比喻:眼睛(本體) 喻體:珠寶、探照燈、獵鷹、晶體、匕首、獵人
目光(本體) 喻體:剛刀、手術刀、X射線、槍彈、金剛刀、黑豹、磁鐵
注解:
1節選自《三作家》 2髭(zī)
3髯(rǎn) 4鬈(quán)
5米開朗琪羅: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家、畫家、建筑師和詩人。
6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國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白夜》《罪與罰》《白癡》《卡拉瑪佐夫兄弟》等
7器宇:氣概,風度
8禁錮(gù):束縛,限制
9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10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11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12頷(hàn)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13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14锃(zèng)
15廣袤(mào)無垠:廣闊無邊。 綹(liǔ)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篇2
再塑生命 海倫·凱勒
二、字音
搓捻(cuō niǎn) 繁衍(yǎn) 遷徙(xǐ) 覓食(mì) 慚愧(kuì) 譬如(pì)
棲息(qī) 小憩(qì) 遨游(áo) 花團錦簇(cù) 冥思遐想(xiá)
二、詞義
企盼:盼望。 繁衍:逐漸增多或增廣。
遷徙:遷移。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形象。
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看不過來)。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
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一點不敢疏忽。
三、課文解析
分段:
一、(1-13)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
二、(14-21)莎莉文老師教“我”走進大自然
三、(22-39)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愛”這個抽象事物
本文表現了作者對求知的熱望及艱辛而又愉快的生活經歷。
安妮·莎莉文老師:愛海倫,有責任心,對海倫的教育講究方法,做到了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善于抓住教育契機,開啟了海倫思維、情感、智慧,是一個出色的教育藝術家。
海倫:有毅力,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好學聰明,悟性極高,情感豐富
再塑生命:1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2讓“我”回到了自然,理解自然
3教“我”懂得了什么是“愛”
他很高興得想吻我:1以真情回報海倫的送花舉動
2借此機會讓海倫感悟、理解什么是“愛”,喚醒海倫的愛
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覺到雨水:生動形象地比喻,藝術性地解釋了愛
沒有愛,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不僅使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形象,而且將愛的含義跟孩子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
注解:1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女作家,自幼因病成為盲聾啞人,但他自強不息,克服巨大困難讀完大學。一生寫了十幾部作品,同時致力于求助傷殘兒童、保護婦女權益和爭取種族平等的社會活動。1964年獲總統自由勛章。十九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就是海倫·凱勒。(美國:馬克·吐溫)
2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代表作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喜劇《威尼斯商人》等一百多首十四行詩。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篇3
雪 魯迅 散文詩
一、字音
磬口(qìng) 忙碌(lù) 脂粉(zhī) 奩(Iián) 灼灼(zhuó) 嘻笑(xī) 褪盡(tuì) 朔方(shuò) 凜冽(lǐnliè)
二、詞義
博識:見識廣博。 凜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靈,魂靈。 消釋:消溶。
升騰:(火焰、氣體等)向上升起。
三、課文解析
江南的雪:一方面作者惋惜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另一方面暗示如江南的雪的美好事物經不起環境外了的打擊,不能過于眷戀。
北國的雪:用了一連串動詞,展現出北國的雪的奮斗和向上,決不妥協的個性,以及鋪天蓋地、橫掃千軍的氣勢。
北國的雪的環境:“無邊的曠野,凜冽的天宇”象征了當時極度黑暗和嚴酷的社會現實。
向上:指人身上向上的精神
但是:結構上承上啟下,內容上提示全文重點,表明作者的情感傾向,相較于優柔的江南的雪,作者更贊頌壯美的北國的雪。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摒棄柔弱的部分,剩下堅強的部分,凝成雨的內核。
