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四 易十
問:"本義云:'顯者,陽之仁也,德之發也;藏者,陰之知也,業之成也。'按:此問是據未定本。竊意以為,天地之理,動而陽,則萬物之發生者皆其仁之顯著:靜而陰,則其用藏而不可見。其'顯諸仁',則是德之發見;其'藏諸用',則萬物各得以為性,是業之成也。"曰:"不如此。這處極微,難說。"又曰:"'顯諸仁'易說,'藏諸用'極難說。這'用'字,如橫渠說'一故神'。'神'字、'用'字一樣。'顯諸仁',如春生夏長,發生彰露,所可見者。'藏諸用',是所以生長者,藏在里面而不可見。又這個有作先后說處,如'元亨利貞'之類;有作表里說處,便是這里。"又曰:"'元亨利貞',也可作表里說。所謂流行者,別無物事,只是流行這個。"又曰:"譬之仁,發出來便是惻隱之心,便是'顯諸仁';仁便是'藏諸用'。"又曰:"仁便藏在惻隱之心里面,仁便是那骨子。到得成就得數件事了,一件事上自是一個仁,便是那業處。"又曰:"流行時,便是公共一個;到得成就處,便是各具一個。"又曰:"惻隱之心方是流行處,到得親親、仁民、愛物,方是成就處。但'盛德'便屬之'顯諸仁','大業'便屬之'藏諸用'。"又曰:"如此一穗禾,其始只用一個母子,少間成穀,一個各自成得一個。將去種植,一個又自成一穗,又開枝開葉去,所以下文謂'富有之謂大業'。"又曰:"須是去靜坐體認,方可見得四時運行,萬物終始。若道有個物行,又無形影;若道無個物,又怎生會恁地?"
"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此言造化之理。如圣人則只是人,安得而無憂!〔謨〕
天地造化是自然;圣人雖生知安行,然畢竟是有心去做,所以說"不與圣人同憂"!矞Y〕
問"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曰:"明道兩句最好:'天地無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無為。'無心便是不憂,成化便是鼓萬物。天地鼓萬物,亦何嘗有心來!"〔去偽〕
"盛德大業至矣哉!"是贊嘆上面"顯諸仁,藏諸用"!矞Y〕
"盛德大業"以下,都是說易之理,非指圣人而言!病次,中"蟲改田"〉〕
"盛德大業"一章。曰:"既說'盛德大業',又說他只管恁地生去,所以接之以'生生之謂易',是漸漸說入易上去。乾只略成一個形象,坤便都呈見出許多法來。到坤處都細了,萬法一齊出見。'效'字如效順、效忠、效力之'效'。'極數知來之謂占',占出這事,人便依他這個做,便是'通變之謂事'。看來圣人到這處,便說在占上去,則此書分明是要占矣。'陰陽不測之謂神',是總結這一段。不測者,是在這里,又在那里,便是這一個物事走來走去,無處不在。六十四卦都說了,這又說三百八十四爻。許多變化,只是這一個物事周流其間。"〔學蒙〕
先說個"富有",方始說"日新",此與說宇宙相似。先是有這物事了,方始相連相續去。自"富有"至"效法",是說其理如此;用處卻在那"極數知來"與"通變"上面。蓋說上面許多道理要做這用!矞Y〕
問:"'"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陰陽不測之謂神",要思而得之。'明道提此三句說,意是如何?"曰:"此三句也是緊要。須是看得本文,方得。"問:"德是得於己底,業是發出來底。德便是本。'生生之謂易',便是體;'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便只是里面交錯底。"曰:"'乾坤其易之蘊',易是一塊,乾坤是在里面往來底。圣人作易,便是如此。"又問:"'陰陽不測之謂神',便是妙用處。"曰:"便是包括許多道理。"〔夔孫〕
"成象之謂乾",此造化方有些顯露處。"效法之謂坤",以"法"言之,則大段詳密矣。"效"字難看,如效力、效誠之"效",有陳獻底意思。乾坤只是理。理本無心,自人而觀,猶必待乾之成象,而后坤能效法。然理自如此,本無相待。且如四時,亦只是自然迭運。春夏生物,初不道要秋冬成之;秋冬成物,又不道成就春夏之所生,皆是理之所必然者爾。〔謨〕
"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依舊只是陰陽。凡屬陽底,便是只有個象而已。象是方做未成形之意,已成便屬陰。"成象",謂如日月星辰在天,亦無個實形,只是個懸象如此。乾便略,坤便詳。效如陳效之效,若今人言效力之類。法是有一成己定之物,可以形狀見者。如條法,亦是實有已成之法!病次灒"蟲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