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星星的孩子》教案(通用14篇)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深入研讀第一、五小節,感受星星的美和張衡數星星的精神。
課前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啟發學習興趣。3分
小朋友們,在晴朗的夜晚,每當我們抬起頭,就能看見藍天上有許許多多小眼睛,一眨一眨的,它們是誰呀?你們喜歡嗎?
那么多星星,你數過嗎?在一千七八百多年前的漢代,有一個特別愛數星星的小孩子,你們想認識他嗎?那就跟著老師跨越時光的隧道去看看他吧!(師指,齊讀)
二、范讀課文,教學第5小節。10分
1、請你豎起小耳朵,仔細聽這個故事,邊聽邊想:這個小男孩是誰?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準備好了嗎?我們要出發了!
2、這個小男孩是誰呀?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并理解詞語。
漢朝:中國古時候的一個朝代,離我們現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鉆研:非常認真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難。
天文學家:研究天上的太陽、星星等這些星體分布在哪,怎樣運行等天文現象的科學家稱為天文學家。
3、誰能用上這幾個詞說一句話?老師也用它們寫了一段話,誰來讀一讀?
(出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讀的真不錯!張衡是怎么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的呢?
(板書:刻苦鉆研)說說你對“鉆研”的理解。
4、其實大家剛才讀的內容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課——《數星星的孩子》中最后一個自然段。文中的張衡就是因為從小就對天文知識很感興趣,并刻苦鉆研,終于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就讓我們也和張衡一樣,用刻苦鉆研的精神來學習課文。
三、自讀課文,學習生字。10分
1、翻開課本133頁,自學課文,誰來讀讀學習要求?
(1)讀通課文,給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
(2)邊讀課文邊標出自己不認識的字,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會它。
2、學習生字,檢查自學效果。
讀生字表,記住字音。
(1)小朋友們讀完了嗎?讀得可真認真,生字朋友想考考大家。你要是認識它們就站起來大聲叫叫它們的名字,不認識的就仔細地聽別人是怎么稱呼它們的。
(電腦出示生字,學生自己認讀)
(2)有這么多小朋友都認識了,誰愿意一個人來試一試?(一人讀一行)讀得真不錯,請你當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一遍。
(3)我們一起讀一遍吧!
(4)現在老師讓它們把帽子摘了,還認識嗎?給自己的同桌讀讀吧!
(5)誰來試一試?
(6)開一列小火車吧!
(7)現在讓我們輕松一下,一起做個摘星星的小游戲吧!
夜晚的天空有許多的小星星,每顆星星后面都藏著一個詞語,讀對了,你就可以成功地摘到星星。
3、屏幕上的星星摘完了,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課文,在課文中尋找星星吧!
四、學習課文第一小節。12分
1、誰來讀讀課文的第一小節?請其他小朋友仔細找找:這一小節中,哪句話描寫了夜空中的星星?
出示: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的珍珠撒在碧玉盤里。
(1)喜歡這句話的小朋友一起來讀吧!
(2)讀了這句話,你們體會到了什么呢?(美,多)
(3)你從哪兒體會到星星很多、很美呢?
多:滿天 無數
(4)拓展:你還知道哪些表示多的詞語?
美:珍珠 碧玉盤
(5)你見過珍珠和碧玉盤嗎?是什么樣子的?誰來介紹一下?(出示珍珠、碧玉盤)老師也帶來了珍珠和碧玉盤,美嗎?那我們就把這種美讀出來。
(6)不光大家喜歡星星,老師也很喜歡這些美麗的星星,也寫了一句話,大家讀一讀。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出示:晚上,滿天有無數的星星。
(原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將星星寫得更美更具體。)把什么比作什么?
(“撒”字用得好)怎樣叫做“撒”?你能用動作表演一下嗎?可以撒什么呢?這個“撒”字說明天上的星星很多,一顆一顆的,哪兒都有,多得數也數不清。小朋友,這么美的句子,想不想再讀一讀啊?
(7)讀得真好,以后我們說話、寫話的時候也可以試著用上比喻的手法、優美的詞語,讓句子更生動、更具體。
2、在這么美的星空下,有個孩子在干什么呢?(經過反復補充,盡量把話說具體)
出示:一個孩子坐在院子里,靠著奶奶,仰起頭,指著天空數星星。
(1)這個小男孩其實就是張衡,他是怎么數星星的呢?出示動詞,理解“仰”,正音。
(2)這些動作你會做嗎?誰來模仿一下?
(3)我們也一起來學學小張衡數星星吧,準備好了嗎?老師讀句子并強調動作。
看課件,數星星。
(4)你數了幾顆?渾身感覺怎樣?為什么累、酸?
3、你們才數了幾十顆就那么累,張衡數了幾顆呀?
出示: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1)一起讀句子,張衡喊累了嗎?
(2)如果此時張衡來到你身邊,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帶著自己的感受讀。
4、讓我們帶著小張衡數星星的精神有感情地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五、學習生字:數、珍、珠、玉 。5分
摘了星星,數了星星,再讓我們寫寫星星吧!(出示生字)誰來讀一讀這些生字?你們最喜歡哪個呀?那我們就來寫“珍珠”。
1、仔細觀察,他們有什么特點?(左右結構、王字旁)
2、知道王字旁有什么含義嗎?(很珍貴、是寶貝)
3、范寫,講解三撇兒的寫法:最后一撇最長,三撇要對齊。
4、學生練寫,教師強調“三個一”:一拳、一尺、一寸。
六、小結下課:
滿天的星星不只美,在它們身上還有許多有趣的科學知識和小故事呢!今天回去后,請小朋友們從課外書中、父母那里或者其他地方去搜集一些有關星星的知識和故事,下回大家一起來交流一下。
板書設計: 數星星的孩子
張衡 漢朝 天文學家
刻苦鉆研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2
教具準備
課件:
1.多媒體課件:星空圖配上輕音樂:星光閃爍,漸漸地有9顆星星慢慢變大, 其中有七顆構成北斗七星,一顆為北極星,一顆在旁邊,定格。(注:1.2兩個課件可以合在一起)
2.(緊接著課件1,星星內出現本課9個生字(撒玉仰傻距組楚衡漢)。“玉”字要放在北極星上,“組”字在旁邊的一顆星星上。
3.掛圖:北斗七星和北極星(參照課本P135右上角)
4.“我會寫”圖標。
5.田字格中本課要求寫的的題目就是──《數星星的孩子》(板書課題)我們把課文讀熟了,就能摘下這些星星了。小朋友們,一起讀課文吧。
2.觀看星空動畫。
3.漂亮!
4.我摘取最上面的一顆,那里邊的字是玉,玉石的玉。
5.我認識小組的組。
6.我是小組長啊。
7(都舉手)我認識。
8.(明瀟)我認識漢,男子漢的漢。
9.(炎地)我也認識。
11.學生自讀課文。
自主識字
1.(出示課件2)現在,我想大家應該能把這些星星摘下來了。不過,這次摘有個特別的要求,就是不光要認識這些生字,還要說出一個記住它們的好辦法,最好能組一兩個詞語。現在,我們分小組討論討論,看那個小組的方法最巧妙。小朋友們,請你們也開始討論吧。
2.好了,現在開始摘星星。誰先來?
3.注意,這可不是灑水的灑。灑水的灑是三點水的灑。
4.什么是仰望?
5.對,看星星是要向天上看。
6.怎樣記住的?
7.呵呵,這個方法好。如果把足字旁換成提手,一邊擺手一邊說“不要不要”,那就是──
8.對!真聰明!看來同學們都有很好的認字方法。小朋友,你認字的方法一定更巧妙吧,說給你的同桌聽聽吧!
1.討論
2.(1)大魚藏在行里頭──衡,張衡、平衡。(2)從用手一散就是撒,撒開、撒水。
3.(1)仰:歡迎的迎把走之換成單立人就是仰,仰頭、仰望。
4.(作動作)就是抬頭向上看。
5.我記住了距離的距。
6.左邊是個足字旁,右邊是個巨大的巨,足就是腳,抬腳走開,就有距離。
7.拒絕。
寫字
1.剛才大家的小腦袋開動地特別快,現在該動動手了。(課件:“我會寫”圖標)小朋友,把本子和鉛筆拿出來,準備寫字。
2.(課件出示:勺斗玉組珍珠數鉆研睡距離)我們先讀讀吧。請注意,“數”是個多音字。
3.仔細看看,寫這些字應該注意什么?
4.小朋友們看的真仔細。現在老師寫兩個字大家看看,看完后說說應該注意什么。看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老師寫字的筆順惡哦。(范寫:距離)
5.說的真好。請大家再看一遍,小朋友,請你們也看準了。(將“巨”字描成紅色)
6.再看離字的這里。(將倒數第二筆:撇折──描成紅色)這是幾筆寫成的?
