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優秀教案范文(精選13篇)
初中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優秀教案范文 篇1
教學重難點
學習“擺事實”(舉例論證)和“講道理”(道理論證)兩種常見的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學習目標與內容一目了然,學生快速進行課堂學習。】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這一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文章,了解作者是運用什么樣的方法對觀點進行論證的。
一、復習上一節內容,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
【設計意圖:通過對論證思路的復習,理解文章的論證結構。】
注意文章中提示性的詞語,如“第一”“第二”等字眼,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
明確:
“本題主眼,自然是在敬字、樂字。”(1、2段)
“第一要敬業。”(3、4段)
“第二要樂業。”(5、6段)
“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7段)
“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如此”
由此可見,本文總體論證結構為“總-分-總”式:開頭闡明題眼,總起全文,主體從兩個方面分而論之,結尾合攏總結,收束全篇。層次清晰,條理井然。
二、認識本文演講稿與一般議論文的異同點。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分析,了解兩種文體的特點。】
相同點:
(1)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2)議論文的結構:引論、本論、結論。
(3)論據分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4)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不同點:
(1)結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場交流。
(2)語言通俗,如話家常。
三、閱讀文章,思考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對論據的查找,認識議論文的論證方法!
“論點”就是作者是文章中要表述的主要觀點;用來支撐、證明觀點的道理和事實就是“論據”,用來證明論點的方法稱之為“論證方法”。本文為了論證觀點“”,列舉了哪些具體的論據呢?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明確答案:
1.事實:
當大總統與拉黃包車同樣神圣和可敬;
當木匠做成一張好桌與當政治家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
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與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同一價值;
英國人做事走路專注是敬,法國人做事走路散漫是不敬。
--以上運用的是“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
2.名言警句:
“主一無適便是敬”--朱子
“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莊子
“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曾文正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莊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以上運用的是“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
四、拓展延伸
【設計意圖:通過思維的拓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有“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干一行”這兩種說法,你對這兩種說法有什么認識?
明確答案:
前者突出了一個“敬”字,后者突出了一個“樂”字。因每個人具體情況不同,工作生活的道路也就不同,有的是先“干”后“愛”,有的是先“愛”后“干”,但終究是要既“愛”又“干”的,二者是不能割裂的。
課后小結
這篇文章,作者通過引用經典、格言、名人事例,在主觀與客觀上講述了人類生活重的“業”以及業--敬業、樂業的重要性.表明了敬業、樂業的人生態度。希望同學們以文中所說的“敬業樂業”的精神去提升我們的學習,去實踐生命的價值。
課后習題
1.積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小練筆:以“樂學之必要”為論點,運用舉例子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寫一篇300字的小論文。
初中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優秀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征引、旁騖、敬業樂群、斷章取義、不二法門”等詞語。
2.積累記誦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
3.體會演講的口語特色。
能力目標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2.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3.揣摩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行文特點。
情感目標
感受梁啟超對人生與事業關系的宣講,培養科學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
2.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
教學難點
真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旨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這篇演講詞語言表達通俗淺顯,大量引用經典、格言。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整體把握課文主要觀點和思路,體會口語和演講特色。
2.研討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研討,深層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同時對文中的觀點大膽質疑問難,辯證理解人生問題,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判質疑能力。
教學媒體
多媒體CAI課件、攝影儀、錄音機
課時安排
課時
教學設計思路
《敬業與樂業》選自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系的演講詞。文章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著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最后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看,學習課文,意在引導學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風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問題,豐富個性。
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是教讀課文的重點。在反復誦讀中,積累經典語句、格言,體會演講和口語特點。本課的難點是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疑問難。教學過程中,既要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又應盡量和學習生活體驗相結合,在研討探究中,大膽質疑,辯證地理解課文觀點。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舉例子”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開拓思路。擬用兩課時完成閱讀教學。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神奇教練米盧“態度決定一切”的論斷,啟迪的不僅是奮進中的中國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發的是人們對生活態度、處事原則的深層思考。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系的演講詞--《敬業與樂業》,在感知先哲思想風采中,去觀照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領悟人生價值。(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多媒體顯示“戊戌變法”和梁啟超圖片資料:
梁啟超(1873~),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子、哀時客、飲冰室主人、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十七歲中舉,后隨其師康有為參與維新變法,事敗后*日本,在當地創辦《新小說》雜志,并與孫中山等革命人士來往密切。回國后又曾組織進步黨爭取憲政。后,脫離政界,先后在清華、南開任教授,并專心著述。梁啟超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為后人留下了豐厚的學術遺產,成為一代宗師。梁啟超是清末民初中國文壇上影響的一個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學革命開辟了近代文學理論探索和文學創作的新局面。
2.演講的基本知識
提示: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
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里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了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對于演講尤為重要。
、谒悸非逦,節奏明快。
、鄹星槌渑,例證動人。
、苷Z言準確,形象生動。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默讀課文。疏解字詞,并圈點勾畫文中表現作者對敬業與樂業觀點、看法的語句。
投影:
斷章取義:意思是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斷,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門:佛教用語,指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常用來比喻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騖(wù):在正業以外有所追求,不專心。
褻瀆(xièdú):輕慢,不敬。
強聒(guō)不舍:嘮嘮叨叨說個沒完。強聒,過分羅嗦。不舍,不停。
敬業樂群: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文中表現作者觀點、看法的語句有:
(1)“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3)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6)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9)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10)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11)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12)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
(13)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15)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2.對文中作者的觀點,你體會最深的是哪一點?請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3.學生再讀全文,思考:
(1)演講開始,作者就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說它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接下來,文中圍繞主旨談了哪幾個問題?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邏輯聯系?
(2)演講最后,作者言簡意賅地把“敬業與樂業”總結為“責任心”和“趣味”,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那么,你認為“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梁啟超引用《禮記》和《老子》中的格言,“斷章取義”歸結出“敬業樂業”的主旨后,分別淡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
“敬業樂業”的前提是“有業”,“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強調了“有業”是做人之本。“敬業”的含義就是專心致志心無致志、心無旁騖,“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僅有“發憤忘食”的“敬業”還不夠,“樂以忘憂”的“樂業”才是人生的境界和價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是皺著眉頭、滿腹牢*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4.學生合作研討
(1)作者所論述的“敬業與樂業”中的“業”僅局限于狹義的職業嗎?
(2)文中說,“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你贊同這種說法嗎?聯系現實生活說說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業”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請聯系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談談這種說法的意義。
學生研討探究,教師相機點撥:
(1)文中“業”的含義并不局限于狹義的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所以,“敬業與樂業”的意義,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謀生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2)作者“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的說法值得質疑。人類或個體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勞作”,“休閑”也是人生的重要內容。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休閑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還在不斷提高。正如“人不是為吃飯而生活”一樣,人也不是“為勞動而生活”。
(3)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有等級色彩的文化,中國人的職業觀向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們的讀書目的又是“學而優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官本位的文化,極度蔑視普通職業,尤其是體力勞動,人們紛紛以出人頭地、顯親揚名為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課文論述的“敬業”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
5.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全文,體會演講詞文體特色。
四、布置作業
文中在談到“有業之必要”時,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兩個例子加以說明;談到“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時,列舉了四個原因加以說明。參照兩種寫法,根據自己的理解,試著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幾條理由,或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第二課時
一、組織學生分組針對文章的寫作技巧展開討論。
分組及提示:
一組:結構
1.下筆立論(開門見山)
首段即點出文題出處及題旨
2.層次分明
引論→論有業的必要→論敬業→論樂業→總結
3.首尾呼應
文末呼應首段(敬業與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結論:結構嚴謹
二組:論證方法
1.歸納法:推理方法的一種,根據多個情況,如名人言行,設例等,概括找出共通點,推論出一個結論。
例子1:孔子說“無所用心”“言不及義”及百丈禪師說“不做事”都是指沒有職業,沒有不斷勞作的人。
結論1:儒家和佛門都主張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勞作。
例子2:木匠、政治、挑糞的及軍人各本份去工作。
結論2:職業無分高下,只要克己盡責,替社會做事,對社會有價值,都是可敬。
2.演繹法:推理方法的一種,根據一般已知的原理(大前提)推論出個別情況(小前提),從而得出新結論的論證方法。
大前提:凡正當職業都是神圣的,所以凡職業都是可敬的。
小前提:當大總統是正當職業,拉黃包車是正當職業。
結論:當大總統及拉黃包車都是神圣的職業,都是可敬的,沒有高下之分。
3.正反舉例論述(對比)
論述人生必須有業時,正面引用百丈禪師的格言及事例,再反面引用孔子斥責懶人的話。
論述敬業時,正面引用孔子和莊子的語例,再加上作者的設例;反面引用曾文正的語例及英法國民的事例。
好處:正反兩面同時出現,內容充實,使論點突,出減少反駁機會,增強說服力。
4.引用例證
引證法(包括語例、名言、諺語)
例證法(包括事例、設例)
好處:言之有據,加強說服力,幫助說明道理。(作者于引用古語后,加以解釋,這可令聽眾明白作者的用意。)
三組:語言特色
1.多用設問句
好處:制造懸念,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使聽眾從質疑到釋疑,加深對主題的影響。
2.多用反問句
好處:加強說話的氣勢,把原來確定的意思表達得更加鮮明和不容置辯。
二、活動與探究
文中說:“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又說:“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而拿破侖有句名言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對這兩種人生觀,你如何看待,傾向于哪一種?請從事例和道理兩方面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證據。
1.梁啟超作為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曾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的“戊戌變法”。請課外收集有關這次歷史運動的史料,并作出客觀的評價。
2.學習了課文《敬業與樂業》,你有哪些心得體會?請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讀后感。
初中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優秀教案范文 篇3
一、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議論文的文體特點,理解議論文中的論點、論據及二者的關系。
2、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3、初步學習“擺事實”(舉例論證)和“講道理”(道理論證)兩種常見的論證方法。
4、對自身學習態度進行反思,端正學習態度,做到“敬業”與“樂業”。
5、摘錄并積累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提升思想素養。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有業----敬業----樂業),把握論證方法。
2.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正領悟。
三、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梁啟超的有關資料,以供課上交流。
2.教學錄音及設備。
3.小黑板(出示字詞與課內思考練習題)。
四、教學安排:四課時
五、教法與學法:
1.朗讀法。
2.品悟法。
六、教學過程與內容: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個星期,我們剛剛結束了第一次月考。面對著自己的成績,面對著自己與那些成績比自己高的同學,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學習和生活的態度?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你是否做到了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呢?我們又該怎樣才能把學習當成一件樂事呢?
