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科學技術的成就(二):
生:不少世界頂尖級的“網絡大俠”“黑客高手”都來自于在校學生,不應禁止上網。
生:網絡信息垃圾已對當代青少年的心靈世界造成污染,構成極大傷害。一些青少年因對網絡信息擇用不當,枉耗時間,浪費精力,荒廢學業,誤入歧途。那些沉迷于網絡游戲中的青少年,因長期迷戀好玩、刺激和富有挑戰性的虛擬環境,人格受到極大影響。至于那些利用網絡從事數據破壞、盜竊、詐騙和洗錢的行為,則引發了更為嚴重的社會道德問題。
生:首屆中國國際網絡文化博覽會論壇的數據顯示:目前盛行的140多款網絡游戲中,國內開發的僅占40%,巨大的市場基本上以代理韓國游戲為主。即使是國內開發的游戲,其游戲引擎,也多半是從韓國和美國等國家購買的。真正完全由國內自主開發的網絡游戲,目前還不足10%。韓國把游戲開發作為一項產業政策,在教育、研究、開發、資金注入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體系,這樣的做法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把玩游戲的學生吸引過來開發游戲,他們有專業技術,也了解市場的需要,對這一領域充滿了熱情,無疑是最棒的開發人員。
生:青少年身心正處于發展期,好奇心強,好感情用事,自我監控力不強,長時間與網絡相處,過分關注人機對話,淡化了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交往,長期與網絡媒體打交道,失去對周圍現實環境的感受力和積極參與意識,就可能導致緘默孤僻、冷漠緊張、不合群、缺乏責任感和養成欺詐心理,這些又不利于青少年優秀人格的養成和健康成長。事實上,沉溺于網絡游戲,以尋求精神的慰籍和內心宣泄,只是人格畸變,有可能中毒而誘發犯罪。
生:聊天、游戲等這樣的網絡娛樂不是不能提倡,但關鍵在于能否約束自己,能否把網絡娛樂當成一種適度的休閑方式,而不是沉溺于其中害了自己。
生:要樹立正確的網絡意識,要讓計算機網絡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不要玩物喪志。
師: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正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一樣,利用好網絡,我們的生活受益無窮,錯用了它也會讓我們掉入無底的深淵。有這樣一則材料很值得深思,互聯網在美國最先應用的不是商業領域而是教育領域,目前,美國70%以上的大學都提供不同形式的遠程教育。有關人士認為:“學生的網絡素質如果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那么整個國家也很難在未來的數字經濟時代成為強國。”為提高網絡素質,有關部門制定了《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指導學生閱讀)
教師小結:
(幻燈片)在北大物理文化節的開幕式上,應邀前來的李政道先生面對近千名北大學子,發表了熱情洋溢滿懷深情的演講。他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祖國的騰飛就在諸位青年學人身上。作為一個科學家,首先要有嚴謹的科學精神,但更重要的是要熱愛自己的祖國,要有一個精神的歸屬,要有一條自己的根。”今天,“863”計劃讓我們認識和體會到了什么是高科技,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可是我們更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科技水平盡管有所提高,但在一些核心技術上,仍然受制于人,在“科學核心國”“科技強國”、“科學大國”、“科學邊緣國家”、“科學不發達國家”五個層次中,僅位居第四個層次。青年一代任重道遠,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你們需要以海納百川的氣魄吸收知識,豐富自己,不斷創新。最后,把哈佛大學廣為流傳的一句格言送給大家:忙完秋收忙秋種,學習、學習、再學習。(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