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作文教學模式構建的認識與實踐
傳統的作文教學在命題之前,教師總要冥思苦想一番,針對命題設計審題、立意、構思諸方面的框架。這種作文指導是教師把個人自我行為強加到學生頭上,見“物”而不見“人”,讓學生在教師固定的框架里“戴著鐐銬跳舞”,自我的情感不敢渲染,自我的想象與創造被扼殺。其結果可想而知,學生吃你老師嚼過的饃肯定沒味,千篇一律,千文一面的現象也就見怪不怪了。
寫作斷無秘訣,然而卻有規律可循!岸w則無,大體則有”,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在我多年實驗的快速作文教學中,我力圖突出人本,貼近生活,發展個性,鼓勵創新。站在“大語文、大作文”教學的高度,從學生的生活角度人手,從作文的方法角度切入,旨在探索一種快速作文的教學模式。
一、 快速作文建模的核心――師生關系的互動
師生之間的關系問題一直是教學過程 的核心問題,英國教育家波特說過:“無論我們關于教學的觀點是什么,我們都必須把師生之間的交往視為這一過程的關鍵因素。人們經常談到教育改革,無論其觀點如何激進,其目的都是試圖改善師生交往的環境”。① 因此,無論什么課型的課堂教學,都是一個充滿師生生命活力的系統,能否充分調動和激活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課堂教學能否成功的前提和基礎。假如教師每天是課堂生活的主宰者,學生是教師意志的服從者,教師在上課時學生提出問題,獨立思考的質疑,也納入了教師預設的框架,這樣的教學學生又有何積極性可言?學生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沒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參與,我們的課堂教學很有可能變為“馴獸式”活動。學生在課堂上體會不到主動創造的快樂,享受不到精神與知識的雙重滿足,這就要求我們教育者檢討自身,是否剝奪了學生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性,是否制造了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的精神生命的悲劇。
我在進行快速作文教學實驗時,正是基于以上認識,真正做到強化“人”的意識,以“人”為本,盡量做到不僅豐富他們的寫作知識,更重要的是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具體做法是:
(一)承認有差異的“人”,面向全體學生。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都是唯一的“這一個”,相互之間有理解的差異、知識的差異,個性的差異。 因此在課堂上我更著重于強調個性化的人,實實在在的人,他們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是沒有各種標簽的比較清純的人。如果在課堂上追求完全相同,整齊如一的模式,采用“大合唱”,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花拳繡腿,這不是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發展個性特長的好方法。因此,快速作文的理論指導課也好,寫作實踐的講評課也罷,我運用小組討論,相互辯論、自由發言的形式,讓學生敞開心扉,隨心所欲,你有什么看法、意見,想說就說,這時學生看到老師的真誠,就會倒出徹里徹外的大實話,不講虛假的雕琢,不賣所謂的朦朧,流出的是一股股自然的清水,經過爭辯,真理自然得到認可,學生也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到了快樂。
(二)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民主、平等、和諧。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的內在潛能是無法估量的。教學能否成功,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教師的情感態度與師生的人際關系。新的時代呼喚著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不需要“師道尊嚴”式的面孔,更要拋棄那種令學生敬而遠之的情感態度。因此,快速作文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抱以積極的態度,真誠、平等相處,坦誠相見,使學生感到親切可信;關心尊重學生的情感與理解,善意評價他們的推理與想象。尤其是在教學中,我注意“換位思考”、“移情”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設身處地為學生思考。正因為如此,學生發言才有安全感,才覺得有堅強后盾,學習信心才強,創造潛能才得以發揮,閃耀著個性色彩的文章才會出現。