七十多年前,我國近代思想家,學者梁啟超先生在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主張。盡管時隔大半世紀,但他所提的這種主張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文章《敬業與樂業》
(板書課題)
(二)走近作者:
先由學生交流各自準備的有關梁啟超的資料,然后教師做適當補充。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著有《飲冰室合集》。
(三)檢查預習情況:(課后讀一讀,寫一寫)
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或釋義(并注意寫法):
、僬饕阂。
、谪䞍Egōulóu
③駢進pián
、芤C瀆(xièdú):輕慢,不莊重。
、菪臒o旁騖:專心致志,一點也不分心。(騖wù)
、蘧礃I樂群: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邤嗾氯×x: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⑧不二法門:原為佛家語,意為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后比喻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⑨言行相顧: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鈴婑簧幔盒稳輨e人不愿意聽,還絮絮叨叨說個不停。(聒guō)
(四)整體感知,理清寫作思路:
1.播放教學錄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學生自由朗讀,并思考:
(1)從題目上來看,本文談論的是一個關于什么的問題?
(對職業應采取怎樣的態度)
(2)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提出了怎樣的思想主張?在文中劃出能明確表達作者觀點的語句。讀一讀,好好揣摩。
(“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第一要敬業。……第二要樂業。)
(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
(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五)課時小結:
1.本節課主要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掃清文字障礙。
2.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見解。
【第二課時】
復習上節課的字詞導入。
(一)提問:
本文從文體上看,既是一篇演講辭,更是一篇議論性較強的文章。也就是議論文。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它不同于記敘文以形象生動的記敘來間接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說明文側重介紹或解釋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它通常由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構成。那么什么叫“論點”?什么叫“論據”?什么又叫“論證”呢?
舉例引導:(舉班上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做例子)
小丘同學學習怎么樣?----------討論的問題
小丘同學學習認真,成績好!----------------------------------你的看法,觀點
↑↑
小丘同學上次月考成績總分760分,排名第一。------依據,事實
(二)像上例中,你對某一個問題所持有的看法或觀點,在議論文中,就叫做“論點”。用來證明你的觀點的材料和依據,就叫做“論據”。而運用那些材料和依據來證明你的觀點的過程和方法,就叫做“論證”。(板書議論文三要素)
(三)文章標題為“敬業與樂業”,那么,它是討論關于什么問題的呢?試找出文中相關語句。(對職業應采取怎樣的態度)(課文第5段:今日所講,專為現在有職業及現在正做職業上預備的人——學生——說法,告訴他們對于自己現有的職業應采何種態度。)*
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提出了怎樣的思想主張?(要敬業與樂業。)
(四)認真朗讀課文,思考:
1.文中除了談論“敬業”與“樂業”外,還談論了什么問題呢?(有業)(課文第3段:所以在講演正文以前,先要說說有業之必要。)
2根據作者先后所談論的問題,將全文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次大意。
第一層(1--5)有業;第二層(6--7)敬業;第三層(8)樂業。
(五)賞析第一層:仔細朗讀(1—5段)
1.作者在論證“有業之必要”時,找了哪些材料依據?
(1)孔子的話:“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2)百丈禪師的故事:“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每日除上堂說法之外,還要自己掃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歲,日日如此。
2.引用孔子的話和百丈禪師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不外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地勞作。”強調“有業”是做人之本。
3.請你再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幾條理由。
(1)可以謀生,使自己在經濟上獨立,人格上自尊;
(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頓,不至于無所事事、煩悶無聊;
(3)從業過程中的困難,挫折,煩惱,是對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鍛煉;
(4)有創造性的成就,更是對生命價值的肯定……
(六)課時小結
1.本節課時,主要是通過學生身邊的實際例子來引導學生理解議論文的三要素。
2.領會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引導論證“有業之必要”的。
【第三課時】
復習上節課的議論文知識導入。(論點,論據,論證)
(一)賞析第二層:仔細朗讀(6—7段)
1.假設是你,你打算怎樣來證明“要敬業”這一觀點?
(學生討論)
2.本文作者梁啟超先生又是怎樣證明的呢?他提供了哪些依據?
(1)朱子的話;
(2)當大總統和拉黃包車的例子;
(3)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
(4)木匠與政治家,挑糞工與軍人;
(5)曾文正,莊子,孔子的話。
3.思考:這些依據有什么特點?可以大致分成幾類?
明確:
第一類(1)和(5)都是名人名言;
第二類(2)(3)(4)都是實際的事例。
(教師點撥,引導學生明白論據的兩種類型: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
(二)再次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樣的思路來證明這一論點的?
明確:
(1)什么是“敬”----主一無適便是敬
(2)為什么要“敬”----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3)怎樣“敬”----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
(三)拓展延伸
我們常說,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假如把“學業”當成是你的“業”,那么,學習了本節課后,你認為該怎樣“敬業”?
(學生討論)
(四)課時小結
1.本節課時著重研討作者論證“敬業”的過程。
2.引導學生明白議論文論據的兩種基本類型。
【第四課時】
復習舊知導入。(議論文論據的兩種形式)
(一)賞析第三層:請同學們默讀第8段
1.作者論證完了“有業”和“敬業”之后,緊接著又是怎樣論證“樂業”的呢?
梁啟超先生從司空見慣的“做工好苦呀”的嘆氣聲中談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費力,(四肢,五官)“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費力,勞苦總是免不掉的”;對于無法逃避的事,與其“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不如尋找出樂趣。
然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
2.為什么說“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你同意他的觀點嗎?為什么?(學生討論)
3.“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文中列舉了哪幾條理由?你能不能舉一個實際的例子?
