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氣溫和降水教案
【教學目標】
1、 了解我國氣溫的分布特點,知道0°等溫線通過的地區。
2、 了解溫度帶的劃分標準和范圍。
3、 了解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
4、 理解干濕地區的劃分。
【教學重點】
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
【教學用具】
中國1月氣溫分布圖 中國7月氣溫分布圖 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新課導入,上節學習了地形分布,今天學習一下氣溫和降水的內容。
2、展示1月和7月氣溫分布圖,安排學生讀圖。
講解:我國氣溫不僅季節變化大,而且地區差異明顯。冬季氣溫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溫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國普遍高溫。
板書:一、氣溫分布
1、 冬季氣溫特點
2、 夏季氣溫特點
(提問)大家討論一下,為什么冬季和夏季氣溫特征不一樣,是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呢?
根據各地的氣溫對于農業生產的影響,把全國劃分為5個溫度帶和一個高原氣候區。讀圖認識一下,和前面的地形區聯系,看看主要地形區所處的溫度帶。
(轉承)那么我國的降水是怎樣的呢,下面看圖分析一下
板書:二、降水的時空變化
安排學生讀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完成課本內容。
總結:我國降水的時間和空間變化都很大,從空間上看,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從時間上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節。
根據我國各地降水和蒸發的關系,我國分成四個干濕地區。
總結: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溫和降水的變化都很大,分成很多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
分成兩個小組,負責1月和7月,找出自己家鄉的氣溫,在找出本圖中,全國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數據和位置,計算氣溫年較差。每個小組派代表上黑板說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是總結1月和7月我國氣溫的分布特點。
回憶影響氣溫的因素:緯度、海陸、地形。
得出冬季受緯度影響,夏季北方日照時間長。
找出劃分的標準是活動積溫。
家鄉所處的溫度帶是暖溫帶,分析圖表,了解每個溫度帶適合生長的農作物。
找出家鄉的降水量和集中的季節。
對比四個城市的降水變化,總結我國降水量的空間分布特征。根據自己家鄉的降水季節,歸納我國降水的時間分布規律。
找出我國四個干濕地區的范圍,確定自己家鄉的干濕地區,和前面的溫度帶和地形相結合。
【作業設計】
描畫我國溫度帶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