二、快速作文建模的基點――培養學生真誠的態度與獨立的人格,讓學生說真話、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在任何教學活動中,純粹的認知活動式或純粹的情感活動是沒有的,情感與認知總是相輔相成的,緊密相關的。作文教學尤其如此,缺少寫作基本功,情感就無法依托,發揮不出情感的動力作用。缺少情感活動,缺乏真純之心而徒事雕琢,不管辭藻多么華麗,頂多是一朵紙花而已,因為它缺乏生命的光彩與靈氣。某省在閱一九九八年的高考作文試題《戰勝脆弱》時,竟有20%的考生父母雙亡,令閱卷老師咋舌不已,這種“西洋鏡”一旦被戳穿,作文本身就成為一件贗品而分文不值。近兩年的高考作文屬于一種“大開放”式的話題作文,結果在每年登出的高分作文范例中出現了不少的“克隆”作文。可喜的是,命題者已經意識到了這點,今年(二00一年)雖然還是話題作文,但“誠信”這一話題更貼近生活,更能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思考生活,感受生活,提高對生活的本質的認識。尤其是在《考試說明》的作文基礎等級中加進了“感情真摯”這一點。因此我在快速作文命題中,徹底摒棄八股命題法、多角度、多方位地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一般給題目注入點靈氣,意在誘發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把題出到學生的心坎上,讓學生敞開心扉,展露真純。唐代詩人白居易曾經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這里雖然說的是作詩,作文也是同樣的道理。作文要感動人,感情是根本,因此我常常對學生說,七情六欲,人之常情,喜則笑,悲則哭,只要你的文章能展示自我內心深處的思想波瀾,肯定會撥動讀者的心弦。每當我捧讀學生一篇篇鮮活、真實、感人的文章時,我有一種置身在學生心靈的土地上耕耘的快感。
三、快速作文建模所必需的條件――掌握科學的方法
學習要講究方法,掌握了科學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效果?焖僮魑牡挠柧毩⒆阌诳欤膊荒苄U干,急于求成,倘若如此,往往欲速不達,因而在訓練時必須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這種科學的訓練方法是給學生的快速寫作插上騰飛的翅膀。
(一)狠抓根本
樹有根,人有本,快速作文的訓練也是如此,要讓學生寫得快,寫得好,必經得設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我每上完一篇課文,或結合課文內容命題,或結合文章體裁命題,或針對學生思想實際命題,或針對社會熱點命題,著眼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不拘形式,靈活多樣,簡單易行。三句話說個理兒,五句話敘個事兒。只要立意深,觀點新,有創見,語言美,有情有理,就是好文章,有一個閃光點就是佳作。
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過程中,可采取“三步法”:一逼,二激,三放。
一“逼”,就是逼著寫,當一種正確的意圖與設想沒有被學生理解、接受,變成自覺行為時,就要“逼上梁山”。作文題命出之后,限時完成。時間一到,立即點讀、點評。開始“逼”的時候,雖然未必人人寫得出,但一寫,一讀,一評,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好象一潭平靜的湖水投入一粒石子,激起層層漣漪,朵朵浪花,那些不愛動筆的同學也心中發癢,躍躍欲試了。二“激”,在命題上多作點研究,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與興趣,命題力求“小”、“新”、“活”。教了《項鏈》,出題《新生的瑪蒂爾德》,化虛為實,生動形象新穎醒目,不用“談謙虛”而用“王婆賣瓜,理當自夸”等等題目一出,自然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寫作欲望。三“放”,學生的寫作興趣形成由“必然王國”躍進到“自由王國”,讓學生在寫作中感到要自我發揮,就必須充分放開,讓學生處于一種不受任何束縛的寫作境界中,緣事而寫,有感而發。
興趣只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寫作興趣,缺乏寫作材料,作文也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快速作文也無從談起。因而快速作文的同時必須教給學生快速閱讀的方法,擴大學生的閱讀容量,使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大力開辟第二課堂,開闊他們的視野,做到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在語言的積累上,首先應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匯,其次是掌握較好的語言修辭技能,句式的選用上注意整散結合,內容的充實注意旁征博引,辭藻的運用上注意文體風格。
(二)強化關鍵
思維訓練是快速作文的關鍵環節,在整個思維過程中,要求學生的思維活動具有廣泛性、敏捷性和獨創性,要求審題、立意、謀篇,布局的全過種不超過五分鐘,這需要一個比較復雜的訓練過程。
首先得引導學生找到快速思維的定向器和指示燈。平時老師的言傳身教、學校教育的耳濡目染,家庭教育的熏陶漸進,課外活動的開拓思維,都是比較好的渠道。像中美撞機事件,就可以看清帝國主義的反動本質與霸權主義嘴臉,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這樣,一種明辨是非的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也就意味著找到了快速思維定向器的指示燈。