示例:居里夫婦在成噸的工業廢渣中提煉“鐳”,幾年如一日,非常艱辛與枯燥,但他們懷著找到“鐳”的夢想,從沒有認為這項工作是無聊的,從沒有抱怨叫苦而想放棄。(正是這種“樂業”的精神,成就了她們非凡的人生與輝煌的事業。)
(二)綜合全文,思考:文末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說說“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明確:
(1)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有業)
(2)對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敬業)
(3)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是皺著眉頭、滿腹牢*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樂業)
(三)質疑探究
作者在論述“敬業”的問題時,提到“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又說“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然而,有人卻引用拿破侖的話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討論一下,對這個問題究竟應該怎么看。(學生討論)
(四)課時總結
1本文針對聽講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思想主張,深入淺出地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去過人類合理的生活。
2寫作特點:
(1)論證條理清晰,論據充分有力。這篇講演詞開頭提出了論題,中間主體部分分三層分別論述“有業”“敬業”和“樂業”的重要,末尾總結全篇。條理很清晰。
(2)論證說理,引經據典。本文大量引用經典、格言。儒家的《禮記》《論語》、孔子、朱熹、曾國藩,道家的《老子》《莊子》,佛家的百大禪師,都被作者拿出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還有生活中的實例,有古代、外國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親身經歷中卓有成效的經驗,還有古人的流傳至今的名言警句等。這些論據的精選運用,使講演詞具體、生動,富有說服力。
(3)語言通俗淺顯,準確周密,概括有力。
(五)作業布置
(1)摘錄并積累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好好揣摩。
(2)根據本文所學的議論文知識,試寫一篇以“自信”為話題的議論文。字數不少于600字。
初中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優秀教案范文 篇4
《敬業與樂業》自主學習方案江蘇省西亭高級中學張娟《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先生1922年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所作的演講。讀過課文的同學想必一定能感受到大師的博學、幽默與平易吧,同時也一定會為他的演講所折服: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語言通俗嚴密。讓我們一起走近大師,與大師對話吧。一、整體感知(一)、初讀課文掃障礙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字:褻( )瀆 心無旁wù ( ) 強guō ( ) 不舍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語境義(1) 但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將(2) 會打算盤的人,只有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二)再讀課文明內容1、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2、揣摩下列語句,回答問題:(1)“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為勞動而生活”中“為勞動而生活”是什么意義?(2)“會打算盤的人,只有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這句話中包含怎樣的苦樂觀?3、討論并交流:作者說:“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我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干凈,和你們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同一價值”,這跟我們平常所說的每個人做事對社會的貢獻有大小之分有沒有矛盾?二、分析揣摩(一)跳讀課文理結構 本文開頭交代題目來源后就揭示了全篇論述的中心:“ ”。 主體部分別論述了 和 的重要。末段總結全文,簡言之,敬業就是“ ”,樂業就是“ ”,這才是人類合理的生活,再次強調中心論點。可見全文的總體結構是 式。通過幾個詞語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主體部分采用了 結構,這幾個詞語分別是 、 、 。(二)、研讀課文知寫法課文是怎樣論述敬業的?試找出表明論述層次的語句,并說出主要的論證方法。三、探究質疑細讀課文品語言1、從講演詞的角度分析下面兩段話,你認為哪一段表達效果更好些?為什么?a 、這件事分明不能不作,卻滿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又不能逃過。結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這是專門替自己開玩笑。b 、這件事分明不能不作,卻滿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又不能逃得了嗎?到底不能。結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這不是專門替自己開玩笑嗎?2、議論文的語言要求準確、概括、嚴密,本文除這些特點外,還有什么突出的特點?四、讀寫結合1、這篇講演詞,作者引用了不少名言警句,自己也提煉了一些警句,使語言表達簡練而精辟,試找出并積累幾條你認為論述敬業與樂業最精彩的警句。 2、課文論述為什么要敬業時,舉大總統和拉黃包車這兩件事論證;論述怎樣做到敬業時,舉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政治家建設一個共和國、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干凈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這兩組例子,這樣以兩種差距懸殊的職業作比,對比鮮明,說服力強。試仿照這種舉例論證的方法,為課文第三、第四段再寫一組類似的論據。3、作者自幼聰穎過人,八歲就能寫出千字以上的文章,你有興趣就“好學與樂學”發表自己的高見與同學交流嗎?五、延伸拓展1、 上網了解梁啟超的生平等,進入梁公紀念館,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祭奠梁公。2、 新時期各行各業愛崗敬業的人層出不窮,請搜集一個感人的故事與大家分享。3、 就你校師生敬業樂業現狀作調研(個別采訪、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等),并寫出調查報告。4、 將課文與《最苦與最樂》、《享受工作》作比較閱讀。 答案:一、(一)1、 xiè 騖 聒 2、(1)唯一途徑 (2)合計、盤算 (二)1、這篇講演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過人類合理的生活。2 、(1)“為勞動而生活”,就是為勞作也就是為職業而生活。人類既然不是“消化面包的機器”,那“消化面包”就是為了更好地勞動。(2)一是勞苦總是免不掉的,二是勞苦中也有快樂,三是從勞苦中找到快樂,四是勞苦中的快樂才是真快樂。3、沒有矛盾。前者是就勞動價值同等和職業神圣的角度說的;后者是從人的才能和工作性質不同對社會的貢獻也就有所不同角度說的。作者認為凡是職業都是神圣的、可敬的。每一個人根據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都是社會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大家同是替社會做事”,勞動價值相等,“并沒有高下”。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二、(一)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敬業 樂業 責任心 趣味 總分總 總分 主眼 第一 第二 (二)先引用朱子的話解釋什么是“敬”,再論述為什么要敬業,最后論述怎樣敬業。文中體現論述層次的語句:“惟有朱子解得最好”、“業有什么可敬呢?為什么該敬呢?”、“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 主要論證方法:引用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三、1、b句表達效果好。a句“不愿意做又不能逃過”是一般陳述句,b句改成設問“不愿意做逃得了嗎?到底不能!辈坏芪牨,啟發思考,而且使語言表達生動活潑,更加有力。a句“這是專門自己替自己開玩笑”,也是一般陳述句,b句改成否定反問,表達了強烈的肯定意思,語氣活潑而有變化,感染力比a句強。2、語言表達通俗淺顯,讓聽眾容易理解。全篇講演多用簡明的短句,很少用長句;多用口語,明白如話,一聽就懂;引用古代語句時,如果文字較深,就用語體文加以解釋,很自然地化深為淺。
初中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優秀教案范文 篇5
【教學目標】
1.把握本文的中心論點及作者的論證思路。
2.把握文章的論證方法。
3.積累文章的多句名言。
4.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感體驗,理解“敬業樂業”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1.把握文章的論證方法及思路。
2.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感體驗,理解“敬業樂業”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點撥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意點出“敬業”
二、尋找論點,理清思路
1.學生默讀課文
2.學生勾畫出文中的關鍵句或中心句
預設:敬業與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先要說說有業之必要
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工作
第一要敬業
凡職業都是神圣的,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唯一的秘訣就是忠實
所以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苦樂全在客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
會打算盤的人,只有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凡職業也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敬業即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3.將原來的句子縮減為五句話
預設:敬業與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先說說有業之必要
第一要敬業
第二要樂業
樂業即責任心,敬業即是趣味
4.明確論點:敬業與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5.理清思路,明確三者的關系:有業——敬業——樂業
有業是基礎,敬業是良好態度,樂業是最高境界
三、合作整理,發現方法
1.分組討論,以“我喜歡第幾段,因為這一段有( )的論證方法”的句式討論文章的論證方法,要求句式中包含某一段,理由中須涉及到論證方法
2.積累文章中出現的名句,展示,并齊讀
安其居樂其業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難矣哉
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
主一無適便是敬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四、自由討論
1.你認為你的“業”是什么?你如何做到敬業與樂業?
2.你覺得學習樂嗎?
五、教師寄語
敬重學業,樂于學業,就會迎來豐收好季節!
【板書設計】
敬業與樂業
敬業與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樂 業
敬 業
有 業
初中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優秀教案范文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這篇講演詞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這篇講演詞的結構安排,體會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特點。
2、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在苦學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方法
討論互動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圖片展示各行業,讓學生選擇。學生發言后,教師解析:其實,不論是哪一種選擇, “真正的光明在我們的心里,該點燃的是我們的心燈! (證儼法師)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
二、簡介作者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等。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全集》。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把不理解的字詞,難懂的語句做上記號;
褻瀆:輕慢,不尊重。
駢進:并進,一起前進。
斷章取義:不顧全篇內容,只是根據自己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話。
安居樂業:使人民安定生活,快樂勞作。
心無旁騖:心中沒有正業以外的任何追求。
強聒不舍:硬要啰唆個不停。聒,喧擾。
2.試把每一段的段意歸納出來并找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說說作者分別運用了哪些論據證明論點的?
3.課文中多處引用《論語》《禮記》《老子》《莊子》等古代典籍的論述。逐一抄錄這些論述,認真想一想它們的意思。
4、理清文章結構。
明確:課文共九段,總體結構是"總一分一總"式:開頭總起全篇;然后分別論述敬業和樂業,兩個分論點平行并列;最后總結全篇。條理清晰,綱舉目張。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論述中心:“敬業樂業” (不二法門)
第二部分(第2~6段):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有業(2~5)敬業(6~7)樂業(8)。
第三部分(第9段):總結全篇,勉勵人敬業樂業:責任心、趣味
四、學習課文內容
。ㄒ唬⿲W習第一部分。
思考:講演詞開頭交代題目的來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話揭示了全篇論述的中心?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文章開頭先交代題目的來源,用意在于說明題目雖然來源于古籍《禮記》和《老子》里的兩句話,但跟原文語句的本意不同,是"斷章取義"造出來的。這樣交代既可避免聽者把題目和《禮記》、《老子》里面語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顯示出論述的科學性,講演的趣味性;同時,提出題目來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講演的綱目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思考:什么是“敬業”?
“主一無適便是敬!保ㄖ祆洌弧坝弥静环,乃凝于神!保ㄇf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孔子)
(二)學習第二部分。
朗讀第三、四段。課文第三、四段是論述"敬業"的重要,可作為第二部分的第一層。
思考:
(1)作者怎樣闡述什么叫敬?