7.對。請記住,這是撇折,一筆寫成。好了,請大家一起把這些字寫兩遍吧。
2.自由讀字
3.觀察后述說,如斗的兩點是上下的,不能寫成左右的;玉的第三橫最長;睡字是目字旁加上垂下來的垂(注:教師強調一下垂字的筆順)。“數”字左下的女書寫時橫變成提。
4.巨大的“巨”的筆順應該是橫、橫折、橫,最后在寫豎折。
6.一筆。
7.寫字
第二課時
生字復現鞏固識字
3分鐘
1.上節課我們一起摘了很多星星,不知大家丟掉了沒有。
2.沒丟好啊!現在我要把這些星星放在另一個地方了,看看大家還認不認識。請看大屏幕。(課件6──短文:一個晴朗的夜晚,我也像漢朝的張衡一樣坐在院子里看星星。盡管星星和我的距離很遙遠,但我也能看得非常清楚。看啊,星光閃爍,如同課文里寫的一樣,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好美哦,簡直把我給看傻了!我仰著頭,看啊,數啊,數啊,看啊,原來星星也分成小組坐在一起,不過,它們的組太大了,組員多得數不清。
3.小朋友們,我們一起讀讀吧。
1.沒有。
3.自由讀──個別讀──齊讀
朗讀感悟
3分鐘
1.嗬,讀得真美!課文的文章都讀的這樣美,那課文一定會讀的更美。想把課文讀得美美的嗎?
2.那就的先把課文讀懂。這樣吧,我們和小朋友一起默讀課文,讀完后說說,你都知道了什么。現在開始吧。
3.誰來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4.你從哪兒知道的?能讀讀有關的課文嗎?
5.這么說,這個填空題你也會了?出示課件──填空題:那七顆星,連起來像,叫。(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當場打字輸入)我們連起來讀讀這句話吧。小朋友,我們一起讀。
6.(出示掛圖)請看,這幅畫上畫的'什么?
7.那這一顆是什么星?(指示北極星)
8.你從哪兒知道的?
9.同學們讀書這樣仔細認真,我想下面這題填空一定會。(出示填空題:北斗七星繞著慢慢地。
10.根據學生回答輸入括號內,形成“北斗七星(果然或總是)繞著(北極星)慢慢地(轉動)。”然后指導學生讀句子。
11.請大家看書上的插圖。插圖的背景就是浩瀚的星空,誰能找到北斗七星和北極星?小朋友,請你們也找找看。
啊!那這樣吧,比賽,看誰回答問題最準確,就讓他當張衡。我問的問題是:你覺得張衡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從哪里看出來的?開始默讀思考。
16.誰先來說?
17.從哪兒看出來的?
18.有道理。誰接著說。
19.喔?為什么?
20.你能看出這一點,也很聰明啊!
21.是啊。光聰明,不觀察、不思考,怎么能發現星星不是在亂動?怎么能發現星星之間的距離總是那么遠?說的多好啊!看來你也是個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好孩子。這樣吧,張衡就由你來當!小朋友,你認為張衡是個怎樣的孩子,可以向你的同學和老師說說。
22.誰當奶奶、爺爺?(相繼分配好角色)
23.小朋友們,先聽聽這幾個小朋友是怎樣分角色朗讀的,然后你們也分角色朗讀。
24.嗬,奶奶的慈祥、爺爺的耐心教導、張衡的聰明好學全被你們給讀出來了。幾個讀敘述部分的同學也讀的很美。特別是第一句: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啊,美極了!大家都來讀讀這一句好嗎?小朋友,一起讀。
25.讀的這樣美,課后有個填空,你們一定能填好。翻到136頁,看看我會填的第一題。拿出筆來,填填再讀讀。
26.誰能讀讀?
27.多美啊。天上的北斗七星和北極星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北斗七星真的繞著北極星轉動嗎?今天晚上,大家也做一個數星星的孩子,仰起小腦袋,睜開大眼睛,好好地看一看,愿意嗎?
28.下課。
1.想!
2.默讀課文,動筆勾畫重點內容。
3.(1)我知道張衡是漢朝人,還是著名的天文學家。(2)我知道了什么是北斗七星和北極星。
4.你看,那七顆星,連起來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
5.填空練習。
讀句子。
6.北斗七星。
7.北極星。
8.勺子口對著的那顆星,就是北極星。
9.口頭填空。
10.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填空。
11.找北斗七星和北極星。找到后左手拿書右手指著向老師和同學展示。
13.(鄧子天)讀課文第四段。
14.齊讀課文第四段
15.默讀思考。
16.我覺得張衡是個做事認真的孩子。
17.第四段最后:這孩子一頁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
18.我從課文的前三段看出,張衡是個聰明的孩子。
19.奶奶說星星一閃一閃地在亂動,數不清,可是張衡卻能數到幾百顆。還有,他還看出星星不是在亂動。多聰明啊。
20.老師,我覺得這三段不光能看出張衡聰明。還能看出他是一個善于觀察、認真思考的孩子。
24.分角色朗讀課文。張衡:鄧子天;奶奶:張瑞娜;爺爺:程智逸;其余的同學讀旁白。
25.讀句子。
26.填空。
27.讀句子。
28.愿意!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3
一、教材簡說
讀著本文,仿佛回到了兒時,也像張衡一樣,偎依著老人的懷里,與天上的星星一齊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織女星,那是啟明星,那是勺子星……它們怎么總能掛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顆?數也數不清。當年,我們?f然;今天,我們都知道,那是兒童的好奇,是孩子們探求未知世界的天性。張衡也在數星星,他偎依著奶奶,一直數到了幾百顆。為什么他能數得肖?因為他關于觀察,發現了星星不是像奶奶說的亂動,而是在有規律地動。也許是爺爺的啟發,也許是發現的成就感的驅使,長大以后的張衡刻苦鉆研天文學,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
教學本課,我們可以先和孩子們一起對著“明朗的夜家”數數“天上的星星”,再到課文里找“星星”(生字),如,“撒”字叫金星,“楚”字是火星,“衡”字為水星……哪個孩子找到并認識了一個,就獎他一顆“星星”;哪個孩子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就獎給他一個“星級獎章”。這樣,您一定會感到教學是那么的富有情趣,孩子們也會感到學習是多么的輕松!
二、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的情趣和蘊含的道理。
3.學習張衡從小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指導。
本課要認的字中,“仰、衡”是后鼻音,“撒、組”是平舌音,“傻、楚”是翹舌音,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數”是多音字,在本課中 和 兩個音都出現了,要注意這個字在詞中的正確讀音。
生字的呈現方式,可以先出現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如,“距離、碧玉盤、仰起頭”。在讀準詞語的基礎上,再認讀生字。要鼓勵學生運用漢字的構字特點以及自己積累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基本步驟是:自讀課文,勾畫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動手動腦,記憶字形。
在學生充分自主、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匯報、“小老師”領學等形式進行正音、辨形、可讓學生從“撒、玉、組、漢、仰、距”這幾個字中,自由選擇自己有把握的字、感興趣的字,進行口頭組詞語的練習。可用“猜字”、“鼓掌傳字”、“形聲字的擴展”等游戲方式進行鞏固練習,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2.寫字指導。
本課要求寫的字大多有明顯的規律,建議教學時以“我的發現”為主,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找到認記字形、書寫規范美觀的方法。如:
(1)我發現了幾個翹舌音的字:勺、珍、珠、數、睡,還有兩個平舌音的字:組、鉆。
(2)我發現了記住生字的方法:“勺”就是把“句”中的口換成點;“玉”就是“王”字加一點或者“寶”字去掉寶蓋兒;“組”就是“祖國”的“祖”左邊換成絞絲旁。
(3)我發現了把字寫美觀的方法:“珍珠”都有王字旁,字形都是左窄右寬,左短右長;“睡”字就是讓“目、垂”“團結”在一起,互相讓著點兒。
(二)朗讀感悟
本課是一篇蘊含科學知識的文章,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準讀順的基礎上重點讀好第三、四、五自然段。要在讀中感悟張衡從小勤于觀察、善于觀察、樂于探究的精神。要重視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不要把重點放在朗讀技巧的指導上。可配上抒情的輕音樂讓學生朗讀,以便更好進入課文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感悟。可設計如下教學步驟。
1.指導學生初讀課文,一要讀準字音,二要讀通順,做到不漏字、不添字。
2.教師(或錄音)示范朗讀。可重點示范讀第一自然段。注意“珍珠”和“碧玉盤”的讀音,要讀得親切、可愛。“一顆、兩顆”中間的逗號要停頓稍長,讀出孩子數星星的認真勁兒,突出孩子數星星的耐心。
3.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每個人對課文可以有不同的見解,要讀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可自由讀或小組交流讀。
4.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讀以后的感受,整體感悟文中蘊含的情感。
5.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
(1)學生讀第一、二自然段時可結合看圖,采用動作、身體語言自己朗讀或小組合作朗讀等方式。
(2)重點指導讀好第三、四、五自然段。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爺爺教小張衡觀察星星的情景以及小張衡勤于觀察、樂于探究的科學精神。
6.分角色整體朗讀課文。先在小組里練習,然后指定小組在全班展示。
(三)積累運用
1.詞語積累。無數、珍珠、距離、著名、清楚、刻苦、鉆研、北斗七星、一閃一閃地、一組一組的
2.課后“我會填”的練習,可按課文原句填空。填好之后,再讀讀句子,體會句子的準確、生動。
3.課后“我知道”的內容,可讓學生讀一讀,記一記,再說說還知道什么。
(四)實踐活動
1.選一個天空晴朗但沒有月光的晚上,到空曠的地方去觀察一下浩瀚的星空。找找北斗星、北極星,然后用筆把它們的位置畫下來。
2.課外收集一些關于宇宙、星空的文字或圖片資料,在班上展示、交流。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課前準備
1.制作星星生字卡。
2.課文插圖動畫。
(二)情境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數過星星嗎?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數一數天上的星星,看看天上的星星有什么奧秘。播放滿天星星的動畫,學生邊看邊數星星,再說說自己的發現。
在我國漢朝,有一個愛數星星的孩子,他說,天上的星星,能看得見就能數得清。他數星星發現了什么秘密呢?我們來讀讀《數星星的孩子》。
(三)初讀感悟
你讀了課文,是不是有很多話想說?趕快和同學交流交流吧。
(四)讀文識字
1.張衡仔細觀察天空,在天上找到了好多有特點的星星,我們也學他的樣,仔細讀課文,找找課文的生字有多少個。
2.學生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自己想辦法讀準它。(可問周圍的同學;可查課文下的拼音。)
3.你找到了哪幾個生字了?讀給大家聽一聽。
4.其余同學傾聽,看看生字是否讀正確。
5.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在哪里見過這個字,并說說是怎樣記住它的。
6.編謎語,猜字謎。如,“差點稱王,不能作主”(玉)。學生上臺出字謎,其余同學猜,猜對的獎勵一顆星星。
(五)細讀討論感悟
1.再讀課文,找出描寫孩子可愛的句子。
2.和小組同學討論:他的爺爺奶奶為什么喜歡他?你喜歡他嗎?