注解:1選自《野草》
魯迅詩:天地余一卒,荷戟獨彷徨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篇4
《短文兩篇》
一,字詞
旸谷(yáng)寧愿(nìng)倘使(tǎng)
一撮灰(cuō) 皓月(hào) 姮娥(Héng)
二、課文中心
《短文兩篇》中的《日》和《月》選自散文集《龍·虎·狗》,作者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現當代著名文學家。寫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金”這一筆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表達了作者不愿茍且偷生,而要為了民族的解放而奉獻一切的人生追求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篇5
海燕
一.重點字詞 。
呻shēn吟yín 飛竄cuàn 膽怯qiè 翡fěi翠 蜿蜒wān yán 二.文學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體裁:散文詩 。高爾基,前蘇聯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列寧稱他"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母親》、自轉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本文是高爾基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結尾,原題為"海燕之歌"。
三.課文內容
1.文章思路:暴風雨將來-逼近-即臨
2.文章主題:通過對暴風雨來臨前大海景象的描繪和對海燕英姿的刻畫,熱情歌頌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勇敢無畏的戰斗精神,預言沙皇黑暗統治必將崩潰,號召人民迎接偉大的革命斗爭。
3.景物描寫及作用:
在烏云和大海之間…… 點明海燕所處環境,襯托海燕頑強、樂觀、勇敢的戰斗精神。
4.海燕的形象:勇猛堅強、樂觀自信、富于獻身精神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
5.象征手法及用:根據事物間的某種聯系,用某一種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表現手法,這就是象征。象征的作是: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為“具體”.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而且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和審美空間。
①海燕:象征無產階級革命先驅。 ②海鷗、海鴨、企鵝:害怕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
③云、狂風、雷電:反動勢力 ④暴風雨: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
6.對比手法: 海鷗等與海燕對比,襯托海燕的勇敢、自信、樂觀。
7.修辭手法的運用: 反復、比喻、擬人對比等進一步增強了作品表現力。
8..文章感情:贊美像海燕一樣的無產階級戰士,鞭撻的是海鷗之類的不革命者及勢力,
表現了作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的情感態度。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篇6
白楊禮贊
一.重點字詞 。
蜿蜒(wān yán) 黃綠錯綜(zōng) 氈子(zhān) 錘煉(chuí) 主宰(zǎi) 無邊無垠(yín)
坦蕩如砥(dǐ) 倦怠(dài) 倔強(juã jiàng) 婆娑(pï suō)潛滋暗長(qián) 懨懨欲睡(yān)
旁逸斜出(yì) 不折不撓(náo) 虬枝(qiú) 暈圈(yùn) 挺拔(bá) 秀頎(qí) 鄙視(bǐ)
二.文學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茅盾(1896——1981)作家,社會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虹 》、《子夜》;中篇小說《路》、《三人行》;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國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的里程碑,顯示了現代文學在長篇小說創作方面的實績。
三.課文內容
1. 全文抒情線索是什么?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
2. 白楊樹象征了什么? 白楊樹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3. “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寫它的目的是什么? “楠木”象征了賤視民眾,頑固倒退的人(諸如國民黨反動派),作者寫它的目的是為了以樹比樹(白楊樹和楠木),以人比人(北方農民和國民黨反動派),以達到藝術效果的一致、諧調和完整。
4. 把白楊樹和楠木進行對比用意如何? 這對比①表達了作者對賤視民眾的頑固倒退的國民黨反動派的憤慨、鄙棄之情②深化了散文的主題③以高昂的斗爭精神贊美白楊樹,形成首尾呼應,結束全文。