(2)如何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第三段作者闡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后,緊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釋: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
然后順理成章地論述凡人類的正當的勞動、正經的事,其性質都是可敬的,并舉當大總統與"拉黃包車,這兩件事加以證明,側重點在,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第四段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先引用《莊子》中的語句并作闡述,再舉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這兩組例子,說明無論做什么都要"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業")。接著從反面論述一個人對于自己的職業不敬的害處,指出"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并引用莊子、孔子的名言,進一步強調敬業的重要。舉例和引用的自然結合使文章的說理立于不敗之地。
2.朗讀第五、六段。這兩段論述樂業的重要,作為第二部分的第二層。
思考:作者舉了怎樣的例子來論述"樂業"的重要,又是如何論述樂業的道理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感嘆"做工苦"這個實例,說明要"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很自然地點到了"樂業"的"樂"。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論述"樂業"的道理,分四點說明"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是作者的經驗之談,令人信服。緊接著又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進一步證明"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即樂業),"生活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
思考:什么是“樂業”?
一:在工作中尋找快樂。 二:在奮斗中感受快樂。三:在競爭中體味快樂。 四:在投入中享受快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ǹ鬃樱
五、小結
講演詞的第二部分內容理解的重點是闡述什么叫做敬業,為什么要敬業,怎樣做才算是敬業。
六、布置作業:探究練習二。
第二 課 時
一、復習舊課,檢查背誦
學生背誦"我老實告訴你一句話……真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了。
二、繼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學生朗讀第七段。
教師講析明確:作者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指出責任心和趣味跟敬業與樂業的關系最為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廣趣味就是樂業。他認為做事必須具備責任心和善于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職業,能夠有責任心、有趣味發揚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結束句我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嘆的語氣,充滿了對聽講的青年學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強烈而真摯。
三、自主學習。
1、反復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2、文中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用自己的話說說“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論述了“有業” 、“敬業” 、“樂業”三個問題。
“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二是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是皺著眉頭、滿腹牢騷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四、探究活動
。ㄒ唬╅喿x課文第2、3、4和6段,試著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出幾條理由或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論證方法有哪些?
“有業之必要”的理由: 一、可以謀生,使自己在經濟上獨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賴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牽制;二、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頓,不至于無所事事、煩悶無聊;三、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規律,有利于健康養生。四、從業過程中的困難、挫折、煩惱,是對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鍛煉;五、事業上的小小成功,都會增強自信心與成就感,給人帶來精神滿足;六、有創造性的成就,更是對生命價值的最高肯定。
舉例子和講道理:“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婦在成噸的工業廢渣中提煉“鐳”,幾年如一日,非常艱辛與枯燥,但他們懷著找到“鐳”的夢想,從沒有認為這項工作是無聊的,從沒有抱怨叫苦而想放棄。
。ǘ┧伎迹鹤髡咴谖恼轮刑岢隽嗽S多有關敬業和樂業的觀點,你最信服的是哪一點?你有沒有不同意見?說說你持這種意見的理由。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明確:文章中的觀點如下:
1.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3.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6.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9.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10.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11.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12.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
13.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15.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學生的回答無論是贊同還是不贊同,都可以;關鍵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目的在于通過討論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五、布置作業:
1、完成300字短文一篇,談談你在“敬業與樂業”方面,有什么新的認識。
2、完成練習冊中相關內容
初中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優秀教案范文 篇7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恰當運用事例或道理證明自己觀點的方法。
2、積累經典語句、格言,體會演講詞的特點。
3、結合生活體驗品味哲理,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建立快樂學習觀。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范讀、跟讀、自由讀、表演讀等方式體會演講詞的特點。
2、學習恰當運用事例或道理證明自己的觀點。
。ū疚慕虒W擬設一系列緊扣文本又貼近生活的話題,在對話中推動學生閱讀、思考和探究。)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
提出疑問:
1、你理解的“業”指的是什么?
職業、工作。
2、“敬業”是什么意思?
專心致力于工作。
3、“樂業”又是什么意思?
快樂地工作。
4、標題是否表達了作者的觀點?
否。
二、飲冰室主人──梁啟超
結合注解①了解梁啟超。
補充:梁啟超自號“飲冰”,取的是莊子內熱飲冰之意,只是數十年的“飲冰”,也未能涼了他的熱血。
“飲冰”與《飲冰室合集》:“飲冰”,語出《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意思是現在我早晨接受命令而晚上飲冰,我難道內心很焦熱嗎?后人以“飲冰”形容惶恐焦灼意。
三、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反復閱讀課文,討論:
1、演講中哪句話最能體現作者的觀點?
明確:“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作者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明確:作者首先論述有業之必要,因為“敬業樂業”的前提是“有業”。接著再論述敬業之重要和樂業之重要;最后歸結全文: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既有責任心又有趣味。
四、深入研討
設計如下話題:
1、課文是如何論述有業之必要的?
。ǹ梢韵壤首x3、4自然段,正音。)
梁先生引用了孔子的話和百丈禪師的故事,得出“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的結論,強調“有業”是做人之本。
2、“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化用自古語“百事孝為先,萬惡淫為首”,談談這樣化用的好處。
準確的化用旗幟鮮明地表明了講演者的態度,極有感染力。
3、請結合現實談談你對“業”的看法。
示例:
、拧∫粋人有了職業,好處是很多的。做出了奉獻,充實了生活,也能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踏踏實實的。一旦一個人沒有了職業,他可能會去乞討,就失去了人的尊嚴,更惡劣一點,他可能去干一些不利于國家、不利于人民的事情,一天到晚提心吊膽的,肯定沒有快樂。這樣就會影響到社會風氣。所以,有也是必要的。
(全面地談到了有業既利于自己,也利于社會,并從反面說到了無“業”的危害。)
⑵ 當一個人整天無所事事,他就會像一只離群的大雁,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在原地不停地徘徊,會感到無比的郁悶與孤寂,即使他想掩蓋,也不能擺脫他的形只影單。所以,有業是必要的。
。ㄟ\用比喻手法,生動地描述出無業的悲哀,讓我們明白有業之必要。)
五、拓展延伸作業
聽了同學們的討論,請寫一段文字補充論證有業之必要。(討論可能會一晃而過,要求學生寫出來,有助于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課時
一、知識回放
聽寫詞語:
斷章取義 不二法門 理至易明 飽食終日 言行相顧 心無旁騖
趨之若鶩 發憤忘食 老之將至 強聒不舍 褻瀆
二、繼續研讀課文
1、課文是如何論述敬業之重要的?請勾劃原文句子分析作者的論證思路。
、拧∈紫冉忉屖裁词蔷?
明確:“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
⑵ 接著論證“為什么該敬呢?”作者用了一個極具感情的詞語來說明職業是可敬的。
明確:“神圣”。
、恰∽髡哌舉了事例來證明“職業的神圣”。
明確:“當大總統是一件事,拉黃包車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取 白鲆环N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蹦阌X得哪些人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示例:
、佟【永锓蛉嗽趯嶒炇依锴趭^工作,提煉出了鐳,獲得了諾貝爾獎,她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凇×簡⒊翘斓亻g第一等人。梁實秋在《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中說,他演講到緊張處,就是表演。手舞足蹈,嘆息,狂笑等,梁先生至情至性的演講就如他所說,做一種勞作做到了圓滿,所以他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邸≯Ⅺ惾A自小失聰,但這并沒有阻擋她對舞蹈的熱愛。她始終不渝地舞蹈著,一場《千手觀音》向世界展示了靈動優美的舞姿,使世界為之震撼。她是天下第一等人。
、伞〗酉聛碜髡哂种v到“如何敬”的問題,體現這一思路的句子是哪句?
明確:“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
、省 肚f子》“佝僂丈人承蜩”是什么意思呢?請講述這個故事。
、恕〗酉聛碜髡哂峙e了兩個例子──
“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我信得過……同一價值!
、獭∧銈冑澩@個觀點嗎?
示例:
、佟∥艺J為這幾件事并非有同樣的價值。比如說,一個木匠做好的桌子只能使極少數人受益,當它消失之后,給人們帶來的損失也不會太大,而一個共和國的存在與否卻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價值是不等的。
② 我同意梁啟超的觀點。價值是不能有職業的高低來衡量的,同樣是為社會作貢獻,雖然功勞不一樣,但價值是等同的。如果人們的職業有價值高低之分,那一位清潔工辛勤工作一輩子,他的價值就不如其他人嗎?每一個敬業的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就是同一價值。
。ㄟ@樣的討論有助于培養質疑精神。名家的觀點也不一定全面,我們應該有懷疑精神,要敢于說“我認為”。不同的職業創造的價值也許會不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不能用價值來判定職業的高低,職業沒有高低貴*之分,大樹是可敬的,小草同樣裝點著春天。)
2、課文是如何論述樂業之重要的?
、拧±首x課文,體會演講的特點:
、佟≌Z言通俗,如話家常:“做工好苦呀!”
、凇∽⒁饨Y合現場氣氛!敖袢沾鬅崽鞖,我在這里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結合前文,看看還有什么特點,尤其是引用名言方面。
③ 引用名言,通俗注解。
⑵ 樂業之重要:
梁先生首先說明“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人應該“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然后從四個方面論證“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四個方面可概括為:睹其變化樂、奮斗前行樂、競爭得勝樂、杜絕游思樂。
。狱c字板書,可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恰≌垶椤胺猜殬I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教師可以自己的教育快樂觀證明職業是有趣味的:“在淺薄浮躁與急功近利的今天,語文給了我一片寧靜的天空,一顆自由的心靈,一份自在的生活,一襲自然的情感。在語文園地里耕耘,我快樂!”
