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要領,攻克難關——淺談“話題作文”的寫作技巧
吃透要領,攻克難關
——淺談“話題作文”的寫作技巧
一、話題作文的特點:
1、 優點:
①有話可說。話題作文具有廣泛的普遍性,它可以讓全省的乃至全國的考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理可議。
②具有較強的反猜題功能。話題作文的自由度較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命題作文有可能出現的宿構、套用和抄襲。
如94年的《嘗試》、98年的《習慣》反猜題功能太差
2、 缺點:限制性和開放性不好把握。
①限制性太強,導致學生無法下手。
04年高考作文:
水有水的性格——靈動,山有山的性情——穩重。水的靈性給人以智慧,山的穩重給人以敦厚,然而靈動的海水卻常年保持著一色的蔚藍,穩重的山卻在四季中變化著不同的顏色。請以“水的靈動,山的穩重”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這個題目的限制性過大在于:題目似生實熟,古人已經說盡;在命題材料中又被命題者說盡了;話題明顯小于材料,考生不敢下手。
②話題過于寬泛,又會導致模仿、套用和抄襲的現象。
00年的《患者吳誠信的診斷報告》;02年的《諫屈原書》
原則上說,全文有2/3以上與現成作品雷同,視情況在不及格以下評分,但發現與未發現不一樣,發現先后不一樣,只有一個那就是:寧可放過一千,絕不錯過一個。因而我們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要他們背熟不如隱隱地知道一些更好。
但兩相比較,話題作文或者確切說叫材料作文仍然優于命題作文,仍有可能成為今后一段時間的命題主體。
二、話題作文的命題趨勢:
1貼近社會生活,但不跟風,不會緊跟政治形式,不會直接與當前重大的政治活動掛鉤。
2貼近學生的生活現實
3話題不會大而無當,讓學生無處下手。
4取材是該地區所有學生熟知的或可以理解的事物。
三、話題作文的指導
1選材:
(1)拿到一個話題,起碼要仔細閱讀三到五遍,從中去調適話題的開放性和限制性:
①材料中引出了怎樣的話題;
②材料和話題有什么關系;
③提示語提示到什么程度;
④根據話題可以確定怎樣的中心主旨。
(2)注意選材與話題的相關性,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① 立意相關,情節相關;
② 話題相關,材料相關;
③ 體會相關,認識相關;
④ 自身相關,他人相關;
另外,相關的范圍要在行文中有明確的表述,這點對閱卷中產生的效果很重要。
2文體:
(1)文體自選中的幾種現象:
①“四不像”與大雜燴;
②文言與詩歌;
③盲目“創新”,寫另類作文
④“秋雨體”泛濫
“四不像”與大雜燴這種現象在以往的考試中出現的非常多,近來由于教師的指導,現象有所減少;
一些考生為了追求獨特和新穎,試圖用文言或詩歌的形式來寫作,但往往會造成詞不達意,用詞不夠準確,還有一些考生大概是因為時間緊張也采用了詩歌體,最少的只用了19個字,效果可想而知。
另類作文在報刊中時有登載,如00年的《赤兔之死》,但要說明的是新聞界的眼光和語文教師的眼光是不同的,規范的文章是沒有新聞價值的,諸如文言文、故事新編等另類文章往往具有新聞價值,而缺少真正的文化含量。總體而言,另類作文是一種冒險,更多的文章得分是很低的,要做另類作文,一句話——“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一般情況下,是不提倡創新的,如果真的有好的題材,也未必需要用另類的形式來表達,另類文章一哄而上,泛濫成災,已無新意可言,諸如:“鏡頭一、鏡頭二”之類的,只能讓閱卷老師為之一笑,這“笑”的含義就很明白了。
于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是一種智慧散文,瀟灑流暢,作者用雋永的文筆表達出對生活的深刻思考,我們把它稱作“秋雨體”,但我們很多同學把它片面的理解為只要語言華麗就是“秋雨體”,因而寫出的文章往往是堆砌華麗的辭藻,拼湊名言佳句,但文史知識上漏洞百出,思想蒼白,內容空洞,既沒有文化內涵,更沒有了散文的特點。
如:誠信在維納斯的斷臂上,誠信在蒙那麗莎的微笑里,誠信在羅米歐與朱麗葉的愛情傳說中,是的,也許他們真的很有誠信,也許他們還在醞釀著更純厚的誠信……
再如:耕牛的刻苦是它的語言,駱駝的忍耐是它的語言,細細傾聽雄鷹的呼叫聲,那是雄鷹的語言……
究其原因:①受網絡文學和媚俗傾向的影響;②受新聞炒作的影響。導致文章無實事求是之意,只有嘩眾取寵之感。
