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和海洋
第二課時引入新課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海陸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和置,現在我們又來研究地球上的海洋。 承轉:海洋把陸地分割成若干塊,反過來陸地也把海洋分割成若干塊,把海洋分成多少塊? 生:四塊。 【板書】三、四大洋(略) 師:首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海峽? 生:四大洋是海洋的主體部分,大洋的邊緣部分稱為海,溝通兩個海域之間的狹窄水道叫做海峽。 師:對,同學們對課文的預習很充分,那么,這四大洋的名稱、大小及特點又是怎么樣的呢?生:思考、討論、發言。(略)課堂練習:課后的復習題1、2、3題。師:示出第1、2題的空白掛圖。生:讓學生上講臺填,其余在課本上填。師:巡視學生填寫情況。師:示出第3題的世界政治地圖。生:自告奮勇上講臺指出劃定這些界線借助的地里事物名稱。 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陸地和海洋的大小及分布,認識到地球是人類生活的唯一家園,在地球表面分布著寬廣的陸地和浩瀚的海洋。陸地是人類居住和生活的基本空間,海洋為人類提供著豐富的資源,在21世紀里將是海洋的世界。作業布置:1、課后查閱世界地圖,辨認七大洲、四大洋的輪廓和位置。2、收集海陸變遷的證據。
第二節 海陸變遷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地殼是在運動變化中的,以及這種變化帶來的影響。
2、能通過思考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觀點。了解 魏格納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
觀察、質疑、假設、驗證—— 3、練習表達自己的觀點。
4、嘗試著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觀點。
5、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造性思維習慣。 6、嘗試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鼓勵性評價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變化發展中的,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8、提出問題也是一種貢獻。
9、理解科學研究既需要大膽的質疑、假設和驗證,還需要有堅韌的毅力和 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養尊重不同意見的胸懷,學習與持不同意見的人交流。二、教學重點:大陸漂移假說和板塊構造學說,海陸變遷的實證。三、教學難點: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批判和質疑的思維品質。四、教學方法:質疑、表達法。五、課時安排:1個課時。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由海陸分布導入海陸變遷。
教師引導
海陸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這樣的嗎?指導閱讀,鼓勵學生將閱讀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
學生活動 :到講臺前陳述自己的問題。
教師評價 :對每位學生的發言給予恰當的評價,重點在于發掘問題中的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