三、拓展延伸
請結同學們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寫一段文字,談談如何在學習中找到快樂。
【資料寶藏】
梁啟超:數十年“飲冰”涼不了的熱血
祥 子
梁啟超用《新民說》、《少年中國說》、《中國不亡論》等名篇,在前“五四”的一代青少年心中,埋下了個人自主的觀念和對國家民族的情感!拔逅摹钡奈幕兏锂a生的文化領袖如陳獨秀、胡適、魯迅等,雖然對傳統都有憤激之言,卻都不曾完全與舊學絕緣。在這些人的青年時代,對他們最有影響的是嚴復、康有為、梁啟超、章太炎等人,他們鼓吹的進化論、變法、革命等觀念是“五四”思潮的先聲。當思想史進入“五四”階段,嚴、康、章都已落在時代的后面,成為保守的象征,而梁啟超則奮力追趕時代風潮。
當時的風潮若驚雷迅雨,十年前的“另類”,今日便成為“老朽”,梁啟超側身其間,可謂兩岸渺茫,被時人諷為“多變”。1929年,梁啟超以57歲之齡逝于北京,當時的輿論界甚為冷淡,吳宓事后表示了不解:“梁先生為中國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響最大之人物,其逝也,反若寂然無聞,未能比之王靜安先生之受人哀悼。吁,可怪哉!”
說梁啟超是中國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響最大的人物,對吳宓那代人來說,并非是夸張之語。魯迅說自己在少年時受過嚴復的感召,而胡適說嚴復的文章太古雅,還是梁啟超的影響來得直接。梁啟超本是白話文運動的先賢,他當時創作的簡明、激昂的文言文章,是一時代之文體,氣勢恢宏。據左舜生回憶,他少年時與一位同學讀一篇兩萬四千余字的梁著長文,以至涕淚交加、抱頭痛哭!霸谀莻時代讀這樣的文字,沒有一個人不受他的震蕩感動的。”(胡適語)就這樣,梁啟超用《新民說》、《少年中國說》、《中國不亡論》等名篇,在前“五四”的一代青少年心中,埋下了個人自主的觀念和對國家民族的情感。
說梁啟超“多變”,一般是指政見。晚清時的維新運動,使年輕的梁啟超聲名鵲起,時康、梁并稱,幾與其師平分秋色。維新失敗后,梁啟超流亡日本,政見與新起的“革命派”對立,陳天華的蹈海多少與他有點關系。但無可置疑,他是清王朝專制制度的尖銳批判者,是西方憲政學說的嚴肅研究者和討伐積極傳播者,辛亥革命后,他是政黨政治的實踐者,也是討伐袁世凱稱帝和張勛復辟兩次軍事行動的組織者策劃者;五四運動的發生也與梁啟超有莫大的關系。幾經政壇沉浮,梁啟超最終還是退出政界,專心于學術領域了。
梁啟超的學術研究于歷史用力最勤,發宏愿獨著一部《中國文化史》,未竟而歿。這本是梁啟超最適合的工作,他向來善于將專門的學問通俗化,將不易整理就緒的材料排比得有條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歷史研究法》都是這類的著作,后者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史學方法論的奠基石,立意、見識極高。一般說王國維是新史學的開山,這其中也該有梁啟超的一筆,只是梁善綜合,好高瞻遠矚;王善分析比較,求片言定案;梁貴通,王貴專。到了學術界愈來愈重視專家之學時,梁啟超又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以梁漱溟的說法,他對于各種不同的思想學術極能吸收,最善發揮,但缺乏含蓄深厚之致,因而不能綿歷久遠,是典型的“但開風氣不為師”式的人物。
無論是從政還是治學,梁啟超的特異處是感應迅速,并能發皇于外,樂于傳達。順便說一句,梁啟超還是在中國最早提起馬克思的人。他被人詬病的,則是急于致用,因此政學皆不能深入,可謂成也“心熱”、敗也“心熱”。
梁啟超自號“飲冰”,取的是莊子內熱飲冰之意,只是數十年的“飲冰”,也未能涼了他的熱血。
愛國歌四章
梁啟超
泱泱哉!吾中華。最大洲中最大國,廿二行省為一家。物產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國言非夸。君不見,英日區區三島尚崛起,況乃堂矞吾中華。結我團體,振我精神,二十世紀新世界,雄飛宇內疇與倫?蓯墼眨∥釃。可愛哉!吾國民。
蕓蕓哉!吾種族。黃帝之胄盡神明,濅昌濅熾遍大陸。縱橫萬里皆兄弟,一脈同胞古相屬。君不見,地球萬國戶口誰最多?四百兆眾吾種族。結我團體,振我精神,二十世紀新世界,雄飛宇內疇與倫。可愛哉!我國民?蓯墼!我國民。
彬彬哉!吾文明。五千余歲歷史古,光焰相續何繩繩。圣作賢述代繼起,浸濯沈黑揚光晶。君不見,朅來歐北天驕驟進化,寧容久扃吾文明。結我團體,振我精神,二十世紀新世界,雄飛宇內疇與倫?蓯墼眨∥覈瘛?蓯墼眨∥覈瘛
轟轟哉!我英雄。漢唐鑿孔縣西域,歐亞摶陸地天通。每談黃禍詟且栗,百年噩夢駭西戎。君不見,博望定遠芳蹤已千古,時哉后起我英雄。結我團體,振我精神,二十世紀新世界,雄飛宇內疇與倫?蓯墼!我國民?蓯墼!我國民。
中國公學十八年級畢業贈言
胡 適
諸位畢業同學:
你們現在要離開母校了,我沒有什么禮物送給你們,只好送你們一句話罷。
這一句話是:“不要拋棄學問。”以前的功課也許有一大部分是為了這張畢業文憑,不得已而做的。從今以后,你們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現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努力做一種專門學問。少年是一去不復返的,等到精力衰時,要做學問也來不及了。即為吃飯計,學問決不會辜負人的。吃飯而不求學問,三年五年之后,你們都要被后進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時再想做點學問來補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說:“出去做事之后,生活問題急須解決,哪有工夫去讀書?即使要做學問,既沒有圖書館,又沒有實驗室,哪能做學問?”
我要對你們說:凡是要等到有了圖書館方才讀書的,有了圖書館也不肯讀書。凡是要等到有了實驗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實驗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決心要研究一個問題,自然會撙衣節食去買書,自然會想出法子來設置儀器。
至于時間,更不成問題。達爾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點鐘的工作。你們看他的成績!每天花一點鐘看十頁有用的書,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頁書;三十年讀十一萬頁書。
諸位,十一萬頁書可以使你成一個學者了?墒牵刻炜慈N小報也得費你一點鐘的工夫;四圈麻將也得費你一點半鐘的光陰。看小報呢?還是打麻將呢?還是努力做一個學者呢?全靠你們自己的選擇!
易卜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
學問便是鑄器的工具。拋棄了學問便是毀了你自己。
再會了!你們的母校眼睜睜地要看你們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關于職業
要正直!
須用了頭腦想!
努力地勞動!
能正直,能好好地想,能努力地勞動,無論做什么職業,都不是可恥的。
無事不須勞力。
也無事沒有利益。
但職業有好的也有壞的。所謂好的職業,就是適合于自己的職業;所謂壞的職業,就是不適合于自己的職業。
職業上有等級。
能使自己喜悅而于人有益的職業,等級最高。
拙劣的工作,不會結實。
無論任何職業中都潛藏著寶貝,執鋤去掘,就能掘著。
無能與完全的勞動之間,其差無限。
能做出好鞋的鞋匠,比之于無能的律師、無智的大學教授或拙劣的醫生,地位要高。
官署的好書記比之低能的上議院議員,價值不止百倍。
才能如不煉出,事業就無味,而且不能結出果來。
任何職業都有詩與理想。
低能者或壞人,無論干什么,全玷污其職業。
職業猶之林木,愈向上長,其職業愈崇高。
好的見解,要熱中于工作時才會發生。
觀看他人所做的好的作品,是有益的,但須自己用功夫磨練自己的手腕。
有益于最大多數的職業,價值最高。
勿就不喜歡的職業。就了某種職業,如果覺得不喜歡,難以忍耐,那么不如停止了改就別種職業的好。
錯誤的事,如果一味任它錯誤過去,錯誤就會愈于愈大,結果會弄到手足無所措。
錯誤可以變成悔恨。
最不幸的,是對于自己的職業抱著不平的人。
最幸福的,是對于自己的職業有興味的人。
──《愛的教育》亞尼契斯
初中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優秀教案范文 篇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積累“征引、旁騖、敬業樂群、斷章取義、不二法門”等詞語。積累記誦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
2、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3、學習“總——分一總”的結構。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4、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
過程與方法:
1、在反復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作者的主要觀點,梳理出作者的論證層次,體會并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從中受到人文熏陶。
2、從文章結構人手,引導學生逐步學會閱讀議論文的方法,理解本文舉例論證的運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梁啟超對人生與事業關系的宣講,培養科學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二、教學重點:
1、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2、學習“總——分一總”的結構。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三、教學難點:
真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旨意。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研討探究法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耄
談話:同學們如果現在你正面臨著對未來職業的抉擇,你會選擇哪種職業呢?
