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邁向社會主義 教學設計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53頁第二段小字部分,說一說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建設成就,之后教師結合圖片或課件進行總結,要對教材作適當補充)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社會主義建設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1.初步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五年間,我國進行了旨在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步基礎的大規模工業基本建設。這期間,我國工業布局不僅有了合理改變,還有了自己的汽車、飛機等制造業以及高級合金鋼、主要有色金屬冶煉業等新的工業部門。工業生產能力也大大加強,一批為國家工業化所必需而過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礎工業建立起來,使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開始改變。
2.農業連年豐收。
3.交通運輸業發展。五年間,新建鐵路4600多公里,超過計劃的12.8%,新建公路1.3萬公里,超過計劃的54.4%,提前兩年建成武漢長江大橋,川藏、青藏、新藏公路蜿蜒直達“世界屋脊”,以鐵路為中心的交通運輸業得到迅速發展。
4.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五年間,全國職工實際工資增長42.8%,農民總收入增加30%左右,全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工業指標都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有了初步改觀。
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板書)
經濟建設大規模開展的同時,民主政治建設也加緊進行。(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然后提問)
1.這部憲法是什么時候由什么機構頒布的?(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憲法的主要規定是什么?(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還明確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3.憲法的選舉情況如何?(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選舉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
4.憲法的頒布有什么歷史意義?(由于事先廣泛征求意見,經過1.5億人民討論,還經過人民代表認真的修改,充分表達了人民的意志,成為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也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
5.為什么說這部憲法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根據我國的國家性質、政治制度以及前幾個問題可知)
三、三大改造(板書)
隨著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起步,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開始了。
1.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板書)
(教師首先補充講解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概念)過渡時期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一歷史階段。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實質是使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成為中國的唯一經濟基礎,所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過渡時期即告結束。在人民民主政權得到鞏固,國民經濟情況好轉的前提下,及時提出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總任務、總路線問題就急切地擺在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面前了。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提問總路線的內容是什么?)內容被稱為“一化三改”。實際包括兩個任務,一是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即“一化”,這是主體;二是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