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業的興起
備課時間:8月22日 教案序號: 6
課題:第6課 近代工業的興起
課型:多媒體新授課 課時安排:一課時 第 1課時
教材與學情分析:
1、教材:根據新的《標準》“中國近代史”學習板塊由五個單元組成,第二單元近代化的艱難起步”在整個中國近代史教學中起著。承前啟后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因為隨著近代工業的興起,中國的資本主義開始產生和發展起來,這為維新派實行變法革新,革命派實施武裝斗爭、推翻封建帝制,先進知識分子掀起新文化運動”提供了經濟基礎,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本課講述了中國近代工業興起的歷程。教科書從洋務派開展的從“自強”到“求富”的洋務運動,輪船、鐵路和電報業的出現,民族資本家張謇創辦實業和中國近代科技精英詹天佑主持建造京張鐵路的四個方面闡述了近代工業的 發展。
2、學情:本課的一個難點是如何評價洋務運動。對此學生理解起來比較的困難,因此,要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這個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列舉洋務派創辦的主要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以及對近代交通和通訊事業發展史的了解,幫助學生體驗在深重的民族危機中中國近代化起步的艱難。
○2通過對洋務派代表人物李鴻章、民族實業家張謇和民族科技精英詹天佑等歷史人物的了解,逐步培養正確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了解我國近代工業興起的艱難歷程,感受中國社會發生的深刻變革,形成振興祖國、自強自立的民族認同感。學習張謇和詹天佑施己慚長、報效國家的愛國操行,樹立勤奮學習、振興中華的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從“‘自強’到‘求富’” 、“狀元實業家”是本課的主要內容,可重點介紹。
教學難點:對洋務運動的評價。
教學創意:課前,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預習,閱讀課文內容并寫出中國近代工業興起的內容提要。
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文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展開討論,開展研究性質的學習。
課后,要求學生完成一篇有關歷史沿革的調查報告。
通過上述活動,培養主動學習、樂于與他人合作、共同學習的習慣,并能夠多角度、多層次、多途徑地探究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后記:
教學過程與方法:
【導入新課】:(3分鐘)
首先引導學生復習第一單元學過的知識:
①近代以來有哪些國家發動過侵略中國的戰爭?(英俄德法美日意奧)
②大規模的戰爭有哪幾次?結果怎樣?(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以中國的失敗告終。)
③都簽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
然后導入第二單元:近代中國的劫難,使得許多有識之士開始尋求中國的變革。而隨著近代工業的興起,中國的資本主義開始產生和發展起來,這為維新派實行變法革新,革命派實施武裝斗爭、推翻帝制,先進知識分子掀起“新文化運動”提供了經濟基礎,起到了決定作用。
【講授新課】:(28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