看來同學們的理想都非常的遠大,今天我們一起去聆聽梁啟超先生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敬業與樂業》(板書課題)雖然時隔七十多年但想必同樣會給同學們許多啟示。
。ǘ┖喗樽髡撸
梁啟超(1873~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梁啟超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為我們留下了豐厚的學術遺產,成為一代宗師。他與康有為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
(三)演講的基本知識
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里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了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暗绞裁瓷缴铣裁锤琛,對于演講尤為重要。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思考演講稿與一般議論文章的異同
相同點:
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論據分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舉例論證是舉一些事例來闡述觀點,這種方法叫舉例論證(又叫擺事實);
道路論證是講一些道理來闡述觀點,這種方法叫道理論證(又叫講道理)。
不同點:
。1)、結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場交流
(2)、語言通俗,如話家常
。ㄋ模┙榻B學習目標:
。ㄎ澹┱b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朗讀課文,積累字音字形,詞語解釋。圈點勾畫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中心論點是什么?
——中心論點:但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作者就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說它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接下來,文中圍繞主旨談了哪幾個問題?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邏輯聯系?由此給文章分部分。
——梁啟超引用《禮記》和《老子》中的格言,“斷章取義”歸結出“敬業樂業”的主旨后,分別淡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
——“敬業樂業”的前提是“有業”,“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強調了“有業”是做人之本。“敬業”的含義就是專心致志心無致志、心無旁騖,“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僅有“發憤忘食”的“敬業”還不夠,“樂以忘憂”的“樂業”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價值。
文章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
第二部分(第2~8段):論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
第一層:(2~5)論述有業之必要
第二層(6、7)論述“敬業”的重要。
第三層:(8)論“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總結全篇,勉勵人們敬業樂業。
(六)小結:本文作者運用總分總的結構,論述了“敬業樂業”這一中心思想,結構清晰。
附板書:
敬業與樂業
梁啟超
1、提出中心論點:敬業樂業是不二法門總
(2~5)論述有業之必要
2~8論述敬業樂業的重要性(6、7)論述“敬業”的重要。分
。8)論“樂業”的重要。
。9)總結全篇,勉勵人們敬業樂業總
第二課時
。ㄒ唬z查上節課內容
1、詞語解釋
2、文章結構
3、文章中心
。ǘ├首x2~5段,思考
1、概括內容:
——有業的必要性
2、中心是“敬業與樂業”為何用4個段落的內容來寫有業的必要性?
——有業是敬業樂業的前提。
3、體會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來論證有業之必要的?
講道理孔子:說明無業的害處
舉例論證百丈禪師:說明世界上還有以有業為重的人
4、作者征引儒門佛門這兩段話的用意是什么?
說明人人都要有正當的職業,人人都要不斷地勞作
5、作者在說明有業的必要性時,運用了什么結構?
總——分——總
。ㄈ├首x第6、7段,思考
1、這段文字主要闡述的觀點是什么?文章分哪幾個層次來論述的?
——要敬業
2、思考:什么是敬?什么是業?為何要敬業?怎樣做才是敬業?
1)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
2)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3)一方面,勞動是人為了獲取生活資料,為了謀生的手段。另一方面,正因為勞動,才使得生活有意義。
4)忠實
3、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來論證敬業的重要性
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ㄋ模├首x第8段,思考
1、概括內容:
——樂業的重要性
2、理清作者論證“樂業的重要性”的結構。
作者先擺出司空見慣的反面的現象,進行批駁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費力,與其“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不如尋找出樂趣;然后運用設問句“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為什么呢”,轉入論述為什么要樂業,列出了四個理由。
4、在這一部分中,作者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作者主要運用了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ㄎ澹├首x第9段,思考
文中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用自己的話說說“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六)小結
看來我們的同學已經領悟了梁啟超先生演講的真諦并深受他的感染,那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對待學習呢?不管在什么崗位上,只要努力,就會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是金子無論在哪兒都會發光的。
初中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優秀教案范文 篇9
敬業與樂業
[文題解通]
◎導讀
人生基于事業才有價值,事業的成功與否取決于人們對于事業的態度。“業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學家韓愈如是說。近代學都梁啟超關于這個問題有更深刻的見解。聽聽他的宏論,可以激發我們深入地思考!
◎作者
梁啟超(19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樂新會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和文學家。中國近代維新派的代表人物!
他早年受康有為影響而走上改良維新的道路,時人合稱“康梁”。參加了1898年的“百日維新”。變法失敗后逃亡日本;貒笤M織進步黨爭取黨政。1920年后,脫離政界,先后在清華南開擔 任 教授,并專心著述。梁啟超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
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為后人留下豐厚的學術遺產,成為一代宗師!
◎背景
這篇文章是作者作為大學教授給學生作有關人生與事業演講的演講辭。當時作者,經歷無數政治風波后退出政壇,赴歐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的弊端;貒,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正由于作者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廣闊的文化視野,所闡述的觀點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閃爍智慧的光芒,也從側面說明了作者為什么推崇傳統文化的緣由。
[知識覽通]
◎字音
1、厭惡 “wù”不能念成“ è”
2、禪師 “chán”不能念成“ shàn”
3、佝僂 “gāulàu”不能念成“ júlǘ”
4、咽氣 “yàn”不能念成“ yè”
5、駢進 “pían”不能念成“ bían”
6、哭喪著臉 “sāng”不能念成“sàng”
7、聒 “guō ”不能念成“kuō”
8、佛門 “fó”不能念成“ fú”
◎字形
1、斷章取義 “章”不能寫作“張”。
2、蛀蟲 “蛀”不能寫成“駐”或“注”。
3、旁鶩 “鶩”不能寫成“騖”。
4、秘訣 “訣”不能寫成“決”。
5、發憤 “憤”不能寫成“奮”!
6、四肢五官 “肢”不能寫成“支”。
◎詞語
1、敬業樂群: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對很融洽。
2、安居樂業: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3、斷章取義: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段。斷:截取。
章:篇章。
4、不二法門: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5、言不及義:說不上正經事上!
6、褻瀆:輕慢,不敬!
7、強聒不舍:嘮叨沒完沒了!
◎常識
演講的基本知識
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同時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②思維清晰,節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內容析通]
◎理文脈
本文緊扣中心 “敬業樂業”展開論述。開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論點,接著論述有業之必要,再轉入論述主體,分別從敬業和樂業兩方面逐一論述,最后收束全文,得出結論。全文脈胳清晰,極富有層次感!
◎辨結構
敬業與
樂業
提出論點(1)敬業樂業之必由
得出結論(9)敬業樂業之必然
進行論證
。2—5)有業之必要
。6—7)敬業之必需
(8)樂業之必須
◎探意旨
本文觀點非常鮮明,在對待事業的問題倡導敬業和樂業,但細究起來,本文旨趣非常豐富,從下面幾個方面分析可以發現。
1、弘揚傳統精神,倡導東方文明。作者觀點的闡述和論證,直接援引文化典籍和文化名人作例證!
2、在傳統中溶進現代意識,民本思想比較突出。作者提出“凡職業沒有不神圣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這是對中國傳統等級色彩的文化的否定。
3、將事業與人生有機聯系起來,由對事業的態度反映人生的態度,由對事業幸福感來實現人生的幸福。正如作者提到的“責任心”與“趣味”有機結合起來,這是人類合理的生活。
這篇講演是梁啟超豐富的人生歷練和豐厚文化學養的結晶,是深刻的人生反思和宏大的文化視野的結晶,是指導我們立身處世的珍貴的箴言!
◎議問題
1、作者提出“業”的含義是不是局限于人們常說的“職業”?
明確:文中“業”的含義并不局限于人們所理解狹義的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的。”所以,“業”并不局限于正式謀生的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2、作者在文中說,“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你如何看待這種說法?
明確:作者的這種說法值得質疑。人類或個體的生活,并不都只有“勞作”,“休閑”也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正如“不是為了吃飯而生活”一樣,人也不是“為勞動而生活”!
3、作者在文中提到“合理生活”應如何理解?
