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紀
近世出土燕國兵器,有‘郾(燕)王職’□,器多出燕下都,亦曾出于山東之益都、臨朐,此‘郾王職’即公子職,亦即燕昭王,兵器之出于山東,當為伐齊時所遺留。
[一一0]《紀年》曰:……周隱王二年,齊地暴長,長丈余,高一尺。《太平御覽》卷八八0咎征部
案:干寶《搜神記》卷六:‘周隱王二年四月,齊地暴長,長丈余,高一尺五寸。’當本《紀年》。今本《紀年》以隱王為赧王,注云:‘《史記》作赧王,名延,蓋赧、隱聲相近。’《搜神記》卷六所記,多錄自他書,按時間先后為次,見于《紀年》者凡五條,屬宣王、惠王、隱王、哀王、烈王。隱王次于惠王之后,哀王之前,當非赧王。東周諸王多異稱,《世本》、《史記》、《漢書·古今人表》、《帝王世紀》所記往往不同,此隱王當為惠、哀之間某王之異稱,今已不詳。以隱王為赧王,蓋始于今本《紀年》,所據當亦為《御覽》。《御覽》此條所引凡二事,第一事為‘梁惠成王七年,地忽長十丈有余,高尺半’,第二事即此。輯今本《紀年》者系第一事于周顯王五年,《史記·六國年表》魏惠成王七年當周顯王五年,為輯者所據。至第二事,輯者之意以為《御覽》既列于惠成王七年之后,則隱王自當為顯王以次之周王。顯王之次為慎靚王,與隱王不似;慎靚王之次為赧王,赧、隱聲近,遂以隱王為赧王。輯者亦非有意作偽,觀注自明。案《御覽》引《紀年》一條兩事者,非有先后之別,如卷九六八所引兩事,第一事在晉昭公六年,第二事在周幽王十年,與此條同。昔之治《紀年》者習于今本之說,皆以隱王即赧王,疑非。《存真》、《輯校》列于今王六年。蓋據今本《紀年》以隱王即赧王,現從舊說,姑系于此。
[一一一]徐廣曰:……《紀年》于此亦說楚景翠圍雍氏。韓宣王卒。秦助韓共敗楚屈丐。又云:齊、宋圍□棗。《史記·韓世家》集解
案:《存真》、《輯校》列于今王七年。韓宣王二十一年卒,當魏襄王六年,應系于此。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卷四0云:‘《戰國策·楚策》曰:“齊、秦約攻楚,楚令景翠以八城賂齊。”《秦策》:“周君謂景翠曰:公爵為執圭,官為柱國。”蓋翠亦楚之顯者也。’《存真》云:‘《六國表》:“韓宣惠王二十一年,秦助我攻楚,圍景痤。”痤,即翠也。’《史記·越世家》作景翠。《存真》又云:‘案《楚世家》:“張儀誑楚,楚攻秦,與秦戰丹陽。秦大敗我軍,斬甲士八萬,虜我大將軍屈□(楚懷王十七年)。”《韓世家》:“與秦共攻楚,敗楚將屈□,斬首八萬于丹陽(宣惠王廿一年)。”然則《紀年》當云韓助秦,今云秦助韓,傳鈔訛也。’屈□即屈丐。據《秦本記》,是役以秦為主,不記韓事,《存真》說是。
一九七三年,湖南長沙所出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陳軫章》:‘齊、宋攻魏,楚回(圍)翁(雍)是(氏),秦敗屈□,胃(謂)陳軫曰:……今者秦立于門,客有言曰:魏王胃(謂)韓倗、張義(儀):煮棗將榆(渝),齊兵有(又)進,子來救[寡]人可也,不救寡人,寡人弗能枝(支)也。……’此章亦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齊宋攻魏’,《世家》無‘齊宋’二字,‘煮棗將榆’作‘煮棗將拔’,說陳軫者為蘇代而非蘇秦。所記是役與《紀年》合。
[一一二]王劭案:《紀年》云:……(齊)宣王八 年,殺王后。《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索隱
案:《存真》、《輯校》列于今王七年。《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威王)三十三年,殺其大夫牟辛。’索隱:‘徐廣曰:“一作夫人。”案《年表》亦作夫人。王劭案:《紀年》云:“齊桓公十一年,殺其君母;宣王八年,殺王后。”然則“夫人”之字,或如《紀年》之說。’今本《六國年表》作‘大夫’,已為后人所改。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卷五0云:‘據《世家》,桓公稱公,威王稱王,則王后似謂宣王之母、威王之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