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學習主題 近代化的起步
(四)教材第三個子目的內容是“新文化運動的新階段”。
教學過程中,應講清兩點:(1)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資本主義文明雖然優越于封建社會制度,但其自身的弊端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日益暴露,特別是一戰把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以極其尖銳的形式暴露出來,人們對西方文明價值產生了懷疑。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 (2)李大釗熱情宣傳社會主義。 教師應通過講解或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和文獻材料,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李大釗先生對于十月革命的熱情贊美和對于社會主義的堅強信念,另一方面說明,由于馬克思主義的傳入,新文化運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一批激進的民主主義者逐步轉變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從而為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基礎。
本課最后一個自然段,主要敘述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對新文化運動作出客觀評價,以真切理解“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所在。
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一、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 新文化運動前,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傳各自的政治觀點時,都沒有徹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經過新文化運動,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批判,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二、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 中國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 這就為新思潮的傳播開辟了道路,也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事業的發展。
三、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準備。 新文化運動啟發了民眾的民主主義覺悟,對五四愛國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四、后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 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
五、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 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能夠使語言和文字更緊密地統一起來,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從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與繁榮。
不過,新文化運動中的先進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緒,對東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著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偏向。 這種看法一直影響到后來。
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