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全集(上)中國版
7、理解世界是在變化發展中的,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8、提出問題也是一種貢獻。
9、理解科學研究既需要大膽的質疑、假設和驗證,還需要有堅韌的毅力和 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養尊重不同意見的胸懷,學習與持不同意見的人交流。
二、教學重點:大陸漂移假說和板塊構造學說,海陸變遷的實證。
三、教學難點: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批判和質疑的思維品質。
四、教學方法:質疑、表達法。
五、課時安排:1個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由海陸分布導入海陸變遷。
教師引導
海陸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這樣的嗎?指導閱讀,鼓勵學生將閱讀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
學生活動 :到講臺前陳述自己的問題。
教師評價 :對每位學生的發言給予恰當的評價,重點在于發掘問題中的創造性思維。
乘轉 :讓我們來看一下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它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師講解 :重點闡述魏格納的觀察、思考、驗證以及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通過魏格納探險遇難這一史料,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的培養。
學生活動 :尋找大陸漂移假說的證據。 到臺前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評價 :對學生的發言過程和內容進行評價,重點鼓勵其在方法方面的闡述。
教師引導 :由大陸漂移假說→板塊構造學說 。重點講解由假說到學說這一科學研究的方法。
教師講述 :舉例說明板塊構造學說對火山地震的解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學生活動 :學生宣讀自己搜集的資料,或發表自己的問題或觀點。
課后作業
小論文:已經發生的大地震和火山爆發(附分布圖)
第二章 多樣的世界氣候
第一節 世界的氣溫的降水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氣溫降水的分布規律。
2、利用有關氣溫、降水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并分析氣溫變化規律。
3了解引起世界氣溫和降水地區差異的因素。
4、通過回顧中國的氣候,使學生明確天氣和氣候的概念。
5、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氣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引導學生比較氣溫和降水的差異。
6、指導學生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降水分布圖,對比一月、七月氣溫和降水分布圖,分析氣候的影響因素。
7、培養學生利用資料分析氣候現象的技能,使學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研究方法,科學地解釋氣候現象。
二、教學重點:世界氣溫和降水的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三、教學難點:利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分析氣溫的變化規律。
四、教學方法:討論、讀圖法、講述法、問題法。
五、課時安排:2個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