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
學生: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
教師講述:這次改革有其積極意義:1861年改革從性質上看是農奴主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這次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農奴成為自由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而收取巨額的份地贖金,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又積累了資金。這些都在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使俄國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一個重大轉折點。同時,1861年改革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對俄國社會后來的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二、日本明治維新
教師提問:19世紀中期的日本封建社會等級如何劃分?
學生:天皇→士[將軍-大名-武士]→民[農、工、商]。
教師提問:當時日本幕府有如下禁令:“除特許船外,嚴禁其他船只駛往外國。除特許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國外。禁止官吏在長崎碼頭直接購買外國船只貨物。”這表明幕府統治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天皇大權旁落,實際權力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幕府實施閉關鎖國政策,日本處于封建落后狀態之中。
教師講述:19世紀中期,日本處在封建社會末期。天皇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朝廷設在京都,但實權掌握在將軍德川慶喜手中,將軍的政府設在江戶(今天的東京),稱為幕府。幕府首領稱將軍,將軍以下的封建領主稱大名,將軍和大名的家臣是武士,天皇、將軍、大名、武士構成了日本社會的統治階級。占全國人口80%的農民和城市手工業者、商人都屬于封建等級的下層,受到統治階級的歧視和壓迫,日本農民起義不斷發生。同時日本的封建經濟開始瓦解,封建經濟的衰敗打擊了大名和武士,為維持生計,他們開始經商。幕府的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這些大名和武士由原來封建統治的支柱變成推翻幕府統治的主要力量,以上是幕府統治遇到的“內憂”。
教師:讓學生看教材,說說列強怎樣打開日本國門?
學生:美國“黑船事件”→簽訂不平等條約→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接踵而至。
教師講述:除了內憂,還有外患。長期以來,統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鎖國的政府。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打開亞洲許多國家的大門,中國首當其沖地遭到資本主義的侵略。1840年,中國發生了鴉片戰爭事件,不久,西方列強也來敲日本的大門。1853年,美國海軍艦隊闖入日本浦賀港,第二年,它第一個強迫幕府簽訂了不平等的《日美親善條約》。在這以后,俄、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依仗著軍艦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西方列強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幕府為首的封建統治階級的矛盾,苦難深重的日本人民對幕府的統治更加不滿。
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柏利率艦隊抵達日本
教師提問:面臨內憂外患的日本幕府統治岌岌可危,為解決危機日本涌現出哪些新興力量?
學生討論,教師概括:一些有見識的中下級武士和新興地主成為倒幕力量的核心。1868年幕府統治被推翻,明治天皇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
明治天皇(1867-19xx年在位)
教師讓學生看教材中有關“明治維新”的內容。
教師提問:1.改革從哪些方面著手?具體措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