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公開課教案(通用6篇)
大班科學活動公開課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也迎面而來,如交通安全,用水安全、用電安全等等都隨著時代的步伐向我們教育者發出了挑釁的訊號,讓我們不得不去重視孩子們的安全教育,因而我選擇了用電安全教育這塊內容,從了解建立電路著手,進行用電安全教育,逐步深入。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了解要使燈泡發亮,需建立一條電路。
2、初步認識用電的安全,并能在生活中正確地使用。
活動準備:
1、電線 電池 小燈泡 圖片
2、對電池有了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建立電路
1、材料介紹,引發問題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3、實驗展示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小結:為什么小燈泡這樣會亮?
二、安全教育
三、活動延伸
生活中除了電線可以導電、通電,可以給我們帶來危險,那還有沒有其他東西呢?讓我們下次再來一起探索吧!
大班科學活動公開課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明創造的欲望。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輪子、繩子、風車、火柴棒、蓋子、紙片等。
2、學具:手巾花、陀螺、發條玩具、錄音機、轉椅、鐘表等。
3、介紹轉動在現代科技中應用課件
三、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教師出示各種能夠轉動的玩具,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
(2)教師投放半成品,幼兒再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做個會轉動的小玩具:使不能夠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現什么有趣的現象?”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并請想法奇特的幼兒演示,鼓勵幼兒為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2、游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欲望。
(1)幼兒自由討論: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能轉動的物體,以及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
(2)集體交流,
你發現了什么能轉動?轉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3)、幼兒觀看ppt:轉動在現代科技中應用。
3、發散思維:
如果你是小小發明家,你想讓什么轉動起來?轉動以后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4、通過游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1)師:“你能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
(2)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讓身體的那個部分轉動起來了?請你來試一試。
(4)“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了)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5)“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四、活動延伸:
1、老師和幼兒一同到室外尋找可以轉動的物體。
2、利用談話鼓勵幼兒繼續尋找、探索、發現日常生活中有關轉動的物體。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币虼耍乙杂變旱目茖W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動的知識經驗。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組交流、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去探索發現。但在交流時,我對幼兒的問題太單一,只是問問孩子是怎么把物體轉起來的,忽視了物體轉動時的有趣現象,沒有作很仔細的觀察。
大班科學活動公開課教案 篇3
一、 磁鐵的特性。
1、 磁鐵除了能吸住小針,還能吸住什么東西?在你們的桌子上有許多的東西,用磁鐵試一試,看能吸住什么,并用筆把它記錄下來,能吸住的打勾,不能吸住的打叉。
2、 幼兒操作,并記錄。
3、 講解(表格一)
4、 小結:磁鐵能吸住鉄和含有鉄的東西。磁鐵的力量很大,隔著東西或者放在水里,它還是能夠把含有鐵的東西吸起來。
二、 磁鐵的作用。
1、現在磁鐵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你知道磁鐵有什么用處嗎?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磁鐵?(磁懸浮列車,指南針,音響的揚聲器,以及電冰箱的門上的密封墊.甚至兒時奶奶用磁鐵將家里縫縫補補用的針都吸在一起以免丟失~~~如冰箱的門、電鈴、電飯鍋、門吸、磁性黑板、磁懸浮列車等回答均可。用到磁鐵的地方很多:五金磁鐵玩具手袋磁鐵 皮具磁鐵 門吸磁鐵 服裝磁鐵 磁療磁鐵 電子產品磁鐵 電聲、電機磁鐵 禮品盒磁鐵“)(垃圾處理場用大磁鐵分離出垃圾里的廢鐵等金屬。)
2、 由于磁鐵有磁性,所以會干擾信號,比如電視機,手機,千萬別把磁鐵和有磁性的東西放在一起。
三、 原理: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1、 看來大家對磁鐵并不陌生。老虎也知道磁鐵的作用,給自己裝上了磁鐵,也悄悄給兔子裝上磁鐵,老虎我追我追,我追追追,兔子你逃你逃,你逃逃逃。哈哈,兔子我抓住你了。怎么辦?你有什么辦法能讓兔子用磁鐵逃走嗎?
2、 請你讓磁鐵和磁鐵在一起玩一玩,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磁鐵有兩邊,貼有同樣顏色的碰在一起就會馬上推開,不同顏色的碰在一起就會緊緊的連在一起。這是怎么一回事?
3、原來每塊磁鐵的兩邊都有著不同的磁性,我們分別把它們叫做南極,也用S表示;北極,就用N表示。(出示認識兩極)操作(表格二)。
小結:一樣磁性的碰在一起就會推開,不一樣磁性的碰在一起就會緊緊地連在一起。我們也可以說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4、現在誰能來幫助小兔呢?
5、總結:小朋友真聰明,科學家費了很大的勁研究才發現:磁鐵能吸鉄,隔著物體也能吸住鉄,還知道“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重大發現,我們小朋友一節課就知道,太了不起。
四、游戲:我是快樂的磁鐵人
1、現在讓我們每個人也來當一塊小磁鐵,一面貼上“S”,一面貼上“N”,玩一個快樂的磁鐵人。當音樂停,你的“S”必須與別人的“N”相吸,否則就會被老虎吃掉。
2、游戲2遍,結束。
大班科學活動公開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有興趣地探索食物在人體內的旅行,認識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感知食物的消化過程。
2、加深幼兒對身體的了解,學習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3、培養幼兒觀察力及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1、PPT課件,人體消化系統圖,人體消化系統卡片。
2、餅干、白紙、記號筆,塑料軟管等材料若干。
3、課前與爸爸媽媽討論及查找有關資料。
活動過程:
一、設問引題,激發興趣
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討論:小朋友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哪里去了?它在我們的身體里要經過哪些地方?