其次得設法推動學生的思維器官,進行發散思維、求異思維與靈感思維的訓練,充分挖掘學生內在的思想潛力,在進行快速思維訓練時,十分注意優化思維環境:一是給學生提供廣泛的思維空間,讓思維的翅膀在廣闊而浩瀚的領城里翱翔;二是創造活躍的思維氣氛,讓學生能在民主與充滿生機的氛圍里,就寫什么和怎樣寫的問題展開自由討論,百家爭鳴,以啟發自我的創造性與批判性思維。
(三)掌握方法
快速作文要寫得既快又好,積累是基礎,思維是工具,方法卻是打開作文快速之門的鑰匙?焖賹懽鞯姆椒ǹ梢苑忠韵路绞竭M行:
1.分專題指導。按照寫作的自然程序分以下專題指導。⑴快速審題立意十五法;⑵快速構思十法;⑶快速行文四法;⑷快速修改五法。也可按照文體特點進行綜合指導:⑴怎樣快速寫記敘文;⑵怎樣快速寫議論文;⑶怎樣快速寫說明文;⑷怎樣快速寫供料作文(話題作文)。
2.結合課文閱讀教學進行方法訓練。如,講授《瑣憶》時可點明這是“冰糖萌蘆法”的構思法;講授《雨中登泰山》時可點明“順應時空法”的構思法;講授《風景談》可指明“畫面組合法”;講授《拿來主義》可點明構思的“逆向切題法”。這樣,閱讀教學與作文方法的教學已融為一個整體,學生的能力層次由一個面型結構層次上升到了一個立體型的結構層次。
四、快速作文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理論依據:
⒈師生統一主體論,教學永遠都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辯證統一,它決定了“教”和“學”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脫離對方而存在。教師與學生應該同為認識與實踐活動的統一主體。
⒉現代教育信息論告訴我們:教學過程 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作用、共同掌握知識,尋求共同發展的過程。
⒊教師不是把現成知識填給學生,而是啟發導引,將方法、規律教給學生,真正做到葉圣陶所說“不在全思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能使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②
(二)功能目標
通過系統的指導與訓練,便學生能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說明和議論等各種表達方式,40分鐘內能完成800字以上的文章,并能做到切合題意、中心突出、感情真摯、結構嚴謹、語言流暢、字體端正、符合文體要求。簡言之,就是“40分鐘800字“(初中40分鐘600字)。
(三)操作序列
快速作文教學可分為理論指導型與寫作實踐型。理論指導型是對學生進行寫作基礎知識專題指導的課型,高中學生宜集中在高一第一學期前4周進行,初中學生宜理論與實踐交錯進行。寫作實踐型是學生快速寫作,師生快速講評的課型。下面簡要分述之:
⒈理論指導型:
⑴實例舉隅。有針對性地從作文雜志或本班學生作文中精選文章4-5篇印發給學生,每篇文章在構思、立意上各有其特色,讓學生用15分鐘的時間去閱讀、去思考,根據教師的學生目標自我提煉,自我總結。
⑵歸納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從構思或立意上去歸納總結。允許學生對每篇文章有不同看法,不同見解,充分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⑶實踐操作。教師出示一組命題,讓學生或從構思或從審題立意的角度進行操作,時間大概10分鐘,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只要言之有理,理之有據,教師不僅給予認可,而且要給予鼓勵、表揚,尊重學生思考的多元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⑷總結提高。先讓學生談談操作上的認識與實踐結論,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理論上的指導,并且對學生作靈性的啟迪,感情的升華,理念上的深化。共計用時5分鐘。
⒉寫作實踐型:
這是一種學生快速寫作、師生快速講評的課型,一般分單課型與雙課型兩種結構模式。單課型的基本結構是:①命題;②寫作;③討論;④小結。命題寫作一般35分鐘內完成,討論用3分鐘,師生小結2分鐘。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單課型必須在學生對快速作文產生濃厚興趣,寫作技巧運用純熟,寫作速度比較快的情況下實行。
雙課型的基本結構如下:
⑴命題。不管是指導教師著意命題,還是聽課老師即席命題,一定要注意貼近生活,新穎別致,要有較強的時效性與現實針對性,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有感要發,有情要抒,真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
⑵寫作。時間一節課40分鐘,達到800字的要求。開始訓練時,可酌情放低要求,時間一到,堅決交卷。
