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近代工業(yè)的興起教案設計
第6課 近代工業(yè)的興起教案設計
所屬學科或領域:歷史
適于的學段/年級: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
一、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屬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歷史八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
本課所在單元的主題是近代化的艱難起步。根據本單元的主題和本課的教學內容標準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洋務派為“自強”“求富”而創(chuàng)辦的主要軍事工業(yè)和民用工業(yè) 、張謇、詹天佑的主要成就及他們的救國熱情;教學難點是對洋務運動的評價。
本課在本單元中處于起始的位置。本單元主要講述中國近代化的艱難起步,本課則是中國近代化發(fā)展過程中的第一步,講述了中國近代化興起的歷程,為以后維新派實行的變法革新,革命派實施武裝斗爭,推翻帝制,先進知識分子掀起新文化運動等救國嘗試提供了經濟基礎,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二、 學情分析
初二的學生經過一年多的歷史學習,掌握了一些學習歷史的方法和技能,但是本單元的歷史知識對于學生來說仍然存在一定的難度,初二學生的思維雖然處于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但是他們仍然以形象思維為主,因而本課歷史名詞的含義、洋務派的歷史地位對于初二學生較難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在本課學習前,學生必須具備使用表格歸納歷史史實的能力和初步的對歷史事件進行正確分析的能力。
三、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要求:了解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知道武昌起義,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列舉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主要軍事工業(yè)和民用工業(yè),以及對近代交通和通訊事業(yè)發(fā)展史的了解,幫助學生體驗在深重的民族危機中中國近代化起步的艱難。
通過對洋務派代表人物李鴻章、民族實業(yè)家張謇和民族科技精英詹天佑等歷史人物的了解,逐步培養(yǎng)正確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在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開展討論,動手設計等等,開展研究性學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我國近代工業(yè)興起的艱難歷程,感受中國社會發(fā)生的深刻變化。
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苯嬛髁x理論認為在歷史學習中應提供主動建構的時間和空間,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因此,本課在學生通篇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設計提供讓學生充分動腦、動手、合作的機會,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展示圖片、影像、文字、資料等,在有限的時間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啟發(fā)思維。力圖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圓滿地成功地完成教學任務。通過上述活動,培養(yǎng)主動學習、樂于與他人合作、共同學習的習慣,并能夠多角度、多層次、多途徑地探究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課的知識點時間上跨度大,內容有跳躍,還有些知識屬于隱性知識內容,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本課以教師引領和講解為主,輔之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活動,比如,學生的填表,設計表格、討論等等
五、教學或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課前,教師搜集有關中國近代工業(yè)興起的相關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有關中國近代工業(yè)興起的相關資料包括洋務運動主要軍事工業(yè)、民用工業(yè)的影像資料,李鴻章、張之洞等洋務運動代表照片,洋務運動的文字資料,張謇、詹天佑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