二、認識主要消化器官,幫助幼兒探究食物旅行的過程
1出示人體消化系統圖, 以食物走迷宮的形式猜測食物旅行要經過的器官,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2請幼兒闡述自己的記錄過程,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
3觀看PPT,有序地認識消化器官及其功能,完整感知食物的消化過程,引導幼兒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4 游戲:食物的旅行。進一步感知食物的消化過程。
讓幼兒分別戴上消化器官的標識,站在相應的位置,其它的幼兒扮演各種食物,按正確的順序旅行,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器官工作的狀態。
5 操作活動:加深對人體主要消化器官的理解。
。1)拼圖游戲。幼兒利用小卡片,合作拼成一幅完整的人體消化系統圖。
。2)制作游戲:部分幼兒躺下將人體外形輪廓勾畫出后,自主選擇塑料軟管等材料制作消化器官。
6幼兒思考什么樣的飲食衛生習慣消化器官喜歡,而且對我們的身體生長發育很重要呢?
師總結幼兒的講述,要細嚼慢咽,吃東西時不說話,不暴飲暴食,不吃生冷的食物,不挑食等。
三、請個別幼兒穿上剛才制作的消化器官圖,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品嘗餅干,感受食物嚼碎下咽的感覺,想象食物進入各個消化器官。(最后上廁所自然結束活動)
大班科學活動公開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用別人能夠理解的符號表示各種天氣。
2.通過小組合作,設計表格"天氣排行榜",并進行簡單的統計。
活動準備:
1.課件《天氣排行榜》。
2.白紙、彩筆、硬紙板等。
活動過程:
一、看錄像,討論
1.播放課件,請幼兒觀看。提醒幼兒注意觀察錄像中表示天氣的標志。
2.教師:氣象預報里說到了哪些天氣?還有哪些天氣沒有說到?
請幼兒用標志把這些天氣表示在黑板上。隨后教師播放課件“天氣的標志”作為一個總結。
3.請幼兒討論:我最喜歡的天氣是什么?最討厭的天氣是什么?說說理由。
二、設計天氣排行榜
1.將幼兒分成四個小組,每組分發白紙和彩筆。
2.教師:如果想知道你們小組里面最受歡迎的天氣和最讓人討厭的天氣是什么,有什么辦法嗎?
3.引導幼兒設計一個表格,統計在自己小組的情況,教師指導。
三、交流討論
1.每個小組派一位代表,將自己小組設計的表格給大家看,并解釋自己小組畫的天氣標志,并說一說自己的統計方法(比如,一個一個地詢問,或者報一個天氣,請喜歡的人舉手等等)的統計情況報告給大家:本小組最受歡迎的天氣1、2、3名和最不受人歡迎的天氣。
2.教師把四個小組的統計表格貼在黑板上,請大家評論哪個小組的表格好。
3.教師和幼兒一起把整個班級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天氣計算出來。
延伸活動
1.與父母一起查閱資料,了解更多關于不同氣象的知識。
2.在接下來的三個星期(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在天氣排行榜上統計每種天氣出現的頻率,制作成另外一個排行表。
大班科學活動公開課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對探索頂起紙板感興趣,體驗頂起紙板的成功喜悅。
2、 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頂起來的點,并積累使幾何圖形平衡的有益經驗。
3、 提高手眼協調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套幾何圖形紙板、吸管、記號筆,展示板等
活動過程
一、 以介紹材料導入活動,引發探究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圖形娃娃,你們看這是什么形狀?(圓形)”
二、 幼兒初步探究圓形頂紙板方法,感知紙板只有一個點能頂起來。
1、 提出問題,幼兒猜想。
教師:“如果用吸管頂圓形紙片,你們猜猜能頂起來嗎?”
2、 教師介紹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教師:“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根吸管和圓形紙片,請你們動手試一試,用吸管怎樣能頂起圓形紙片?”
教師:“你們看,圓形紙片的身上有好幾個點,小朋友在每一個點上都試一試,能頂起來的那個點用圈圈出來,做個記號,試好了,請你們寫上自己的號數!
3、 幼兒操作探究圓形頂紙板的方法,并記錄。
4、 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探究過程與結果。
師:你們都試成功了嗎?吸管能將圓形紙片頂起來嗎?吸管頂在那個點上圓形紙片能頂起來?還有其他的點能將它頂起來嗎?
5、 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平衡的經驗。
師:原來,在圓形紙片上只有一個地方能把圓形頂起來,而且這個地方就在紙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 遷移經驗,幼兒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幾何圖形頂紙板的方法,再次感知發現紙板只有一個中心點能頂起來。
1、 介紹材料,提出問題,引發幼兒猜想。
2、 教師提出探究記錄的要求:在紙片能頂起來的地方用小圓點做個記號。
3、 幼兒操作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頂紙板的方法并記錄。
4、 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
5、 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使幾何圖形平衡的有益經驗。
四、 出示不規則的圖形,提出問題,引發延伸活動探究。
師:剛才小朋友都試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知道他們都有一個點能頂起來,那這個圖形能頂起來嗎?請你回班試試吧!
活動延伸
1、在科學區中,投放幾何圖形和不規則圖形,繼續探究頂紙板。
2、在后續活動中,繼續探究頂紙板物體面的大小與頂紙板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