⑶評議。評議前的課間10分鐘是指導教師最辛苦、最忙的時候,必須在10分鐘內快速瀏覽全班作文,選擇有代表性的能反映普遍問題的好、中、差各一篇作文準備講評。第二節課評議時師生可共同討論審題、立意、結構。開始快速作文時,每次講評課爭取解決一個問題,分項講評取得效果后,再綜合點評,全面鋪開。講評課中形式可多種多樣,或師生析疑、或學生爭辯、或小組討論、或聯想比附。
⑷修改?焖僮魑牡男薷挠袊栏竦臅r間限制,不可能進行反復修改推敲。但這種修改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首先要求修改有格,每種文體的修改都根據學生實際確定各個方面的修改規則,操作性極強。這樣,學生修改有本可依,不會胡思亂想地亂改一通。第二要求修改有規,這個“規”就是寫作不可不改但也不可多改。正像古人所說:“不改則心浮文病,多改則機窒文悲”。因此快速作文的修改應當是快速修改,點到即止。
⑸總結。教師對整堂課作出綜合評價,點評其中的精彩之處,表揚學生的良好表現,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讓學生留下回味的余地。
(四)師生角色
快速作文的教學過程 是教師和學生帶著生命的活力共同參與的復雜過程,是一個人際交往系統。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既是一個引導者,也更象學生的朋友,與學生一起參與、共同商榷,學生在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盡性地抒寫心靈,展現個體生命的光輝。
(五)教學策略
⒈師生共同參與的策略
一是全員參與;二是全程參與。在教學過程 中,師生參與互動越多,越積極,主體地位的感情體驗越強烈,主體意識就越強,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極大地提高了師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⒉情感交融的策略
一個好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非常近,他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會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他的拍肩摸頂也會使學生心中一陣熱乎,受到莫大的鼓舞,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融,可從師生互愛,人格平等和教學民主三個方面來進行。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文才有情感、有個性、有靈魂、有靈性,才會在情感的天空自由自在地展翅飛翔。
(六)評價
教學有模、但無定模,無模之模、乃為至模。經過課堂實踐的模索,快速作文已經形成一定的模式、但也應當看到:它的整個教學過程 應該是活動的、流動的,而不應該是僵化的、一成不變的。當然,生活積累、閱讀積累是快速作文的源頭活水,千萬忽視不得。但應當說,快速作文為人們找到了一條優化作文教學的新路子,從以下幾方面為日后的作文教學打開了一些新的思路。
首先,快速作文教學建立了一套師生互動的指導思想,即師生統一主體論。教與學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決定了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 中必須成為統一活動的主體。這為學生在教學過程 中主體性的發揮提供了可靠的支撐點。
其次,快速作文提出了一套可行性強的操作序列,以生活積累與閱讀積累為基礎,以激發學生思維為手段,以“40分鐘800字”為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交流,形成人人多向學習、交往的良好局面,讓學生形成有話可說、有問敢提、有疑敢質,樂于主動參與的心向,學生樂于作文、樂于創造、樂于生命的自我表現與個性的舒展。因此整個操作序列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系統,是學生說真話、抒真情的一塊寶貴園地,也是一個培養學生獨立人格的過程。
新世紀需要語文素質教育全面實施,作文教學也任重而道遠。我們要通過作文教學構建一個以高尚信念、美好情操和優異品格為核心的人格體系,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砌就一個五彩繽紛、絢麗多姿的精神世界,還需要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參考書目:
①《教師的角色轉換》,湖南教育出版社
②《葉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附:快速作文教學課堂實錄
(上課)
師:同學們,要達到40分鐘800字的快速作文要求,除了要求有積累這個基礎,思維這個工具之外,大家還要掌握點寫作方面的技巧。今天,這節課是要求大家掌握5 個方面的快速構思記敘文的技巧。
(出示)教學目標 :掌握快速構思記敘文的5種方法,1、彩線穿珠法,2、應順時空法,3、畫面組合法,4、小中見大法,5、對照比較法。
下面,我將印發的五篇學生作文發給大家,請同學們先用10分鐘自我總結,這些文章運用了哪些構思方法,再用3分鐘的時間小組討論,在小組內求得共識,好不好?