3.四人小組討論:哪些句子、哪些詞語寫出了他的可愛?你是怎樣體會出來的?
(六)圖片欣賞感悟
1.欣賞祖孫三人一起交談的情境。(多媒體展示課文人物動畫)
2.看了課文動畫,你最想對誰說什么?如:
我最想對小張衡說,你真是個認真的孩子!(依據:一直、一夜、幾次)
我最想對小張衡說,你觀察星星好仔細呀!(依據:總是、慢慢地轉動)
(七)整體朗讀感悟
1.學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
2.配樂朗讀全文,把你的體會通過讀體現出來。
3.播放人物動畫(由學生給張衡、奶奶、爺爺配音)。
(八)指導寫字
(九)課外實踐活動
找一個晚上,觀察星空,并寫一篇觀察日記。
五、資料袋
張衡
張衡(公元78年~139年)是我國漢朝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河南南陽人。他在天文學方面表現了非凡的才能,創制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動的觀測天體的渾天儀和觀測氣象的候風儀,創制了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向的地動儀。他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
由于張衡在天文、地理、歷法、地震、器械等許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學者和科學家。政府于1956年重修了他的墳墓,科學院院長為墓碑題詞: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屬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敬仰。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一、識字:重點是后鼻音和翹舌音的生字;要掌握的詞語:“總是、刻苦鉆研、著名”;句子:“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看得見,就能數得清。”“星星是在動,可不是在亂動。”“爺爺說的話是真的嗎?”
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激起學生對宇宙奧妙的幻想,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學習精神。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導入新課。講讀課文最后一小節。教學生字詞。范讀課文。再學生字詞。鞏固生字詞。寫字。讀講課文一、二、節
第二課時:讀講三、四、五小節。鞏固生字詞。增讀《天上的街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們抬起頭,就看見藍天上有許許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閃一閃的,非常有趣。天上的星多極了。我們平常說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詞語?
結合學生回答,提示卡片:無數、數不清。(正音)導讀“天上有無數的星星”、“天上的星星數不清”。
天上星星真的數不清嗎?小朋友,你們有沒有數過?
古時候就有個小孩子,最喜歡數星星,他經常注意觀察天上的星星。
今天我們就來《數星星的孩子》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看誰能把這篇課文讀了以后,知道寫的是誰。生字要讀準字音,想記住字形。
學生自學。
三、范讀全文,檢查自學。
1、這篇課文你們喜歡讀嗎?課文中還有幾個字不認識,我們再來學習。
2、出示新詞、生字,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誰能說說這個故事寫的是誰?張衡是個什么人呢?
四、學習課文
最后一段,教學一部分生字新詞。
把生字組成句子。出示句子:
“張衡是漢朝人。他刻苦鉆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
教學張衡:注意這兩個生字都是后鼻音。“張”字什么旁?這是什么“張”?(弓、長)
教學漢朝:中國有時候的一個朝代,離我們現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教學鉆研:非常認真、非常細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難。(舉陳景潤叔叔鉆研數學的例子。)
教學天文學家:研究天上的太陽、星星、月亮這些天體分布在哪兒,怎么運行的專家,叫天文學家。
齊讀課文最后一小節。
指點:這篇課文就是寫張衡小時候怎么數星星的故事。他怎么數呢,聽老師讀課文。(很自然地導入課文。)
(生字詞的學習,必然涉及課文最后一段,這樣就不必拘泥于“從頭到尾”的'數學順序,而先學最后一段,把課文學習與學詞學字結合起來,這樣既省時,效果又好。)
五、講讀第一節:
1、夜晚,張衡在院子里數星星,那是什么樣的情景。(提出一個問題,把閱讀課文和想象結合起來,引導兒童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
2、試讀第一段。
指名輪讀每一句,要求讀正確。
正音:碧玉盤
3、誰能把這個情景講出來?要求講清楚什么時候在哪兒,什么人,做什么。
學生各自讀課文,準備講述。
學生口述。
4、齊讀第一段。
1)張衡靠著奶奶,仰著頭,指著天空數星星。
教學靠:分析字形,復習“非”的筆順。
教學仰:頭抬著叫“仰”。(動作演示)抬頭看叫“仰望”。
教學指:讓學生(手指、指導、指引等)。
2)“一顆,兩顆”后面是什么標點符號?指名上黑板加標點。出示:
一顆 兩顆 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對比讀:
“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讓學生體會:用逗號停頓的時間較長,表示張衡一邊數一邊想,一邊數一邊記,張衡數星星多認真呀!
六、講讀第二段:
1、奶奶怎么說。小朋友自己讀讀看。
2、現在請女同學當奶奶,讀奶奶說的話,注意奶奶是笑著說的,要讀得親切。
女同學朗讀第二節。
3、奶奶說的話里,哪個詞兒說明張衡是經常數星星的?
指點:“又”,說明他經常數的,今天又數了,一數就數了幾百顆。張衡數星星真刻苦啊!
說說張衡怎么數星星的。
板書:
數
張衡〔 〕看 星星。
七、觀察
如果加上“一邊……一邊……”,又可以怎么說?(把體會課文內容,指導朗讀,說話訓練結合。)
你們看天上這么多星星。(星座教具上星星全亮了,閃閃爍爍,誰能用“星星”說一句話。可以說星星眨眼可以打比方,(憑借學生觀察所得,及時進行語言訓練。)
(板書:星星_______。)
結合學生說話的內容,講讀第一段的一個比喻句:
“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
延伸:爺爺會告訴張衡哪些天文知識?張衡又會發現什么呢?
八、鞏固字詞。
識記字形。抄寫生字。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5
一、導入
同學們,在晴朗的夜晚,我們抬起頭,就會看見天空中有許許多多顆明亮的星星,一閃一閃的,非常有趣,也非常美麗,你們數過星星嗎?古時候有一個孩子也很愛數星星,你們想去認識他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2課《數星星的孩子》
二、初讀課文
現在請大家讀課文,注意讀準字
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1、字寶寶已經迫不及待要和大家見面了,同桌相互檢測生字。
2、師出字謎、做動作讓大家猜猜生字,如;差點稱王,不能做主。做“撒”的動作等,引導學生用更多方法記生字。
3、老師用送星星回家的方式檢測生字。
4、讀了課題之后你最想知道什么呢?引導生質疑。
三、圍繞問題學課文。
1、數星星的孩子是誰?你從哪段知道的?再讀讀這段,看看從這段還知道了什么?你對張衡還有那些了解?
