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學習主題 近代化的起步
作業
相關知識·康有為
康有為(1859—1927年)廣東南海縣銀塘鄉人。 他出生在一個封建官僚家庭里,祖父康贊修,是道光年間的舉人,父親康達初,做過江西補用知縣,康有為自幼受過嚴格的封建教育,攻讀孔孟之道的論著。 19世紀70年代,中國面臨嚴重的邊疆危機,正在形成中的民族資產階級開始醞釀著資產階級維新思潮。 康有為開始朦朧地意識到應該探求新興的學問了。 1879年康有為接觸西方資產階級文化,閱讀了《西國近事匯編》、《環游地球新錄》等書,乃始知西方治國有法度。 在西學的影響下他如饑似渴地向西方尋找真理。 1882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沒有考取。 南歸時,途經上海,購買了大量西書,回來研究。 他吸取了西方傳來的進化論和資產階級政治觀點,初步形成了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的思想體系。
1888年,他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借機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 1891年后,他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弟子有梁啟超、陳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參加會試,聽到《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聯合一千三百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又未上達。 當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書,得到了光緒皇帝的贊許。 7月,他和梁啟超創辦《萬國公報》,不久,在北京組織強學會。 1897年,德國強占膠州灣,康有為再次上書請求變法。 第二年1月,光緒皇帝下令康有為條陳變法意見,他呈上《應詔統籌全局折》,又進呈所著《日本明治變政考》《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二書。 4月,他和梁啟超組織保國會,號召救國圖強。 6月16日,光緒帝在頤和園勤政殿召見康有為,任命他為總理衙門章京,準其專折奏事,籌備變法事宜。 百日維新的措施,大抵都是康有為、梁啟超所籌劃。
變法失敗后,康有為逃往日本,設立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 19xx年,回國后主編“不忍”雜志,宣揚尊孔復辟。 1917年,伙同張勛復辟失敗。 1927年,病死于青島。
相關知識·光緒帝
光緒帝(1871—19xx年),即愛新覺羅·載湉。 道光帝之孫,同治帝的從弟,醇親王奕譞的兒子。 1875—19xx年在位。 年號光緒,廟號德宗。 是清定都北京以后的第九位皇帝。 同治早夭無子,慈禧太后為了繼續垂簾聽政,于1874年擇立年僅4歲的載湉入繼大統,是為光緒帝。 光緒帝在位期間,封建統治集團內部,在皇帝和西太后周圍逐漸形成兩股勢力,產生了帝黨和后黨的權力之爭。 1889年,光緒帝19歲,舉行“大婚典禮”,按清代制度此后皇帝應該“親政”,慈禧太后不得不宣布“歸政”,退居頤和園,但要政還須請示她,她仍掌握著內外大權。 光緒帝作了34年的傀儡皇帝,經歷了1883~1885年中法戰爭和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目睹了帝國主義掀起的割地狂潮。 1898年6月,他為了從慈禧太后手中奪回統治權,并振作圖強,毅然支持和任用維新派人士康有為、梁啟超等實行變法,頒布《定國是詔》和一系列維新命令,企圖在維持封建統治的基礎上發展一些資本主義。 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視變法如亡國,以維新派為洪水猛獸,于是年9月21日發動政變,大肆逮捕、屠殺維新志士,并幽禁光緒皇帝于瀛臺。 19xx年8月,八國聯軍入京,慈禧挾持光緒帝逃往西安,19xx年1月回到北京。 19xx年11月光緒帝死于涵元殿,葬于崇陵,時年3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