生:好!
(教師迅速分發印發的學生作文,這些作文的標題分別是:《父親與我》(一);《父親與我》(二);《外婆的手》 ;《軍訓小記》;《兩角錢的尷尬》。
(學生拿到作文后,認真閱讀,且用筆在材料上寫寫劃劃,十分鐘時,全班同學都已自我總結完畢。)
師:好,大家按預定計劃完成了第一步,下面請分組討論。
(四人一組,討論熱烈,教師穿梭于學生中,不時插上一兩句。三分鐘后)
師:好,請大家安靜下來。同學們總結認真,討論熱烈,下面我想請同學們談談小組經過討論的比較一致的看法。(舉手者甚多)
生:我們組一致的意見是:第一篇用了比較對照法,這篇文章先寫父親下崗后由氣餒到自信,最后辦起一家餃面店,事業獲得新生,父親擺脫了煩惱,而我卻為了兩年后的高考在學海里遨游,但煩惱總是擺脫不了。第二篇用了畫面組合法,通過父親與我交往的幾個生活片斷,二者融為一體,寫出了父親對我的關心,我對父親的敬重。第三篇……
師:你代表你們組說得很好,但我不想讓你們組全部承包,對不起,請坐下。(眾笑,接著,舉起了十幾只手)
生:我們組也是同聲相應……
師:慢,同聲相應是什么意思?
生:相同的聲音互相呼應。(眾笑)
師:(笑)“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是出自《周易》的一個成語,意思是說相近的聲音互相應和,相同的氣味互相融合,比喻“志趣相同的自然結合在一起”。你用在這里說明大家看法統一似乎不大適合。(眾笑)好,請繼續!
生:第三篇用了彩線穿珠法。第四篇用了應順時空法。前者的彩線是“外婆的手”,貫穿的珍珠是“抱著我講那永遠也講不完的故事!薄盀槲因屭s蚊子”,“為我生病時顫巍巍地喂飯”。后者寫緊張而有趣一天生活,完全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安排的。
師:總結得很好,還留點給其它組說說。(舉手者還有十多只)
生:我們組統一的看法是第5 篇作者采用了以小見大法。兩角錢郁郁地躺在放學路上,從它身邊經過的同學起碼達上百人,但就是沒有一個將它拾起來。兩毛錢雖小,但提出的卻很有意義。不過作者的結尾說:兩角錢還是那么 尷尬地躺在晚霞照耀的校園階梯上,不知誰會憐惜它、救救它呢……我想,作者肯定也看到了兩角錢,那么作者肯定也境界低,為何他就不去救救呢?
師:好!你在構思方法之外還提出了一個道德觀念,我想兩角錢雖少,但它是國家發行的人民幣,值得大家愛護,相信同學們會有這種意識。至于這個結尾,我認為不必指責。原因是……
生:(五六人齊聲)能回味無窮。
師:對,讓讀者與作者回去回味,去思考,去想象,豈不更好!以上三個組分別談了他們各自的看法,大家想想還有什么不同意見。(語音剛落,有三人舉手)
生:首先申明,我只代表我個人的看法,第一篇文章用了比較對照法不錯,但我認為貫穿全文的構思應當是總分法,因為最后的結尾作者是這樣寫的:“父親是那么忙,忙、忙、忙,忙得心跳,忙得煩惱,忙得總覺得父親越來越陌生!遍_頭分寫,這是總敘,用總分法豈不更好嗎?
師:大家認為如何?
