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教學實錄
第1課: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英國走私鴉片的原因和危害;掌握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結合<<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能力。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搜集史料,整理分析史料,分組合作探討,討論,使學生得出結論。教師主要則從多角度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情感與價值觀:認識資本主義發家史。體會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生發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林則徐虎門銷煙,中英《南京條約》。
難點:怎樣理解中國開始從一個完整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本課教學過程:
師:今天是我們學習中國近代史的第一課,那么,有誰知道中國近代史始止時間?
生:中國近代史始止時間是:1840~1949年。(全班同學齊聲回答)
師:回答的很好,中國近代史一百多年究竟怎樣?我們得從中英鴉片戰爭說起。中英鴉片戰爭當時中國與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社會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生:(學生課前已準備材料,進行小組討論,小組分別派代表發言)
生總結(師引導下進行):
清朝統治危機四伏:
經濟落后:自然經濟仍占統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對外實行閉關政策)
政治腐敗:何時腐敗?先引“康乾盛世”,后引民間俗語:“跌倒和坤,吃飽嘉慶。”印證腐敗日盛始于乾隆后期。
英國資本主義蒸蒸日上:
經濟發展: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必然進行海外殖民地和市場。
政治發展:資本主義制度于當時是新興,先進的政治制度。(簡單展開)
師總結:從上述東西方對照,說明是以后中英戰爭時,兩種制度兩種命運的對照。
師:好,我們先看看當時中英正當貿易:
展示當時中英正當貿易結構:英——呢絨、棉花、棉布
中——茶葉、生絲、瓷器
(讓a學生講述中國名茶名稱,讓b學生講述中國絲綢之路,讓c學生講述中國名瓷及產地,英語china意為中國,英語china意為瓷器。)
生(對比分析后):得出中英正當貿易中,中國處于盈利(出超)局面的結論。
師:想想,當時英國是何等一國,中國出超符不符合英國的利益?英國走私鴉片的原因?
生:不符合,英國走私鴉片的原因——為了扭轉中英貿易對華貿易逆差。
師:(補充)對,走私鴉片和發動鴉片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師:好,我們來看看英國鴉片輸入對中國的危害?
展示:英國鴉片輸入對中國的危害?
(讓學生閱讀書本上page2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激增表和《炮子謠》,回答問題)
師生一起總結:英國鴉片輸入對中國的危害?
a白銀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b造成銀價上漲。c腐蝕清朝統治機構。d毒害中國人民身心健康,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e士兵吸食鴉片,嚴重削弱了軍隊
的戰斗力。
展示林則徐上書道光帝禁煙的奏書節錄和林則徐禁煙時所說名句,引出林則徐禁煙,指導學生思考:
a道光帝為什么接受禁煙主張?
b林則徐是怎樣開展禁煙工作的?
c虎門銷煙勝利的偉大意義?
d鴉片戰爭,中國為什么會失敗?
(老師指導學生閱讀:林則徐上書道光帝禁煙的奏書節錄,書本彩圖林則徐畫像,林則徐禁煙時所說名句,書本上page4《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學生圍繞上述問題分小組討論,探究,小組派出代表發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