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科學技術的成就(二):
第三展廳介紹──信息技術
生:航空遙感實時傳輸系統。我國幅員遼闊,災害頻繁,尤其是突發性自然災害每年給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的損失。為了及時了解災情,為災情評估和救災決策服務,八六三計劃與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計劃共同支持了航空遙感實時傳輸系統的研制。該系統采用可穿透云層和雨霧的微波遙感技術和先進的通信技術,實現遙感圖像的飛機-衛星-地面實時傳輸及地面圖像處理等工作。1995年,鄱陽湖區和洞庭湖區洪水泛濫,航空遙感飛機飛赴災區,實時將清晰的遙感圖像傳至水利部地面控制中心,災區水陸分界清楚,洪水淹沒區一目了然,通過已有的地理信息系統,很快做出了洪災損失情況的評估,在抗洪救災工作中發揮了作用。
第四展廳介紹──自動化技術
生:“蜘蛛人”是一個相當危險的行當,我們可以讓機器人來干,863計劃在智能化機器人的研究上取得了大量成果,面壁清洗機器人、管道機器人、仿形噴涂機器人……今后他們可能就是特種行業的主力了。
生:無人駕駛汽車成為現實。數碼汽車就是給汽車裝上了電腦,可以為汽車進行全球定位、提供交通路礦等信息,可以自己診斷故障,還可以在汽車上進行現代化辦公或者收看電視節目。在理論上,數碼汽車還具備了無人駕駛的功能。
生:磁懸浮列車又快又穩,世界上第一輛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實驗車”在西南交通大學研制成功,其行駛時懸浮凈高度達23毫米。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懸浮重量最大的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時速至少在500千米以上,如果條件具備的話,約xx年左右能實現商業運行。
第五展廳介紹──能源技術
生:在八六三計劃的支持下,鎳氫電池已進入產業化開發階段,開發了我國自己的專利技術,組建了“國家高技術新型儲能村料工程開發中心”。鎳氫電池是替代現有的鎳鎘電池、無污染的新一代高性能可充電電池,稱為“綠色電池”。
第六展廳介紹──新材料
生:高性能低溫燒結陶瓷電容器(mlc)是由八六三支持開發投入生產的另一項重大材料成果,在電子工業上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具有中國特色的高介電常數mlc已年產10多億支,創產值1.5億元人民幣,并已開始出口
第七展廳介紹──激光技術
生:激光技術。激光是一種受激發射而放大的特殊光源,具有亮度高、單色性、聚能與方向性強等特點。1960年7月美國t.h.梅曼研制成功紅寶石固體激光器,標志了激光技術的創立。接著,各式各樣的激光器紛紛問世,使人類對光的認識和應用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激光技術不僅運用于工業領域和醫學領域,也在軍事技術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圖為實驗室中的一臺激光發生器。
第八展廳介紹──海洋高科技
生:海水是不能喝的,用水栽培的蔬菜和用海水栽培的蔬菜外觀一模一樣,只是海水蔬菜有點咸味,炒菜時可以不放鹽。別小看這幾種蔬菜,它意味著在淡水資源日益減少,耕地越來越少的時候,我們可以在海灘上種菜、種糧。
師:863計劃的科研成果是巨大的,實施xx年來,60%以上的技術從無到有,如今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另有25%雖仍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了很大進步。這些成果對我國現代化建設有什么影響呢?在863計劃實施5周年之際,鄧小平同志為863計劃寫下了10個大字:發展高技術,實現產業化。xx年間,57億元的投資得到560億元的產值,說明了什么?(出示課件: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