2、學生交流資料
3、你們想知道張衡是怎樣成為天文學家的嗎?那么讓我們一起到書中去尋找答案。趕快默讀一下第一自然段,看看你都知道了什么?比
較句子:你覺得哪個句子寫得更好?
星星在天空中。
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
(你們看,天空就像是一顆顆珍珠,一閃一閃的好像在對我們眨眼睛,又像在對我們說悄悄話呢?誰愿意讀讀這個句子!)張衡在做什么呢?
3、在對待數星星的這件事上奶奶和張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請你女生讀奶奶說的'話,男生讀張衡說的話。
4、說說奶奶和張衡的看法一樣嗎?不一樣在哪?
5、讀完張衡的話,你們覺得張衡是個怎樣的孩子?
6、爺爺聽到奶奶和張衡的議論走了過來是怎樣說的呢?小組合作學習,邊讀邊思考爺爺都告訴了張衡什么知識?
7、出示學習要求
先自由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然后討論學習后兩個問題。
a、爺爺同意誰的意見?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用直線畫出來。 b、爺爺又告訴了張衡哪些天文知識?用波浪線劃出來。
8、小組匯報交流
9、張衡聽了爺爺的話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請你讀讀第五段。 出示句子:這孩子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
從這個句子你感覺到了張衡是個怎樣的孩子?從哪幾個詞看出來的?張衡看清楚了嗎?讀讀這個句子,再想想爺爺說過的話,這如果不用“果然”你能換一個詞來說嗎?(竟然、真的)
10、用果然造句
例子:1、他說要下雪了,今天果然就下雪了。2、我想今天姑姑會來,姑姑果然來了。
四、指導書寫“鉆”,“研”兩個字
五、小結
默讀全文,結合我們剛才的學習想想張衡是怎樣成為天文學家的?你現在最想說些什么?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張衡長大以后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是因為他從小就愛好天文,具有刻苦鉆研精神的結果。啟發學生觀察研究自然現象的興趣。
2、激起學生對宇宙奧妙的幻想,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學習精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星空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導入課文
師: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們抬起頭,就看見藍天上有許許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閃一閃的,非常有趣。天上的星多極了。我們平常說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詞語?
生:很多很多
生:無數
生:多的數不清
師:對呀,天上的星星多的數都數不清,有無數的星星。天上的星星真的數不清嗎?小朋友,你們有沒有數過?
生:沒有
師:古時候就有個小孩子,最喜歡數星星,他經常注意觀察天上的星星。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星星的孩子》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師:現在看誰能把這篇課文讀了以后,知道寫的是誰。生字要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三: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師:現在誰能說說這個故事寫的是誰?張衡是個什么人呢?
生:這個故事寫的是張衡,張衡是漢朝著名的文學家。
師:回答的真不錯,你是從哪個自然段中找到的呢?請你讀一讀
生:最后一個自然段。
(出示:“張衡是漢朝人。他刻苦鉆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
師:漢朝是中國古時候的一個朝代,離我們現在有一千七八百年!誰知道天文學家是做什么的?
生:研究太陽,星星的,月亮的
生:就是研究天上的東西的
師:對呀,研究天上的太陽、星星、月亮這些天體分布在哪兒,怎么運行的專家叫天文學家。下面齊讀一下最后這個自然段
(學生齊讀)
四、分段學習
師:這篇課文就是寫張衡小時候怎么數星星的故事。他怎么數呢,聽老師讀課文。
(師范讀課文)
師:(出示星空圖)夜晚,滿天的星星象無數的珍珠,藍藍的天空象碧玉盤,真美!!(學生驚嘆不已,好美)哪個自然段寫了這一美景呢?
生:第一自然段
師:自己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生:滿天的星星象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一個孩子坐在院子里,靠著奶奶,仰著頭,指著天空數星星。
師:那珍珠指的是什么呢?和星星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
生:都是很亮的,會一閃一閃的。
師:對,回答的真不錯,很有想像力!碧玉盤又指的是什么呢?
生:藍藍的天空。
師:你們還能用什么比喻星星和藍天嗎?
生:閃閃的星星象媽媽的眼睛。
生:藍藍的天空象海洋。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7
一、教材說明
讀著本文,仿佛回到了兒時,也像張衡一樣,偎依在老人的懷里,與天上的星星一齊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織女星,那是啟明星……它們怎么總能掛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顆?數也數不清。當年,我們慒然;今天,我們都知道,那是兒童的好奇,是孩子們探求未知世界的天性。張衡也在數星星,他偎依著奶奶,一直數到了幾百顆。為什么他能數得清?因為他善于觀察,發現了星星不是像奶奶說的亂動,而是在有規律地動。也許是爺爺的啟發,也許是發現的成就感的驅使,長大以后的張衡刻苦鉆研天文學,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
教學本課,我們可以先和孩子們一起對著“明朗的夜空”數數“天上的星星”,再到課文里找“星星”(生字),如,“撒”字叫金星,“楚”字是火星,“衡”
字為水星……哪個孩子找到并認識了一個,就獎他一顆“星星”;哪個孩子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就獎給他一個“星級獎章”。在富有情趣的教學中和孩子們一起快樂學習。
二、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的情趣和蘊含的道理。
3、學習張衡從小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本課要認的字中,“仰”、“衡”是后鼻音,“撒”、“組”是平舌音,“傻”、 “楚”是翹舌音,“數”是多音字,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生字的呈現方式,可以先出現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或句子,在讀準詞語、句子的基礎上,再認讀生字。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漢字的構字特點以及自己積累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在學生充分自主、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匯報、“小老師”領學等形式進行正音、辨形,也可用“猜字”、“找朋友”、“換偏旁變新字”等游戲方式進行鞏固練習,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2、寫字。
本課要求寫的字大多有明顯的規律,建議教學時以“我的發現”為主,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找到認記字形、書寫規范美觀的方法。如:
(1)我發現了幾個翹舌音的字:勺、珍、珠、數、睡,還有兩個平舌音的字:組、鉆。
(2)我發現了記住生字的方法:“勺”就是把 “句”中的口換成點; “組”就是“祖國”的“祖”左邊換成絞絲旁。
(3)我發現了把字寫美觀的方法:“珍珠”都有王字旁,字形都是左窄右寬,左短右長;“睡”字就是讓“目”、“垂”團結”在一起,互相讓著點兒。
(二)朗讀感悟
本課是一篇蘊含科學知識的文章,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準讀順的基礎上重點讀好第三、四、五自然段。重視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感悟張衡從小勤于觀察、善于觀察、樂于探究的精神。可配上抒情的輕音樂讓學生朗讀,以便更好進入課文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感悟。
四、教學板塊
(一)課外觀察,認識事物。
課前讓學生仔細觀察兩個晴朗夜晚天空中星星的情況。
1、 茫茫星空,群星璀璨,課前讓大家仔細觀察星空,誰愿意把自己的發現和大家交流交流。
2、 天上的星星多極了!說星星多,你會用哪些詞語?結合學生回答,提示卡片:“無數”、“數不清”(正音),導讀“天上有無數的星星”、“天上的星星數不清”。
3、 天上的星星真的數不清嗎?小朋友,你們有沒有數過?在我國漢朝,有一個愛數星星的孩子(板書課題),他說,天上的星星,能看得見就能數得清。他是誰,他在數星星的時候發現了什么秘密呢?我們快打開書讀讀這篇課文吧!
(二) 初讀感悟,合作識字。
1、 學生自讀課文。(1)邊讀課文邊找出文中的“星星”——生字,想辦法叫準它們的名字;(2)讀通課文。
2、小組合作識字。你能叫出哪幾顆“星星”的名字?讀給小伙伴們聽一聽。其余同學傾聽,看看是否讀正確。
3、請生當老師,領讀帶生字的詞語(句子)。
4、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在哪里見過這個字,并說說是怎樣記住它的。
5、編謎語,猜字謎。如,“差點稱王,不能作主”(玉)。學生上臺出字謎,其余同學猜,猜對的獎勵一顆星星。
(三)潛底反浮,設置懸念。
1、喜歡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嗎?他是怎樣一個人?為什么他最后成為了著名的天文學家?(設置懸念,激發興趣,學習全文)
2、 再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反復讀,細細體會。
(四)圖文結合,細讀探究。
1、 指導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張衡數星星時的動作、神態(即張衡是怎樣數星星的)。
2、指導學生學習第三自然段。在指導學生讀這一自然段時,讓學生先想后說自己看到的情況和書中寫的“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這顆星和那顆星,中間總是那么遠”是不是一樣。
(五)直觀演示,欣賞感悟。
1、教師用課前自制的活動星空圖,結合課文第四自然段作演示,重點指導學生從直觀演示中明白三個問題:①星星在動,距離不變。②認識北斗星和北極星。③北斗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演示后指導學生朗讀這一自然段。
2、欣賞祖孫三人一起交談的情境。(多媒體展示課文人物動畫)
3、看了課文動畫,你最想對誰說什么?如:
我最想對小張衡說,你真是個認真的孩子!(依據:一直、一夜、幾次)
我最想對小張衡說,你觀察星星好仔細呀!(依據:總是、慢慢地轉動)
(六)整體朗讀感悟
1、學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
2、放輕音樂,朗讀課文,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吧!