明確:綜合全文的意思,作者的所謂“合理生活”是:首先要有業,不能“絕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鶩,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樂以忘憂”。
[特色鑒通]
這篇演講特色表現旁征博引和雅俗結合,既厚重又明快,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1、論證說理,引經據典。本文大量用到用經典、格言。儒家的《禮記》《論語》、孔子、朱熹、曾國藩,道家的《老子》《莊子》,佛家的百大禪師,都被作者拿出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2、口語風采,通俗曉暢。本文充分體現了口語和演講特色。①引用古籍名言時,用通俗的口語進行解釋,如,對孔子的兩句自豪感“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做了生動而饒有興味的講解:“孔子獨獨對這兩種便搖頭嘆氣說道:‘難!難!’”。對“主一無適便是敬”的解釋:“用現在的話講,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鶩,便是敬!雹诖罅窟\用口語,如話家常。如“人生從出胎的那一秒起到咽氣的那一秒止,除了睡覺以外,總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擱起不用。”③結合演霽情境,注意和聽眾現場交流。如“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里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此外,幾處設問句的使用,恰到好處地把幾個分論點提煉出來,有利于引起聽眾的注意和思考。
[能力練通]
一、語言訓練
1、下列注音、字形全對的一組是
a、樂(lè)業 百行(háng)業為先
羨慕(mù) 言行相顧
b、征(zhèng)引 禪(chán)師
佝(gǒu)僂(lóu) 斷章取義
c、駢(pián)進 褻(xiè)瀆(dú)
佛(fó)門 不二法門
d、承蜩(tiáo) 旁鶩(wù)
層累(lěi) 強聒(guō)不舍
2、下列引文和出處有誤的一項是:
a、“安其居,樂其業。”——《老子》
b、“群居終日,言不及交,好行小慧,難矣哉!”——《論語》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墩撜Z》
d、“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薄墩撜Z》
3、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運用錯誤的一項是:
a、我這題目,是把《禮記》里頭“敬業樂群”和《老子》里頭“安其居,樂其業!蹦莾删湓,斷章取義造出來的!
b、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c、我生平最愛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
d、“做工好苦呀!”這種嘆氣的聲音,無論任何人都會常在口邊流露出來。
4、下列句子畫線處關聯詞填寫正確的一項是:
、傥宜f的是否與《禮記》《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 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诜猜殬I沒有不是神圣的, 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是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 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艿诙瓤嗳,便是厭惡自己本業的人,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 滿肚子里不愿意做。
a、①但;②并且;③即使;④但
b、①故;②因而;③即使;④才
c、①但;②所以;③無論;④但
d、①故;②所以;③無論;④才
5、在下面橫線處填上適當的語句,要求內容相關、句式相似,能和整段的意思自行銜接,前后呼應!
根深才能葉茂,這是自然界的一條規律。蓮和萍的對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為什么蓮能開出艷的花, ,卻不見萍的結果?這是因為 , ,而萍卻居無定所,隨波逐流。
二、語段訓練
閱讀語段,回答問題
〈一〉敬業與樂業(節選)
第二要樂業!白龉ず每嘌!”這種嘆氣的聲音,無論何人都會常在口邊流露出來。但我要問他:“做工苦,難道不做工不苦嗎?”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里喊破喉嚨來講, 諸 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著我們好苦;翻過來,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難道又不苦了?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人生從出胎的那一秒鐘到咽氣的那一秒鐘止,除了睡覺以外,總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擱起來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費力,勞苦總是免不掉的。會打算盤的人,只有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過于無業游民,終日閑游浪蕩,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擺在哪里才好,他們的日子真難過。第二等苦人,便是厭惡自己本業的人,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嗎?到底不能。結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這不是專門自己替自己開玩笑嗎?我老實告訴你一句自豪感:“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為什么呢?第一,因為凡一件職業,總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為親切有味。第二,因為每一職業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闐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力量加增。第三,職業性質,常常要和同業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樂。第四,專心做一職業時,把許多游思、亡想杜絕了,省卻無限煩惱?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
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孔子自述生平,說道:“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边@種生活真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了!
1、解釋下列詞語。
層累:
駢進: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選自 ,意思是 !捌錇槿艘玻l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選自 ,意思是 。作者引用孩子的兩句話分別是為了說明 !
3、選出下列復句中不同的一項( )。
a、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b、我信得過我,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和你們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同一價值!
c、職業性質,常常要和同業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樣,因競勝而得快炙。
d、人生能從自己職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4、本段論述的主要內容是 ,作者列舉了幾件事例駁斥了 的呼聲,然后列舉了兩等苦人,再從 個方面證實了 !
5、“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這句話在本段起 的作用!
〈二〉
①蠶食桑吐者絲,蜂采花釀者蜜,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三者的共同點是善于創造。這里面蘊涵著一個深刻的道理:要善于讀書,既要善于吸取精華,又要勇于創新!
②“春蠶到死絲方盡。”吃桑而吐絲正是春蠶的可貴之處。蜜蜂終生釀蜜忙,整日累月不辭辛勞地采花釀蜜,則是蜜蜂的可愛之處。倘若失掉了“吐絲”和“釀蜜”這一基本點,春蠶和蜜蜂的形象就會黯然失色,不值一談;如同吃飯一樣,讀書也有個“會吃”“不會吃”“吃好”“吃壞”的問題,不可等閑視之,掉以輕心!
③漢代著名文學家、學者劉向說得好:“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鄙朴谧x書,巧運心思,把書讀活,才能不為書奴仆,才能真正領略“斗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勝景,做到“湯沙悉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為血與肉”。否則,充其量只能變成一個書櫥,更有甚者會害己害人害革命。在我黨歷史上,王明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員。他不顧中國國情,一味教條地讀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書,機械地照抄照搬十月革命的經驗,他在擔任黨的主要領導期間,排斥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意見,大搞盲動主義、冒險主義。結果,使黨領導下的革命力量蒙受了極大的損失。他自己也理所當然地受到了人民的清算,最終叛國投敵,成為歷史罪人!
、茉谧x書方面,毛澤東堪稱我們的楷模。他從青年時代起就反對“讀死書”,提倡創新。他讀馬列的書,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與中國的革命實踐相結合,創立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指引中國人民驅虎豹、懲腐惡、追窮寇、縛蒼龍,締造了社會主義新中國。他學習前人詩詞不落窠臼,大膽創新。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寫出了“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名句?梢,讀書只有善于創造,才能將獲得的精華化為己有,真正像蠶那樣吐出鮮亮的絲,像蜜蜂那樣釀出甘醇的蜜!
、萆朴谧x書,既吸收又創造,才能增智慧,長才干,獲得成功。
1、請結合文章的內容,談談你對“泥沙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為血與肉”的理解。
2、文章第③段舉王明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第④段是從哪些方面寫毛澤東同志善于讀書的?試加以分析!
4、請你為第③段從正面或從反面再補充一個事實論據,進一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敬業與樂業》[能力練通]參考答案:
一、1、c 2、d 3、a 4、c 5、結出豐碩的果 蓮能紋絲不動,扎根大地
二、(一)1、(1)重重疊疊的層次;(2)一同前進。2、《論語》 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比不上對它有興趣的人!墩撜Z》 他(孔子)做人是發憤讀書忘記了吃飯,沉浸在學習的快樂中而忘記了憂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將要老了,如此而已!叭四軓淖约旱穆殬I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钡诙湓捯钥鬃訛槔C明以事業為樂的生活才最有意義。 3、b 4、要樂業 做工好苦 四 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 5、承接上文,總起下文 (二)1、去掉無用的東西,掌握精華巧運心思把書讀活,為我所用。2、用王明教條式的讀書和照抄照搬書本給革命造成危害的事例,論證了不善于讀書的危害。3、從兩方面寫:一是他讀馬列的書,善于從中國的國情出發,與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二是他學習前人的詩詞不落窠臼,大膽創新。
4、答案示例:戰國時期趙國的大將趙括,自幼熟讀兵書,談起行軍打仗頭頭是道,但卻不能根據實際靈活運用。長平一戰,他率領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滅,自己也命喪沙場!
初中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優秀教案范文 篇10
課前的引入,猶如文章的“鳳頭“,小巧玲瓏,它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安定學生的情緒,誘發學生與課文學習相應的感情,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進入學習的情境中。因此,課前一定要注意抓住一個興奮點,將學生引進課堂。譬如,我在上《敬業與樂業》一課時,倘若一開始我便與同學們大談“敬業”與“樂業”之必要,“敬業”與“樂業”之意義,學生肯定很不愿意接受這種訓導課。我為了一入課就讓學生進入興趣狀態,便設計了這樣的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這里有幾種職業供你們挑選,談談你將來從事的職業類別。(政府工作人員、企業老板、工程技術員、醫生、宇航員、教師、家庭主婦、農民、清潔工……)。
生1:我想從事企業管理,當公司老總,老總有錢。
生2:我想當工程師,用科學技術推動國力強勝。
生3:我想當宇航員,找找飛天的感覺。
生4:我想當教師,但又覺得教師太辛苦。
生5、6……。
師:在你們選擇的職業中,老師發現你們在選家庭主婦、農民、清潔工怎么幾乎都沒有?為什么呢?