(2)四種常見文體的寫作特點,可歸納成表來表示:
文體 | 目的 | 要求 | 結構單位 | 語言 |
應用文 | 以事告人,使人知曉 | 清楚明了 | 事由 | 平實得體 |
說明文 | 以知啟人,使人明白 | 傳授知識 | 釋項 | 簡潔準確 |
記敘文 | 以情動人,使人感動 | 刻畫形象 | 場面 | 生動形象 |
議論文 | 以理服人,使人信服 | 分析推理 | 論層 | 嚴密概括 |
(3)選擇文體應注意的問題:
① 看看這個話題最適合寫哪種文體,來得最方便、最省力;
比如“堅韌——我追求的品格”寫記敘文合適,“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寫議論文相對合適一些。“水的靈動,山的穩重”寫夾敘夾議的文章會順手一些;
②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去寫。平時自己喜歡的或者是練習的比較多的文體,自己相對就有一定的把握性,考場作文是快速作文,快速立意、快速結構、快速行文,因而在明確“話題”這個“敵人”之后,把它們拉到自己熟悉的“陣地”,消滅它們,應該說是一個最明智的選擇。
③思考自己有沒有相關的材料:
記敘文——典型的生活素材;
議論文——充足的論據材料;
說明文——足夠的知識儲備;
散 文——豐富的情感積累;
雜 文——幽默犀利的語言準備;
小 說——情節生動的故事;
3、充分重視話題作文“提示語”的作用
高考作文中,為了對考生起到良好的限制性作用,往往會在話題前寫上一段“提示語”,而提示語往往就隱含著命題人對“話題”的基本認識,對我們確定作文的立意有很好的幫助,同時,“提示語”對行文的結構也有著很好的啟示作用,我們可以通過“提示語”,簡單明確行文結構的走向,進而用“注水”的方式,快速完成文章。
如:03年高考題——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墻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
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系呢?是什么樣的關系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從“提示語”來看,“……類似……不同……相反……”“……有沒有?……什么樣的關系?”這些關鍵性的話,對我們行文都存在直接的幫助。以議論文為例:
觀點: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很大關系。
論證: ①類似于上文——妨礙“
復雜的關系 ②與上文不同——加深 “注水”
③與上文相反——辨證
結論:要處理好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之間的關系。
再如04年高考題:
“水的靈動” “山的穩重”
“注水”:名家、名篇、名言……
水為何靈動 山為何穩重
水怎樣靈動 山怎樣穩重
2000年“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提示語是“的確,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疑問是層出不窮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問題的答案不止一個的事例很多。你有這樣的經歷、體驗和見聞和認識嗎?”
論點: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論證:為什么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①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疑問是層出不窮的;
②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問題的答案不止一個。
結論: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要辨證地看待世界。
四、電腦閱卷對高考作文的影響:
1、 要求每篇作文必須批閱4分鐘;
2、 100篇后,回評,確保評分標準的一致性;
3、 對作文的視覺印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①卷面整潔,字體工整,層次清楚;
②內容要求主旨突出,材料新穎,行文簡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