3、播放人物動畫(由學生給張衡、奶奶、爺爺配音)。
(七)課外拓展延伸
1、學生自讀“我知道”的內容,并說說知道了什么,師隨機介紹張衡(資料袋)。
2、出示地動儀圖片,師簡單介紹。
3、補充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進一步喚起學生的想象。
4、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宇宙、星空的知識?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
(八)指導寫字
(九)課外實踐活動
選一個天空晴朗但沒有月亮的晚上,到空曠的地方觀察一下浩瀚的星空。找找北斗星、北極星,然后用筆把它們的位置畫下來,并寫一篇觀察日記。
五、學習資料
張衡(公元78 年~139年)是我國漢朝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河南南陽人。他曾兩次擔任太史令,主管天文歷法,在天文學方面表現了非凡的才能,不僅創制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動的觀測天體的渾天儀和觀測氣象的候風儀,還創制了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向的地動儀,著有天文著作《靈憲》。好愛天文的他對數學、地理也很有研究,在文學上也頗有造詣,著《二京賦》、《歸田賦》、《同聲歌》、《四愁詩》等。他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
由于張衡在天文、地理、歷法、地震、器械等許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學者和科學家。政府于1956年重修了他的墳墓,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同志為墓碑題詞: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屬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敬仰。
地動儀是用青銅制造的,外形有點像一個酒壇,四周刻鑄著八條龍,龍頭向八方伸出。每條龍的嘴里含著一顆小鋼球;每個龍頭的下面,蹲著一個銅制的蛤蟆,對著龍嘴張著嘴。若有哪一方發生了地震,朝著的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張開,把銅球吐出來。銅球就會落在蛤蟆的嘴里,發出響亮的聲音,給人們發出地震的警報。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渺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
請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8
一、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的情趣和人物的品質。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學習張衡從小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
二、學習重難點
從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品質。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開門見山,提出本課學習任務。
(二)新課
第一段:
1、出示星空圖,看圖說話:你看到了什么?
2、從文中找出描寫星空的句子,理解比喻句,體會星空的美。
3、導讀:你們喜歡這美麗的星空嗎?是啊,這迷人的星空也深深吸引了和我們一般大的一個孩子,他就是張衡。
4、出示文中插圖,瞧:張衡在干什么?
5、從文中找出寫張衡數星星的句子,圈出張衡的動作詞。體會課文表達地準確性。
6、創設情境:我們也來像張衡那樣一顆一顆地數星星。并談談數星星的感受。
7、張衡又是怎么數的?理解:一直、幾百顆,體會張衡數的認真、細致!
8、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三段:
1、設疑:張衡數星星,他能數得完嗎,能數得清嗎?
2、自由發言。
a、預設一:不能數得清。
(1)引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理解奶奶說的話,弄清數不清的原因:星星多、亂動。
(2)有感情朗讀,感受奶奶的慈愛。
b、預設二:能數得清。
(1)引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理解張衡說的話,弄清數得清的原因:中間總是隔那么遠。(理解“遠”指的是兩顆星之間的距離,不是很遠的意思——這是課堂上出現的嚴重理解偏差,建議簡筆畫說明)
(2)體會張衡觀察的仔細。
(3)感受張衡的.自信、肯定的語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第四段:
1、導讀:正在這時,爺爺走了過來,他聽到了張衡說的話,那他對張衡的看法贊同嗎?你能從文中找到有關的句子來說明嗎?
2、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找出爺爺說的第二句話,理解“它們之間的距離好像是不變的。”體會“好像”一詞所表達的意思。(好象——總是)
3、導讀:爺爺還告訴張衡哪些有關星星的知識呢?
自由反饋,認識:(1)祖先給星星分組起名,教師借機介紹有關星座的知識。
(2)看圖認識北斗星與北極星。
(3)認識北斗星與北極星之間的活動方式。
4、聽完爺爺說的話,張衡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聯系自身理解、明理。)
(1)想:爺爺說的話是真的嗎?——體會張衡不輕易相信爺爺的話,想自己親眼去證實。
(2)做: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體會張衡愛觀察,愛思考,對科學的執著探索的品質。
5、經過一夜的觀察,張衡有什么收獲?
(1)學生自由發言。
(2)理解課文第四段的最后一句。
果然——說明張衡觀察的結果與爺爺說的一致。(比較爺爺的話與張衡的觀察發現)
慢慢地轉動——了解北斗星轉動的緩慢,體會張衡觀察的仔細。
6、學生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第五段:
1、談話:學到這而兒,你喜歡小時侯的張衡嗎,為什么?
2、教師小結:就是因為張衡從小愛觀察,愛思考,有著一顆對科學、對天文的無比熱愛之心,長大以后,他通過刻苦鉆研,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
3、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三)總結課堂,練習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談談學習本課的收獲。
(五)作業設計:1、查找有關星星的知識,作好筆記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會認讀本課生字14個,認識一個多音字“重”,并會用生字口頭組詞。
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并能回答文后問題。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
教學重點難點:
1、會讀本課14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措施:
1、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讀熟課文,認識本課生字。
2、采用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生字。
教學策略:
1、通過多種方式讀,讓學生體會、感悟語言,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2、識記生字,在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中鞏固生字,激發學生的識字愿望和樂趣。
教學準備:生字卡、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課
1、同學們,你們數過星星嗎?你們都認識什么星?請大家說說自己都認識哪些星星。
2、板書課題:數星星的孩子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由讀課文 劃出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識(教師巡視)
2、同桌讀課文,解決生字。
3、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注意生字的讀音)
4、小組讀課文,互評。
5、指名讀課文,師生評價。
6、檢查生字
(1)師出示田字格中生字卡片,指名讀,齊讀,并指名讀文中帶生字的句子。
(2)開火車認讀生字并口頭組詞擴詞。
(3)游戲“猜字”。
三、鞏固練習
1、讀課文(指名讀,齊讀)
2、同桌互相指讀生字(教師巡視)
四、小結:說說這節課自己的收獲
板書設計:
數星星的孩子
顆 跟 直 重 慢 先 教
極 織 肯 注 視 啊 研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目標:
1、能規范書寫本課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初步了解一些天文知識,感悟星空的神奇、美麗。
情感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天文的感情,激發探索星空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書寫7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措施:
1、通過自主合作交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識字、寫字,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寫好字的本領。
教學策略:
采用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生字,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學習的內容
1、教師出示生字卡,指名讀并口頭組詞,齊讀。
2、指名讀課文(中差生)集體評議。
二、學寫生字
用小黑板出示田字格中生字
1、同桌互相指認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讓學生寫自己想寫的字。
4、集體交流自己是怎樣寫的。
5、選最難寫的字,集體交流寫法。
6、師重點指導:“坐、直、先”三個字。
7、學生書寫生字(師巡視,注意個別輔導)
8、小組展示學生作品并互評,評選《小小書法家》。
9、聽寫生字。
三、課堂小結:讓學生說說本節課自己的收獲及表現。
板書設計:
數星星的孩子
星 晚 跟 爺
坐 直 很 先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數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八組“走進科技世界”的首篇課文。課文記述了著名天文學家張衡小時候依偎著奶奶數星星的故事。課文中“數星星”包含著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通過張衡數星星的樣子和奶奶的話表現他的仔細、認真、癡迷;二是寫張衡在數星星的過程中發現了星星的運動規律;三是寫張衡通過觀察驗證了前人的說法。小張衡的性格特點都在人物的言行中充分展示。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2詞,同時習得識字、寫字的方法。
2、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并積累“天文學家、距離、一組一組、刻苦鉆研”等詞。
3、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好長句子中詞語之間的停頓,從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具體的語境中感受張衡從小善于觀察、樂于探究的品質。
第1課時
課前:“我說你來變”:
1、我是一位語文老師。(我是一位勤奮的學生。)
2、我是實驗小學的老師。(我是育英小學的學生。)
3、我喜歡聽歌,經常一邊聽歌一邊哼著。(我喜歡……)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齊唱《小星星》。我們剛才唱的兒歌的題目是“小星星”。板書:星星
晴朗的夜空中有許許多多的星星,你想說什么?
