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邁向社會主義 教學設計
第8課 邁向社會主義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講的是我國1953年到1957年的歷史,涉及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一部憲法、三大改造等知識,對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具有重大作用。前兩目內容比較簡單,本教學設計采用了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由教師補充背景知識及一五期間建設成就;三大改造一目對于初中生較難理解,本教學設計為教師主講,輔之以表格的方法,并適當補充相關資料,使知識條理化、線索化,為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應掌握: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期間經濟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和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過渡時期”的概念;過渡時期總路線;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社會主義性質和“一化”同“三改”的關系等問題,培養學生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在導入新課時,通過補充3年經濟恢復時期的知識,使學生明確本課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有利于知識的連貫。
通過學生自學教材,教師提問的方式,掌握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基礎知識。
通過表格的方式,使三大改造的知識條理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介紹我黨在過渡時期所取得的建設成就,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對學生進行堅持黨的領導和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教育。
通過介紹全國人民在社會主義改造和“一五”期間經濟建設中表現出來的高昂熱情和創造精神,對學生進行優良傳統教育。
教學重點
“一五”計劃的主要任務和成就、新中國第一部憲法
教學難點
三大改造
教學方法
講解法、啟發式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學設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新課導入】
自然導入法。(教師應適當補充3年經濟恢復時期的知識,從而使知識體系連貫起來。)
當新生的人民政權鞏固之后,當新中國的外交也起步之后,經濟就成為十分重要的、務必要解決的問題。國民政府留下的是一個貧窮落后、千瘡百孔的爛攤子,經濟形勢十分嚴峻。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合理調整工商業,精簡國家機構,整編人民解放軍等等,使得國民經濟得到了根本好轉。盡管如此,與當時的許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工業水平依然處于一個很低的水平。為了根本改變這種狀況,我國從1953年起,開始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那么,我國政府又采取了哪些具體舉措呢,這將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第8課 邁向社會主義(板書)
【講授新課】
一、工業化的起步(板書)
(教師講述)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在中共中央領導下,由周恩來、陳云等主持制定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該計劃從1953年開始執行,它就成為我國工業化的起點。“一五”計劃規定五年內全國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投資為766.4億元,折合黃金7億兩,其建設規模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一五”計劃的中心是發展重工業為主的工業基本建設,同時也相應地照顧到農業、交通運輸業和文化教育事業,還制定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具體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