5.中心大意是: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楊樹的外形特征,借白楊樹的不平凡的形象,贊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抗戰的北方農民,歌頌他們質樸、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抒發作者對他們的崇敬和贊頌的感情。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篇7
雪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磬qìng口 胭脂奩lián 凜lǐn冽liè 朔shuò方
點撥:"朔"不要誤讀為"sù"。
2.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花(bàn) 瓣 (tuì) 褪盡
目光(zhuó zhuó) 灼灼 (kuàng)曠野
3.用恰當的詞語填空。
(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
(2)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后,卻永遠如粉,如沙。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2.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魯迅原名周樹人,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雪》選自他的散文詩集《野草》。
2.散文詩,它既有詩歌的特點,講究押韻和節奏,又有散文的特點,比較有氣勢。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篇8
組歌 紀伯倫
一、字音
熾熱(chì) 禱詞(dǎo) 執拗(niù) 俊俏(qiào) 衷情(zhōng) 饋贈(kuì) 憔悴(cuì)
真諦(dì) 夫穹(qióng) 璀璨(cuǐcàn) 鑲嵌(xiāng qiàn) 翱翔(áo) 喪吁短嘆(xū) 千山萬壑(hè)
二、詞義
執拗:固執任性,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饋贈:贈送(禮品)。 真諦:真實的意義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
鑲嵌:把一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愛時所立的誓言和盟約,表示愛情要像山和海一樣永恒不變。
長吁短嘆:因傷感、煩悶、痛苦等不住地唉聲嘆氣。
盛氣凌人:傲慢的氣勢逼人。
紋絲不動:一點兒也不動。
三、課文解析
藝術特色:
美在:1表達上富有詩韻和節奏,語言上的佳詞麗句
浪之歌
徹夜不寐:守護世界,讓世界更和諧,更美麗
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終身的工作:海浪和作者的形象已經融為一體,這句話既是海浪的傾訴,又是作者自己堅定的聲音。
雨之歌
1灑落如銀線瀉地 珍珠 散落的雨(造福他人)
2伴隨雷而來的雨(滋潤萬物的雨)
3敲擊窗戶的雨(啟迪心扉的雨)
雨的形象:奉獻著、使者
注釋:1選自《淚與笑》,紀伯倫,黎巴嫩詩人、畫家。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篇9
《 再塑生命》
(一)重點字詞
1.生字
綻 開(zhàn) 譬如(pì) 繁 衍(yǎn) 覓 食(mì) 搓 捻(cuō niǎn)
棲 息(qī) 小 憩(qì) 困 惑(huò) 穿 梭(suō) 期期艾艾(ài)
遷 徙(xǐ) 枝 椏(yā) 冥思遐想(mínɡ) (xiá) 恍然大悟(huǎnɡ)
2.解釋詞語
繁衍:逐漸增多或增廣。 遷徙:遷移。
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落英繽紛:落花繁多而凌亂。落英,指落花。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冥思遐想:深沉地思索。遐,遠。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恍然,忽然。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形象。
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看不過來)。
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一點不敢疏忽。
茁壯生長:形容生長旺盛的樣子。茁壯,強壯,健壯。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和感情自然而然地產生。油然,自然而然地。
不求甚解:原指讀書要領會精神實質,不必咬文嚼字。現多指只求懂得個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篇10
藤野先生
(一)重點字詞
1.生字
藤 野(téng) 發 髻(jì) 蘆 薈(huì) 畸 形(jī) 杳無消息(yǎo)
不 遜(xùn) 詰 責(jié) 爛 熳(màn) 匿 名(nì) 深惡痛疾(wù)
瞥 見(piē) 解 剖(pōu) 緋 紅(fēi) 油光可鑒(jiàn)
2.詞語解釋
抑yì揚頓挫:聲音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 緋紅:鮮紅。
流言:流傳的毫無根據的壞話。 宛如:好象。
畸形:不正常的形狀。 不遜:不客氣;無禮貌;驕傲、蠻橫。
匿名:不具名或隱藏真名。 杳:遠得不見蹤影;無影無聲。
瞥見:很快地看一下。 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喝采:大聲叫好。 決意:拿定主意,。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遺民:①留下的在國外的人; ②改朝換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篇11