2、導入:古時候有個孩子特別愛數星星,人們就叫他數星星的孩子,補充板書,齊讀課題。
讀準多音字“數”,出示兩組詞語鞏固“數”的讀音。
3、師板書“數”,指導書寫(右邊的反文旁要注意,撇起筆要低,要短,這一撇要彎度,捺要出腳。)
二、輪讀課文,隨文識字
(自由讀課文,字詞讀正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一)第一、二自然段
1、個別讀(要請幾個孩子分讀課文)
2、研讀這個句子:晚上,滿天的星星好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
(1)研讀“撒”:(開火車讀“撒”)撒得遠些;撒得多些。
(2)讀好句子。(發現哪兒讀得挺好?停頓)
(3)讀美。(個別讀)
(二)第三自然段:解“距離”,識字“距”
1、孩子說,你接著讀。
2、小張衡發現這顆星和那顆星總是隔著那么遠,就是他們之間的什么沒變?
引出“距離”。分別請距離我遠近的孩子讀這個詞,一起讀。
(三)第四自然段
1、個別讀:爺爺聽了小張衡的話會說些什么?請同學自由讀爺爺說的話,看爺爺說了些什么?
出示:你看,那七顆星連起來就像一把勺子。
(1)生讀讀爺爺說的話;
課件出示(北斗七星圖),你仔細看,這北斗七星多像一把勺子啊!
誰能來說一說:那七顆星,連起來叫。
這北斗七星也叫勺子星,瞧,這“勺”還會變呢,演示“勺”的變化過程,我們的祖先是這樣寫“勺”的,現在我們這樣寫,師范寫。
(2)看,這是一組天上的星星,瞧,這還有一組(課件出示:天鵝星)
說話:這些星星連起來,叫。
(3)我們的祖先就這樣把它們分成一組一組的(示詞條:一組一組),拓展說話
(你能學這樣子來說話嗎?馬路上的車一輛一輛。花朵一束一束。)
(4)出示“楚”,讀準字,它和“清”組成詞語的時候讀輕聲,這個詞語還可以組成“清清楚楚”,和它意思一樣的詞還有“明明白白、一清二楚”
(四)齊讀第五自然段
三、研讀:“張衡”
1、讀了課文,我們知道這個數星星的孩子是張衡,(叫叫他的名字),你了解了張衡的什么信息?
2、隨學生的講述貼詞條:
張衡 漢朝 刻苦鉆研 天文學家
(1)隨學生說出的詞條,講解漢朝是距離現在有1900多年的一個朝代,再讀這個詞
(2)天文學家:問問學生,隨機講解:專門研究太陽、月亮和星星這些天體的位置和運行方面的專家叫“天文學家”(刻苦鉆研數學的專家,稱“數學家”;刻苦鉆研藝術的,稱“藝術家”;)
(3)用上黑板上的四個詞條,誰來介紹介紹張衡。(“漢朝”放前面,怎么介紹?把“漢朝”放后面試著說)
(4)我們還了解了張衡的什么信息:請你讀一讀課文后面的“我知道”
(默看資料,你獲得了那些信息?)
四、研讀“數星星”
過渡:張衡刻苦鉆研學習天文,成了天文學家,與他小時候愛數星星分不開。
1、自由讀讀第一段(默讀)
張衡是怎么樣數星星的,請你圈出動作的詞。(快速圈出張衡數星星動作的詞)
2、師生合作一起數星星,師進行采訪生談感受。(換位:學生當張衡仰著天花板數星星;情境表演,師語言提示:快看,頭頂有一顆亮亮的;看,一顆星星正眨著眼睛;邊上有一顆一閃一閃的……)
3、出示句子: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讓生談感受后讀句子,讀出張衡的耐心,喜歡數星星,仔細觀察,想探究個明白,從而讀好句子中的逗號。
(你會覺得他——?那你覺得張衡——?)數得多仔細啊,難怪用“,”。
五、寫字
1、今天回家,你會怎么樣向林老師介紹小張衡呢?
鄭老師把你們說的寫下來了,可是我有幾個字寶寶忘記了,你能幫老師說出來嗎?
(張衡小時候喜歡星星,長大后刻苦鉆研,成為家。出示“鉆研”,生觀察,說發現;師范寫,生觀察;生書寫;寫后看學生的樣本,評價;再修改)
2、老師吧生字寶寶編成了一首小兒歌,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唱一唱。、
(兒歌:一閃一閃亮晶晶,碧空撒滿無數星。漢朝有個小張衡,仰起頭來數星星,一組一組有距離,北斗七星看得清。)
課后評價:
一、基于積累的語言實踐
1、詞組形式的積累;
2、專家名稱的積累;
3、詞語運用的積累;
4、寫字復現
5、課前對話
二、初步理解的語言實踐
1、語境與生活中的理解
2、表演與體驗中的理解
3、交際與運用中的理解
三、精寫精進的寫字實踐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并掌握多音字“數”,理解“無數、珍珠、碧玉盤、距離”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的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3.了解張衡,知道他從小愛觀察,愛天文的好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
理解第一段的第一句話,體會這個比喻句的妙處。
三、教學準備:
課件、詞卡
四、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孩子們,你們喜歡星星嗎?數過星星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數星星的孩子,小手伸出來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板書課題。指名讀,齊讀。
(二)初識張衡,讀準字音。
那你知道這個數星星的孩子是誰嗎?認讀“張衡”,你是從課文的哪個地方知道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就是張衡。
出示: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名叫張衡,是漢朝人,他長大以后刻苦鉆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
自由讀,你知道了什么?認讀“漢朝”,了解漢朝:漢朝時一個朝代,距離現在已經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
指導讀。
(三)充分朗讀,整體感知。
1.那么小時候的張衡是怎么數星星的呢?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找一找。
出示生字:撒 玉 仰 傻 距 組 楚 衡 漢
同學們自己讀一讀,可以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指名讀,讀準字音,齊讀。
2.指導讀準、讀好長句子。
出示: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
天上的.星星是在動,可是看起來它們之間的距離好像是不變的。
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繞著北極星慢慢地轉動。
3.自由讀。指名讀。第一句讀準多音字“無數”,表演“撒”的動作。指名讀。長句子要注意詞語與詞語之間的停頓。第二句,理解“距離”一詞。第三句,讀準“清楚”,念輕聲。
4.合作讀。
(四)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學習第一段第一句
(出示星空圖)同學們,晴朗的夜空中,星星一閃一閃的,特別美麗。你看見了什么?個別說。課文中用一句話描寫了這美麗的星空,請你用直線劃出來。
出示: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了。
自由讀,你從哪個地方感覺到星空很美?理解“滿天”“無數珍珠”“碧玉盤”,感受星空的美。指名讀。
練習“滿天的星星像。”
那你覺得滿天的星星還像什么?個別說。加上了想象,句子就更美、更可
愛了!讓我們再來感受下。齊讀。
2.美麗的星空下,張衡正坐在院子里數星星呢。他是怎么數的?請你再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交流(點紅:坐、靠、仰、指)
3.創設情境:孩子們,讓我們放下書,坐在座位上,靠在椅子上,仰起頭,指著屏幕上的星星。星星可不好數了,讓我們一起數,看清楚。一顆,兩課,哎,別著急,第二課還沒找到呢,三顆,四顆……隨機采訪,你感覺怎么樣?脖子都酸了,腰也疼了,那張衡難道不累嗎?累。那為什么還在數呢?指名說。
是啊,張衡雖然累,但能堅持,因為他喜歡數星星,愛觀察星星
4.點紅:一顆,兩課,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指名讀。(指導注意逗號的停頓)齊讀第一自然段。
(五)復習生字、寫字
這節課我們知道張衡小時候很愛數星星,愛觀察星星,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張衡小時候的故事,接下來,跟著老師去摘星星。(復習生字)
出示要寫的9個生字。你發現了什么?(結構)你覺得哪個字比較難寫好要提醒大家。
范寫“珍”,指導寫好三撇。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珍、靠、仰、百、傻等生字,理解詞語。
2.讀懂課文1、2、3自然段,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三個自然段。
3.感受星空的美。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你看見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一個問題)
二、學習課文
A.學習第一自然段
1.這星空真美啊!請小朋友讀讀課文,找找描寫美麗星空的句子,用劃下來。
2.請一生反饋,
一起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同時及時糾錯)
3.誰能把這句話美美地讀一讀,自己先試試看。
4.逐個請學生站起來讀一讀。師評價,你讀得真美,你是怎么想的?
視情況隨機指導:感悟星星很多,星星很美,星星很亮。
a.(星星很美或很亮)是的,這里的星星就象珍珠一樣美/亮。珍珠是什么樣兒的?(珍珠是一顆顆的,很有光澤)所以這里是把星星比作珍珠。
還有嗎?你覺得這句話美在哪里?
b.(星星很多)從哪幾個詞語中可以看出來?(滿天,無數)請你來讀讀這句話。
還能從哪里感受到星空的美?
c.(星空很美)不僅是星星很美,夜晚的天空也很美,就象碧玉盤一樣。星星在碧玉盤一樣的夜空的襯托下顯得更美了。
讓我們大家一起美美地讀讀這句話。
5.那么美的星空,那么美的句子,老師也忍不住想來讀一讀,可以嗎?師讀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掉在碧玉盤里。讀掉不行嗎?為什么?