生(大多數附和)有道理。
師:說得很好,貫穿全文的構思法總結為總分法更恰當。比較對照法是文章局部構思法,這樣就更加準確些。
生:我對最后一篇文章的構思總結有意見,以小見大法,這是從文義上來歸納的,從結構的構思來講,還應當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我認為這樣歸納是不是犯了雜糅的毛病。(眾鼓掌)
師:精彩,很有深度。實際上這涉及到一個構思的定義,構思就是寫文章時所運用的心思,可以從結構上想,也可以從立意上去想,只要想之有線,想之有理,均可認同,我們可以用兩句宋詩來總結;橫看成嶺側成峰……
生:(齊)遠近高低各不同。
師:對!同一篇文章,你可以有你的構思法,我可以有我的構思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也叫做思維發散角度新,“不拘一格降人材!保ū娦Γ
師:我們的討論到此先告一段落,下面請大家根據自我總結的構思方法給下列題目構構思,可以采用我們今天學到的這些方法,你也可以自創新法,看誰做得又快又好。(教師用幻燈片出示下列命題(1)這一瞬間 (2)母愛 (3)今天我生日 (4)老師的眼睛 (5)課堂內外 (6)記憶猶新的那次考試 (7)高中生活二三事 (8)人間自有真情在)
(學生興致勃勃地自我思考,有的交頭接耳,大多數同學先思考然后寫下自己的構思法。五分鐘后)
師:好!下面請第1至8號學號的同學按順序講講你自己的構思方法。
生1:我對第1題用的是以小見大法,時間是短短的一瞬,但反映的意義卻比較重大。如駕駛員就是在這短短的0.01秒致使我的好友車輪底下喪生,致使她家人與親友痛苦不堪。以此忠告司機同志為了他人與自己的安全,小心再小心,寧停三分不搶一秒。當然,從結構上看來我又是運用了時間順序法。(眾鼓掌)
師:立意以小見大,時間順序清晰。
生2:第二題我用的是片斷組合法,用幾個不同生活片斷表現母親對自己的關心,從而歌頌母親的偉大。(此時有一位同學舉手)
師:下面請舉手的同學補充。
生:我想用彩線穿珠法更為適宜,“母愛”是彩線,珍珠可以是生活上的愛,學習上的愛等等。
師:言之有理,可以如你所說的構思,但也不能否定前者。兩者理解的角度不一,當然方法不一,允許大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吧,請第3號同學繼續談談。
生3:第3題顯而易見只能運用時間順序法。
師:難道不能用其它方法構思?(沉默一會兒,有一同學舉手),好,請你說說。
生:我看可以把值日的結果寫在前面,運用倒敘法來寫。
師:這位同學提出了新的方法,倒敘法,倒敘是否可作構思法?(有3位同學舉手)
生:我認為這不是一種構思方法,應當是一種記敘方式。記敘方式有順序、倒敘、插敘。而這種方式可以用到多種構思的文章中去。
師:說得好極了,大家掌聲鼓勵。(眾鼓掌)
生4:我認為可以用片斷組合法,從老師的眼睛慈祥、嚴厲、關愛的畫面來表現我們老師的可敬可親。
師:很中肯,很有立體感。
生5:第5 篇宜用對照比較法,課堂內的孜孜不倦,課堂外的生龍活虎……(有2位同學舉手)
生:比較對照法是最好寫的,難道我就不能寫課堂內的思維活躍,課堂外的認真思考嗎?
師:你這樣寫更有新意,構思上更別出心裁。
生:用應順時空法來寫第6題為好。
師:大家看第6題“記憶猶新的那次考試”寫期中考、期未考,單元考,固然是考試,并不錯,但我們將視野放廣一點,考試應當還有……
生(部分地):人生的考試。
師:對!倘能從這方立意,其文定會高出一籌。構思方法上是否還可以用……
生:(部分地)以小見大法。
師:請繼續回答!
生:二三事,很明顯,片斷組合法。
師:好,簡捷明了。
生8:第8 題我以為運用應順時空法,通過一件事的記敘歌頌人間的真情。
師:有沒有用其它構思法的?(有3 位同學舉手)
生:可用以小見大法,小事不小,充滿著真情。
生:可用彩線穿珠法,“真情”是彩線,珍珠有1、2、3件小事。
生丙:還可用片斷組合法,用幾個生活片斷連綴成一篇文章歌頌真情。
師:大家言之有理,思之有法,說明同學們開動了腦筋?焖僮魑膶忣}要快,構思要快,成文要快。關鍵是構思。構思,又快又恰當,符合自己的思維方向與寫作思路,就會寫出文質兼美的文章。構思欠佳,你的速度再快,也只過是一篇低劣的游戲文字而已。(下課鈴響)
師:下課!
生:謝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