雷電頌
一、字音
佇立(zhù) 睥睨(pì nì) 咆哮(xiào) 波瀾(lán) 污穢(huì) 犀利(xī)
劈開(pī) 稽首(qǐ) 馳騁(chěng) 虐待(nüè)
二、詞義
睥睨: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污穢:不干凈。 犀利:(武器、言語等)鋒利;銳利。
播弄:擺布。 虐待:用殘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靂。 躊躇:猶豫。
鞭撻:鞭打。比喻抨擊。
祈禱:一種宗教儀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懺悔:認識了過去的錯誤或罪過而感覺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認為應受到報應的罪惡。
拖泥帶水:比喻說話、寫文章不簡潔或做事不干脆。
三、課文解析
郭沫若作品《女神》白話詩 《屈原》《高漸離》《棠棣之花》歷史劇
本文運用多種修辭,增強了語句的氣勢和感情色彩,具有詩的形式美,瑯瑯上口,鏗鏘有力。
分段1(1-8)詩人呼喚風雷電這些偉大的自然力,表達了對黑暗的激憤,對光明的禮贊和向往。
2(9-13)借指斥神鬼木偶來抨擊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本文運用了多種修辭:擬人、夸張、反復、比喻、排比、呼告
呼告:在敘述描寫所涉及的人或物時,采用直接對話呼喚的方式
象征:具體事物代替抽象的概念、思想、精神
1風雷電:象征變革社會現實的力量
2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征了國家和人民
3有形的及無形的劍:屈原的佩劍(陸離),斗爭的精神,堅定的信念
4土偶木梗的群像:無德無能,昏庸腐朽,欺民惑眾的當權者和官僚
5小島:象征一個理想的社會
本文的藝術特色
1運用了象征手法
2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
3想象瑰麗奇特,富有浪漫主義光輝
哭,苦有什么用?……:揭示了統治者的外強中干的怯懦本質
鼓動吧,風!……毀滅呀!:表現了屈原鞭撻一切污穢,橫掃一切的邪惡力量的頑強的斗爭精神,體現它與黑暗勢力斗爭到底的浩然正氣。
呼喚風雷電:表達了摧毀黑暗社會的強烈希望,對光明未來的強烈追求。
抒情方式分為間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注釋:1節選自《屈原》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篇12
送東陽馬生序
送東陽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給他的同鄉、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的文章,勉勵馬生勤苦學習。
(1)詞語:
言和而色夷:“夷”通“怡”,和善,愉快。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句意:到了校舍,四肢堅硬不能動彈。
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句意:同宿舍的學生都穿著繡花綢緞的衣服。
(2)古今異義:
①走:跑,錄畢,走送了;今表行走。
②湯:熱水,媵人持湯沃灌;今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③假:借,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今表虛偽的,不真實的。
④趨:奔,快走,嘗趨白里外從鄉之迭達;表趨向,執經叩問。
(3)一詞多義:
①以:用,以衾擁覆;連詞,因為,以中有足樂者;相當于“而”,俯身傾耳以請;把,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家貧,無致書以觀。
②書:書籍,每假借于藏書之家;信,與朱元思書。
③從:向,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跟從,當余之從師也。
④其:他,俟其欣悅;他的,門人弟子填其室。
⑤至:周到。禮愈至;到,到底,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⑥若:好像,燁然若神人;如,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⑦患:動詞,擔憂,憂慮,又患無碩師名人;名詞,憂患,無凍餒之患矣。
⑧故:連詞,所以,故余雖愚;副詞,特意,故意,余故道為學之難以若之。
⑨道:名詞,學說,益慕圣賢之道;動詞,說,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⑩質:動詞,詢問,援疑質理;名詞,本資,資質,非天質之卑。
(4)詞語活用:
①腰白玉之環:腰,名詞作動詞,掛在腰間。
②余則
緼袍敝衣處其間:緼袍敝衣,名詞作動詞,穿著舊棉襖、破衣服。
③手自筆錄:手,名詞作動詞,動手;
④手自筆錄:筆,名詞作狀語,用筆。
⑤縣官日癝稍之供:名詞作狀語,每天。
⑥父母歲有裘葛之遺:歲,名詞作狀語,每年。
⑦余立侍左右:立,名詞作狀語,站著。
⑧是可謂善學者矣: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 ⑨錄畢,走送之:走,動詞作狀語,跑著→趕快。
(5)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A:判斷句: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
他們的學業要是不精通,德行要是不成器的,不是天資低下的,而是用心不及我的專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