6.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星星撒滿天空的樣子。。
7.全班齊讀這句話。
8.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一位喜愛《數星星的孩子》
他就是張衡。
9.他是怎么數星星的?(指名說)
打開書本,自己讀讀這兩句話,圈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10.反饋,找到了嗎?請你根據這幾個詞擺好姿勢。生擺動作,師讀句子。
11.看來你們已經能夠理解這幾個詞語了,好,保持這個姿勢,讓我們也學著張衡來數一數星星,一顆,兩顆,三顆(約20多顆)
12.覺得怎樣?(累)可是張衡卻一直數到了幾百顆。讓我們連起來把這一自然段讀一讀。
B.學習2、3自然段
1.那么多的星星,你覺得能數清嗎?(不能,能)追問為什么?
2.張衡的想法跟你一樣,他還是挺有信心的,從書上哪里可以看出來?
請生讀一讀(指名火車齊讀)
3.把這兩段連起來讀一讀,(男女生分角色讀一讀)
4.那么,天上的星星究竟能不能數清呢?我們下節課再去仔細探討吧!接下來我們繼續去數星星,好不好?
三、學習五個生字
1.瞧!黑板上也閃耀著亮晶晶的星星。,誰能來數一數?(逐個指名讀五個開火車讀)
2.都念對了,下面我們來摘星星,誰要是也能把字寫得很漂亮,那么你就摘到這顆星星了。你想先摘哪一顆?
3.重點指導:傻傻字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師范寫,生仿寫。
傻:注意右半部分的筆順,比較難寫,一起來書空右半部分。
注意結構,寫的時候傻的右上部分要寫得緊湊一些。
靠:因為筆畫比較多,所以上半部分尤其要寫得緊湊,告字寫得扁扁的
珍:右下部分的三撇各不相同。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數星星的孩子》教學設計八第一課時,數星星的孩子,希望對你有幫助!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13
[教學要求]
一、識字;要掌握的詞語:總是、刻苦鉆研、著名;句子:“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看得見,就能數得清。”“星星是在動,可不是在亂動。”“爺爺說的話是真的嗎?”
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激起學生對宇宙奧妙的幻想,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學習精神。
[課前準備]
電化星座或板畫星座圖。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導入新課。講讀課文最后一小節。教學生字詞。范讀課文。再學生字詞。鞏固生字詞。寫字。
第二課時:讀講課文一、二、三、四小節。
第三課時:讀講第五小節。鞏固生字詞。增讀《天上的街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們抬起頭,就看見藍天上有許許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閃一閃的,非常有趣。天上的星多極了。我們平常說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詞語?
結合學生回答,提示卡片:無數、數不清。(正音)導讀“天上有無數的星星”、“天上的星星數不清”。
天上星星真的數不清嗎?小朋友,你們有沒有數過?
有時候就有個小孩子,最喜歡數星星,他經常注意觀察天上的星星。
今天我們就來《數星星的孩子》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看誰能把這篇課文讀了以后,知道寫的是誰。生字要讀準字音,想記住字形。
學生自學。
三、讀后檢查。
誰能說說這個故事寫的是誰?張衡是個什么人呢?
四、學習課文最后一段,教學一部分生字新詞。
把生字組成句子。出示句子:
“張衡是漢朝人。他刻苦鉆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
教學張衡:注意這兩個生字都是后鼻音。“張”字什么旁?這是什么“張”?(弓、長)
教學漢朝:中國有時候的一個朝代,離我們現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教學鉆研:非常認真、非常細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難。(舉陳景潤叔叔鉆研數學的例子。)
教學天文學家:研究天上的太陽、星星、月亮這些天體分布在哪兒,怎么運行的專家,叫天文學家。
齊讀課文最后一小節。
指點:這篇課文就是寫張衡小時候怎么數星星的故事。他怎么數呢,聽老師讀課文。(很自然地導入課文。)
(生字詞的學習,必然涉及課文最后一段,這樣就不必拘泥于“從頭到尾”的數學順序,而先學最后一段,把課文學習與學詞學字結合起來,這樣既省時,效果又好。)
五、范讀全文。
這篇課文你們喜歡讀嗎?課文中還有幾個字不認識,我們再來學習。
六、再學習字詞(生字分批教,難點分散)
把另一批生字組成句子出示:
張衡靠著奶奶,仰著頭,指著天空數星星。
教學靠:分析字形,復習“非”的筆順。
教學仰:頭抬著叫“仰”。(動作演示)抬頭看叫“仰望”。
教學指:讓學生(手指、指導、指引等)。
再出示第三個生字組成的:
張衡想著爺爺的話,晚上起來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繞著北極星轉。
楚:突出“楚”增教“清清楚楚”、“一清二楚”。
繞:復習“澆”。組詞:繞線,繞著轉。什么繞著什么轉?誰能說一句話?
(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習理解生字詞。)
七、初讀課文。
八、鞏固字詞。
識記字形。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試讀全文。
全班每人輪讀一句,要求讀正確。
正音:碧玉盤 傻孩子
二、分段學習。
第一節:
1、夜晚,張衡在院子里數星星,那是什么樣的情景。(提出一個問題,把閱讀課文和想象結合起來,引導兒童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
誰能把這個情景講出來?要求講清楚什么時候在哪兒,什么人,做什么。
學生各自讀課文,準備講述。
學生口述。
2、齊讀第一段。
3、“一顆,兩顆”后面是什么標點符號?指名上黑板加標點。出示:
一顆 兩顆 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對比讀:
“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讓學生體會:用逗號停頓的時間較長,表示張衡一邊數一邊想,一邊數一邊記,張衡數星星多認真呀!
第二節:
1、奶奶怎么說。小朋友自己讀讀看。
2、現在請女同學當奶奶,讀奶奶說的話,注意奶奶是笑著說的,要讀得親切。
女同學朗讀第二節。
3、奶奶說的話里,哪個詞兒說明張衡是經常數星星的?
指點:“又”,說明他經常數的,今天又數了,一數就數了幾百顆。張衡數星星真刻苦啊!
第三節:
1、張衡是怎么說?默讀張衡說話,看看張衡說了幾句話,再說說每句話是什么意思?哪一句是主要的?(“能看得見,就能數得清”)
指點:這說明他數星星不怕苦,決心大。
張衡說“星星數得清”也是有根據的,他的根據就是下面兩句話。(指名兩個小朋友讀)
突出:是......不是......
總是
(指導邏輯重音,齊讀)
2、張衡怎么會知道這些的呢?
請你們說一句話,說說張衡怎么數星星的。
板書:
數
張衡〔 〕看 星星。
觀察
如果加上“一邊......一邊......”,又可以怎么說?
(把體會課文內容,指導朗讀,說話訓練結合。)
第四節:
9. 爺爺走過來怎么說?你能把爺爺說的話全部找出來嗎?
自由讀爺爺說的話。
爺爺講的知識你們讀懂了嗎?(不要求回答。)
創設情境。出示星空的電化教具,結合描述:現在讓我們和小張衡一起數星星。
5 我們看這七顆星邊起來成為一組,叫北斗星,離它們不遠的那顆叫北極星。(按電鈕:北斗星,北極星閃亮。)
9 這里幾顆星連結起來又是一組,樣子挺像天鵝,就叫天鵝星。這兩組星在銀河兩岸,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按電鈕:天鵝星座、牛郎 星、織女星依次閃亮。)
23 (出示地球儀轉動。)地球 自動轉著,我們在地球上,不覺得地球 動,而覺得北斗星在繞著北極星轉,就像我們坐在汽車里,不覺得汽車跑,而覺得樹在跑一樣,而這顆星到那顆星之間的位置是不變的。
1. 你們看天上這么多星星。(星座教具上星星全亮了,閃閃爍爍,誰能用“星星”說一句話。可以說星星眨眼可以打比方,(憑借學生觀察所得,及時進行語言訓練。)
(板書:星星_________。)
結合學生說話的內容,講讀第一段的一個比喻句:
“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
2. 現在你們說說,爺爺告訴張衡哪些天文知識?指名兩年男同學扮演爺爺和張衡,正坐在院子里,看著滿天的“星星”在談些什么。(通過擔當角色,帶入情境,加深對課文的體會。)
指名讀爺爺的話,一個人說一句,用講話的語氣說說,以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問:爺爺告訴張衡哪些天文知識?
二、讀講第五節。
1. 指名朗讀。
2. “爺爺說的話是真的嗎?這句話是張衡心里想的,該怎么讀呢?(指名朗讀第一句)
3. 張衡聽了爺爺的話心里怎么想,又怎么做的?老師給你們開個頭,“張衡聽了爺爺的話......”你們接下去講。
4. 這里“幾次”起來看星星的“幾次”,能省掉嗎?
