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掌握冒頓統一蒙古草原,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
2.掌握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條件。 3.掌握昭君出塞的背景和意義。
4.初步掌握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過程中匈奴族在中間起到的作用。
能力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歷史作用,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和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學習西漢漢武帝前對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其原因,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
3.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對古詩詞的運用,培養學生從文學作品中尋找歷史、感知歷史的能力。
德育目標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雖然中原地區與邊疆地區的社會發展并不平衡,但中華文明具有非常強大的凝聚力。盡管各民族之間有戰有和,但統一、和睦、融合始終是歷史發展的趨勢。西漢封建經濟繁榮,國家統一強盛,與各族人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教學重點 1.冒頓統一蒙古草原。 2.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3.昭君出塞。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民族關系。
教學方法
1.詩詞導入法。關于描寫王昭君出塞的古詩詞很多,可以用詩詞導入,增強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2.講解法。對于匈奴生活的習性,匈奴族的演變這些學生不太熟悉的內容,要以教師講述為主。
3.分析法。對于匈奴與漢的和戰,如何給予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怎么樣正確看待,都可用此法。
4.比較分析法。對于漢初和漢中期對待匈奴的不同政策,可以引導學生比較、分析。
5.講述法。對于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過程,教師可用講述的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自主學習:(用15分鐘的時間閱讀課本,找出下列問題并記憶。)
一、冒頓統一蒙古草原
時間: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 經濟發展:________________
二、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1.條件:______________
2.時間:_____________ 戰役: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
三、昭君出塞
1、呼韓邪單于歸漢:時間____________影響__________
2、昭君出塞:
時間:____________________ 對象: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1、與當時匈奴強盛相比,西漢初年的經濟狀況是怎樣的?什么是和親政策?西漢對匈奴為什么要采取和親政策?
2、為什么漢武帝時期開始大規模反擊匈奴?主要戰役?結果如何?
3、匈奴族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做出了哪些貢獻?今天56個民族中有匈奴族嗎?
4、回顧前兩課內容,結合本課,想一想,漢武帝的大一統表現在哪些方面?
精講點撥:1、民族關系的表現形式主要是戰與和。匈奴南下掠奪,是掠奪戰爭。雖然沒有侵略與被侵略的性質,但是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因為它給漢匈人民帶來了災難。在和平時期,各族人民之間的雜居相處,友好往來,還有和親、邊境貿易等。各民族之間的友好往來和合作是歷史的主流。
2、匈奴是我國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數民族,戰國時建立奴隸制政權,活躍于秦漢時期的歷史舞臺。匈奴的興起對我國北方草原的統一和經濟開發作出了貢獻。祖國的歷史是境內各民族共同締造的,各民族都對祖國歷史發展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