生1:這幾項職業收入太少了。
生2:這幾項職業社會地位太低了。
師:職業,真如你所說的那樣有貴*、高下之分嗎?讓我們一道看看近代偉大的思想家梁啟超先生又是怎樣向我們闡述《敬業與樂業》的,然后再根據你剛才的想法談談看法。
這一點拔,學生便滿懷疑惑地走進了文本。至于課前引入興奮點方法頗多,但較奏效的莫過于講故事、制懸念、激矛盾、描細節、造氣氛、誘想像、讀格言、釋標題這些招了。
初中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優秀教案范文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這篇講演詞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
2.理解的中心論點,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與樂業。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這篇講演詞的結構安排,體會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特點。
2.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 梁啟超 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
二、簡介作者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等。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全集》。
三、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詞,難懂的語句做上記號;
2.試把每一段的段意歸納出來;
3.課文中多處引用《論語》《禮記》《老子》《莊子》等古代典籍的論述。逐一抄錄這些論述,認真想一想它們的意思。
明確:課文共七段,總體結構是"總一分一總"式:開頭總起全篇;然后分別論述敬業和樂業,兩個分論點平行并列;最后總結全篇。條理清晰,綱舉目張。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論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總結全篇,勉勵人敬業樂業。
四、學習課文內容
(一)學習第一部分。
思考:講演詞開頭交代題目的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話揭示了全篇論述的中心?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開頭先交代題目的,用意在于說明題目雖然于古籍《禮記》和《老子》里的兩句話,但跟原文語句的本意不同,是"斷章取義"造出來的。這樣交代既可避免聽者把題目和《禮記》、《老子》里面語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顯示出論述的科學性,講演的趣味性;同時,提出題目來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講演的綱目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二)學習第二部分。
1.朗讀第三、四段。課文第三、四段是論述"敬業"的重要,可作為第二部分的第一層。
思考:(1)作者怎樣闡述什么叫"敬"?(2)如何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第三段作者闡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后,緊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釋:"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然后順理成章地論述凡人類的正當的勞動、正經的事,"其性質都是可敬"的,并舉"當大總統"與"拉黃包車"這兩件事加以證明,側重點在"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第四段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先引用《莊子》中的語句并作闡述,再舉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這兩組例子,說明無論做什么都要"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業")。接著從反面論述"一個人對于自己的職業不敬"的害處,指出"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并引用莊子、孔子的名言,進一步強調敬業的重要。舉例和引用的自然結合使的說理立于不敗之地。
2.朗讀第五、六段。這兩段論述"樂業"的重要,作為第二部分的第二層。
思考:作者舉了怎樣的例子來論述"樂業"的重要,又是如何論述"樂業"的道理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感嘆"做工苦"這個實例,說明要"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很自然地點到了"樂業"的"樂"。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論述"樂業"的道理,分四點說明"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是作者的經驗之談,令人信服。緊接著又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進一步證明"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即樂業),"生活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
四、小結
講演詞的第二部分內容理解的重點是闡述什么叫做敬業,為什么要敬業,怎樣做才算是敬業。
五、布置作業
1.探究練習二。
2.選用隨堂練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檢查背誦
學生背誦"我老實告訴你一句話……真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了。"
二、繼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學生朗讀第七段。
明確:作者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指出"責任心"和"趣味"跟"敬業"與"樂業"的關系最為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廣趣味"就是"樂業"。他認為做事必須具備責任心和善于"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職業,能夠有責任心、有趣味發揚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結束句"我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嘆的語氣,充滿了對聽講的青年學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強烈而真摯。
三、探究活動
(一)思考:作者在中提出了許多有關敬業和樂業的觀點,你最信服的是哪一點?你有沒有不同意見?說說你持這種意見的理由。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明確:中的觀點如下:
1."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3.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6.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9.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10.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10.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12.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
13.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15.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
學生的回答無論是贊同還是不贊同,都可以;關鍵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目的在于通過討論加深對的理解。
(二)做資料卡片。
讓學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或含義深刻的句子,制成資料卡片,要注明出處以及卡片的類型等;書寫要清楚規范。
四、小結
1.中心意思:這篇講演針對聽講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去過人類合理的生活。
2.寫作特點。
(1)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這篇講演詞開頭提出了論題,中間主體部分分兩層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末尾總結全篇。條理很清晰。證明論點的過程,舉了多種論據:有生活中的實例,有古代、外國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親身經歷中卓有成效的經驗,還有古人的流傳至今的名言警句等。這些論據的精選運用,使講演詞具體、生動,富有說服力。
(2)語言通俗淺顯,準確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講演用簡明的短句,很少用長句;多用口語,明白如話,一聽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時,注重化深為淺。同時文中多次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煉了許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語言顯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第六段。
2.選用隨堂練習。
初中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優秀教案范文 篇12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按目的篩選材料并加以分類整理的能和不斷積累的習慣。
2、理解課文在確定話題、運用語言方面的特點。
3、認識敬業樂業的意義,培養敬業樂業的職業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的分析可落在論點和論據的關系
教學具
小黑板
教學內容要點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課文,思考問題,初步讀懂文章
一、解題,介紹作者
導入新課:《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梁啟超先生字卓如,別號有任公、滄江、中國之新民及飲冰室主人等。廣東省新會人。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注意者,著名學者。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他的文章被成為“新文體”。文編《飲冰室合集》上海中華職業學校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以試驗、總結、推廣職業教育而著稱的一所中等專業學校。該校1918年5月由黃炎培發起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創辦的,校址在上海陸家浜。以黃炎培提出的“敬業樂群”為校訓,提倡“手腦并用”“雙手萬能”,著重理論聯系實際,重視生產勞動實習和職業道德訓練,強調教育與社會聯系,有優良的傳統和校風。
二、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三、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
1.先請學生講一講自己歸納的段落大意,然后發動學生評議。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1)這是一篇講演稿,是梁啟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但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今天立足本職多作貢獻,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還是大有幫助的。
(2)總結議論文文體知識。
(3)介紹演講的基本知識。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
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里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了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暗绞裁瓷缴铣裁锤琛,對于演講尤為重要。
、谒悸非逦澴嗝骺臁
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
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4)在學生概括的基礎上,教者總括:9段文字,按議論文的一般論證結構,文章可劃分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第二部分是2~8段,論證中心論點;第三部分是第9段,歸結全文。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
四、布置作業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詞,難懂的語句做上記號;
2.試把每一段的段意歸納出來;
3.課文中多處引用《論語》《禮記》《老子》《莊子》等古代典籍的論述。逐一抄錄這些論述,認真想一想它們的意思。
學生讀課文,概括段意:
第1段,對題目作簡單解釋,然后提出中心論點。
第2段,強調“有業”是“敬業”和“樂業”的基礎。
第3段,從反面論述,說明無業的害處。
第4段,說明有業的重要,這是從反面論述。
第5段,作者具體論述有業之必要。
第6段,開門見山提出第二分論點“要敬業”。
第7段,以設問方式把“要敬業”的論述引向深入。第8段,論述“要樂業”。第9段,歸結全文。
初中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優秀教案范文 篇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瓢盐毡疚恼撟C結構的方式。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敬業與樂業。
教學重點
理解敬業與樂業,怎樣才能做到敬業和樂業。
教學難點
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語言特色。
教學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討論。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個性設計一、檢查生字生詞
略。
旁騖wù
褻瀆xièdú
強聒不舍qiǎngguō
佝僂gōulóu承蜩tiáo二、學生依資料簡述作者情況
梁啟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學者。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三、你知道哪些有關“敬業”、“樂業”的名言警句或歷史故事四、學生朗讀課文回答
1、作者先后談論了哪些問題?
2、這幾個問題之間的關系。
明確:
1、“敬業與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業有什么可敬的呢?
3、為什么該敬?
4、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
5、怎樣做才是樂業?
。ㄖ行恼擖c與分論點之間的關系)
6、作者是怎樣論述這些觀點的?
7、材料和觀點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小結:所選材料都是為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
例如:論證“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勞作”時,引用孔子與百丈禪師的話;論證“要敬業”時,引用朱熹對敬業的'解釋,引用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
8、文章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
舉例論證。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例子,說明有業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論證。引用儒門和佛門的話,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
引用朱子的話解釋什么是敬,是道理論證;舉拉黃包車和當大總統的例子;舉佝僂丈人承蜩的例子,論證忠實才能做到敬業:引用曾文正的話,孔子的話和莊子的話,都是為了強調一個道理:“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9、細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者對“敬業與樂業”的論述:
、殴串嫵鲎钅芤l你感受的語句加以揣摩。
、菩〗M交流自己的感受。
10、以“敬業”或“樂業”為話題,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觀點鮮明,論據有力,條理清晰,語言流暢。
教師點撥:那些凡人做的瑣事,很多都忠實圓滿的完成,他們都可以稱為“天地間第一等人”。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我們中學生怎樣做才算天地間第一等人呢?
11、學生當堂背誦第六段。瀏覽課文,回答。
從課文中找出作者引用的名人名言和所舉的例子。(書上圈劃)
使自己的觀點更具有說服力。
學生活動。五、布置作業
1、摘錄并積累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
2、完成課后練習二。
板書設計
敬業與樂業
提出論點: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為什么要敬業?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樂業列舉反面現象,進行批駁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為什么要樂業
總結全文敬業和樂業也就是責任心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