指點:一夜起來幾次,他觀察星星多么細致,多么有恒心啊!指導朗讀:“這孩子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幾次”要突出,這句后面還得停頓長些,說明張衡在仔細觀察星星。“他看清楚了......”要顯出高興的心情。
齊讀本小節。
5. 張衡0聽了爺爺的話,覺也睡不著,幾次起來看星星。下面老師給你們聽一斷關于星星知識的錄音 ,。看看你們聽了以后怎么想又怎么做。
放錄音:
夏天的夜里,銀河像一條淡白色的巨大紗帶,從北飄向南方。古代人們把銀河認作天上的河流。銀河真的是天河嗎?那白茫茫的一片真是洶涌波濤嗎?科學家伽里略用望遠鏡揭開了銀河的秘密。原來銀河是有無數像太陽那樣的恒星組成的。因為星星太多,離我們又太遠,星光連著星光,分辨不清,只看到白茫茫的一片。銀河系里的星星連同太陽在內,大約有1500億棵恒星。銀河里的星星看上去它們靠得那么近,
其實它們之間的距離遠極了。就拿牛郎星和織女星來說,它們之間距離有16萬光年,也就是有152萬億公里,而整個宇宙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又有許多個。小朋友,想一想宇宙該多大,多神秘啊!
(聽后,讓學生思考片刻,并不要求回答,讓學生課后再去觀察、體會、思考。)
一、朗讀全文,引導學生進一步自學。
1. 課文有那些詞語告訴我們張衡數星星很認真?做上記號。
2. 總結:一開始就告訴我們張衡數星星一直數了幾百顆,說明數得認真;從奶奶的話說明他經常數星星他自己說的話,說明他數星星,認真仔細。爺爺告訴他天文知識以后,他認真看,認真想,告訴我們張衡從小就刻苦鉆研,所以后來才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
一、補充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以進一步喚起學生的想象。(欣賞而已,不求多深的理解。)
1. 范讀
2. 簡要指點,指導朗讀,練習朗讀。
3. 欣賞讀、聽錄音。
〔板書設計〕
數星星的孩子
張衡 著名的天文學家
數 又
( )看 星星。 幾次起來
觀察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14
[ 教學目的]
1. 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關于數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2 、比較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14 個生字,學會8 個生字。
3 、啟發學生質疑,并聯系自己的體驗學習課文。
4 、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學習精神。
[ 重點難點]
1.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張衡刻苦鉆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養學生仔細觀察事物,認真觀察自然現象是教學的重點。
2. 天文知識比較難懂,是教學難點。
[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有許許多多亮晶晶的星星,你們有誰數過星星嗎?天上的星星數得清嗎?在1900 年以前,有個像你們這么大的孩子,特別喜歡數星星,他從小熱愛天文,長大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他就是我國漢朝的張衡(板書課題)。“數”是多音字,(用卡片讓學生讀“數學”、“數字”、“無數”、“數數”)“數星星”的“數”讀shǔ ,“數數”讀shǔsh) 。
二、讀通全文。
1. 教師范讀全文。要求學生注意每字的讀音。
2. 學生輕聲練讀。依靠漢語拼音自己練讀,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思考:
(1)全文有幾個自然段?(6 個)
(2)寫了一件什么事?(寫了我國古代著名天文學家張衡小時候數星星的故事)
3. 討論。邊讀邊想,自己練說,同桌互說,全班討論。
三、學習生字。
1. 引導自學。自學前4 個生字:數、院、顆、閃。在書上畫出由這4 個生字組成的詞語:數星星、院子、一顆、一閃。
2. 檢查。用卡片讀生字和詞語,指名個人讀、齊讀。分析、記憶字形,訓練學生用學過的熟字、偏旁和部件分析、記憶字形。查字組詞。
3. 教寫生字。
四、講讀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讀。
2. 看第一幅圖(上下兩部分)。
思考:
(1 )圖上畫的誰和誰?
(2 )他們正在干什么?
(3 )是什么時間?
(4 )從人物服裝上看是什么時候的事?
3. 輕聲自讀。
思考:
(1 )晚上滿天的星星是什么樣的?畫出描寫星星多的句子來。比較課后作業第3 題(1)中的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當學生都正確找到并畫出描寫星星多的句子后,通過課后作業題兩個句子的比較,使學生深入體會兩個句子的不同,滲透“比喻句”的知識,讓學生略知比喻句的作用。)
(2 )張衡是怎樣數星星的?表示張衡動作的詞有哪些?畫出來。(要求學生自己找到并畫出“坐、靠、仰、指、數”5 個動詞。還要從“一顆,兩顆,一直數到幾百顆”這句話讓學生深入體會張衡從小觀察星星的濃厚興趣和認真態度。抓住“一直”這個詞,有它和去掉它,讓學生反復讀讀,體會體會,加深理解。)
4. 討論。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思考,想好之后將上面的問題一道題一道題討論,可分別采用輕聲自說、同桌互說、小組輪說的形式加強“說”的訓練。
5. 朗讀訓練。
(1)輕聲自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2)范讀。
(3)照老師的樣子人人練讀。
(4)指名讀。
五、課堂練習。
1. 用卡片指讀4 個生字、4 個詞語。
2. 抄寫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 聽寫:數星星、院子、一顆、一閃。
2. 朗讀。朗讀第一自然段。
3. 討論。在這一自然段中,找出表現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詞語和句子各是什么。
二、講讀第二、三自然段。
1. 學生輕聲自讀。
思考:
(1 )“奶奶”為什么說張衡是“傻孩子”?(“奶奶”認為天上的星星是數不清的,張衡一顆一顆地數是白費勁。)
(2 )“奶奶”的話里,哪些詞語是講星星是數不清的原因的?(那么多星星、一閃一閃地亂動、眼都看花了。)
(3 )“奶奶”說的“又在數星星了”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說明張衡非常熱愛天文,經常數星星,有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和習慣。)
(4 )“奶奶”和張衡對數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奶奶”認為星星數不清,張衡認為“能數得清”。)
(5 )張衡為什么說能數得清?(“能看得見,就能數得清”,說明張衡熱愛天文,觀察星星的決心大,不怕困難,不怕麻煩;“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說明張衡通過長時間的多次觀察,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這顆星和那顆星,中間總是隔那么遠”,進一步說明“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說明張衡不只是在觀察星星, 而是在研究星星的運行規律。張衡小時候就通過自己的觀察得出這樣的結論,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2. 討論。
(先想后說,讓全體學生以各種形式參加討論。)
3. 朗讀訓練。
(1 )輕聲自練。
(2 )指名讀。
(3 )分角色練讀。
(4 )分角色指名朗讀。
三、講讀第四自然段。
1. 輕聲練讀。
2. 學習生字。自學后8 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后,指導學生寫“之、名、睡、楚”。強調“之”是3 畫,強調“睡”的筆順。
3. 學生默讀課文。
思考:
(1 )“爺爺”同意誰的意見?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爺爺”同意張衡的意見,從“爺爺”的前三句話可以看出來)“爺爺”都說了些什么?(“爺爺”前后說了 6 句話,包括三點:一是肯定了張衡觀察得很仔細;二是說星星是分成一組一組的,每組都有名字;三是以北斗星做例子作進一步說明,使張衡又獲得了新的天文知識。)
4. 教師講授北斗星知識。讓學生看書上第二幅插圖,看北斗星和北極星,還可用掛圖或幻燈片講解。
提問:
(1 )北斗星 和北極星之間是什么關系?“總是”是什么意思?
(2 )“爺爺”的后三句話和前三句話是什么關系?(后三句話是舉例具體說明前三句話的)
5. 復述練習。指導、訓練學生口述“爺爺”講的天文知識,用“爺爺告訴張衡……爺爺還告訴張衡……”的句式練說,人人練說,同桌互說。強調用自己的話說,嚴禁背誦課文的語句。
四、講讀第五自然段。
1. 輕聲自讀。
思考:
(1 )“爺爺說的話是真的嗎”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這是張衡的想法,說明他對“爺爺”講的天文知識很感興趣。)
(2 )張衡為什么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說明張衡從小就肯動腦筋,對“爺爺”講的天文知識不肯輕信,非自己觀察,自己驗證不可。也說明張衡觀察星星的刻苦精神和認真態度。)
(3 )課文中哪個詞語說明張衡相信了“爺爺”的話?(果然)
2. 討論。先想后說,人人練說。
3. 完成課后作業第3 題(2 ),比較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認識北斗星,認識比喻句。
4. 朗讀指導。
(1 )范讀。
(2 )人人練讀。
(3 )指名讀。指導學生在讀中體會張衡對學習知識的刻苦、認真態度。
五、課堂練習。
1. 抄寫8 個生字。
2. 抄寫第五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