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鋼鐵長城(精選4篇)
第14課 鋼鐵長城 篇1
一、 學習目標
1、 掌握: 人民海軍的建立和發展
人民空軍的建立和發展
人民海軍的建立和發展
2、 分析:鋼鐵長城的形成原因
3、 通過對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發展歷史的比較,從而體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威、國威,以及國防力量的日益增強。
二、 學習重、難點
重點:現代化海軍、空軍的建立
難點:國防力量的強大與國家綜合國力增強的關系
三、 學習過程
1、知識網絡梳理
2、典型例題
識讀下圖,回答問題
(1) 圖一中部隊成立于什么時期?裝備如何?
(2) 圖二中部隊發展裝備情況如何?主要任務是什么?
。3) 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出現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 比較這兩幅圖,你有何認識?
3、達標測試
。1)、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海軍不包括( )
a 北海艦隊 b東海艦隊 c南海艦隊 d華東軍區海軍
。2)、李紅同學參見“我國國防建設知識競賽”,抽到以下題目:1971年由我國自行研制,完成了多次科學試驗和對外出訪任務的艦只是什么?她應選擇( )
a、巡航艦 b、導彈驅逐艦 c、太倉艦 d、核潛艇
。3)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海軍的現代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F階段我國海軍構成主要是( )
、偎媾炌Р筷 ②潛艇部隊 ③海軍航空兵部隊 ④海軍陸戰隊 ⑤航空母艦部隊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4)、汶川大地震是對人民軍隊的一次考驗,大災難再次證明了人民軍隊是祖國的鋼鐵長城。下列關于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軍隊建設成就的表述,不符合史實的是( )
a、20世紀50年代,我國自行研制和引進了一批新型飛機
b、我國自行研制了導彈驅逐艦
c、海軍裝備了我國自行制造的核潛艇
d、組建了戰略導彈部隊
。5)我國研制出第一艘核潛艇是在
a、1970年 b、1971年 c、1974年 d、1976年
。6)下列事件不是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是( )
a、我國自行研制出導彈驅逐艦
b、空軍部隊擁有各種飛機三千多架
c、我國仿制成功殲5型殲擊機
d、我國組建戰略導彈部隊
。7)現在我國導彈部隊裝備的核武器中不包括( )
a、核潛艇 b、中程導彈 c、遠程導彈 d、洲際導彈
。8)下列關于我國空軍的說法,正確的是( )
a、1957年中國組建了自己的空軍
b、空軍剛剛組建就面臨越南戰爭的考驗
c、1956年我國仿制成功殲5型殲擊機
d、空軍建立之初,飛機全部從國外購買
。9)一次軍事演習中,雷達兵報告在我國南海上空發現敵導彈,指揮員下令發生導彈在空中攔截,通訊員應該把這項命令傳達給( )
a、海軍陸戰隊 b、導彈部隊 c、海軍航空兵 d、特種部隊
。10)某同學在學習了《鋼鐵長城》一課后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這樣的感想,你認為正確的是( )
a、軍隊種類決定軍事力量的強弱
b、軍隊的發展必須走科學化和現代化的道路
c、中國今天的綜合科技實力在世界上不在首位,因此中國的軍事裝備最好依賴進口
d、中國海軍、空軍成立比較晚,因此必須集中全部力量發展海軍和空軍
簡答:
比較中國人民空軍和海軍的發展歷程,說出這兩支軍隊發展過程中的相同點。
課堂小結
反思:
作業:
14課學案達標測試答案
1、d 2、d 3、c 4、a 5、b 6、b 7、a 8、c 9、b 10、b
簡答答案:共同點:逐漸強大;現代化科技含量不斷增加;我國自主研制的武器不斷增多。
第14課 鋼鐵長城 篇2
點擊::第一范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人民海軍和人民空軍建立的史實、我國自行研制的導彈驅逐艦、我國自己制造的核潛艇;以人民解放軍導彈部隊的建立和發展為例,說明科技強軍的重要性。
。2)引導學生分析國防現代化即鋼鐵長城形成的原因,認識到堅固的國防鋼鐵長城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
。3)培養學生透過歷史現象來認識歷史的本質和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指導學生利用教材中的圖片資料、收集課外資料、觀看相關的影像資料等,說明人民海軍、人民空軍和導彈部隊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獲取、收集、處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2)引導學生分析國防現代化即鋼鐵長城形成的原因,認識到科技強軍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比較的能力。
(3)通過自由辯論,訓練學生對歷史事件的陳述和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人民海軍、陸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發展歷史的比較,感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威、國威,體會國防力量的日益增強。
。2)認識到鋼鐵長城的形成,反映了國家和民族的日益強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3)認識到堅固的國防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4)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學生國防觀念,從而使學生樹立起為中國的國防建設貢獻力量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現代化海軍、空軍的建立。把現代化海軍、空軍的建立定為本課的重點,也是一個能力激活點。可通過布置學生課前搜集相關海軍、陸軍、空軍的圖片和數據資料,在課上進行展示和講解,來完成解決重點的第一步,再通過教師所作的多媒體課件進行直接對比和展示,對現代化軍隊建設和發展情況的講解和展示,能夠激發學生在感知歷史的基礎上升起愛國主義情感,并能樹立為祖國國防力量的壯大貢獻自己力量的偉大理想。
2.難點:國防力量的強大與綜合國力增強的聯系,理解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關系。本課涉及的是海、陸、空多方面的軍種和兵種,強化學生理解國防力量的強大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到的作用,就成為本課的難點。教師首先讓學生結合本課的標題自由討論鋼鐵長城會對現代化經濟建設起到什么作用?學生通過對教學內容的了解和對近代中國外交的回顧可以回答出基本的答案:近代國防力量的衰弱是近代中國屢遭屈辱的一個原因,而清政府的腐朽統治是導致近代中國屢戰屢敗的主因,所以,建設現代化的國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的有力保證,而也正是由于我國綜合國力的強大、科技力量的壯大才有能力進行鞏固國防的建設。這樣還能提升學生的自豪感,進而教師再稍做小結,順利解決本課的難點。
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
多媒體展示影視資料:展現人民海軍、陸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的發展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力爭形成活潑、生動、合作的課堂氣氛。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播放1999年建國50周年大閱兵的影視資料和建國初期的閱兵資料(歷史影視資料\yuebing.rm)相隔五十年的視覺反差讓學生們直覺的產生這樣的疑問:僅僅五十年我國的軍隊建設怎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從而迅速激起對我國海陸空軍隊發展史濃厚的興趣,急切的想了解我國軍隊的發展歷程。通過兩副歷史畫面的對比使學生從視覺、聽覺和思維上直接對現代化的國防產生興趣,這樣順其自然的導入本課。
感知歷史:關于人民海軍,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直接演示現代海軍發展的新式裝備,講解的過程中進行不同時期的國力,軍事勢力對比,再次采取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感受到現代國防力量海軍、陸軍、空軍的強大。并在此時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相關的海軍的圖片或數據資料,并進行相關的講解,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種建立和強大的過程形成感性認識,進而解決本課的重點“明確海軍的建立過程”,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同時可以適時穿插提問:“中國近代有海軍但是為什么卻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屈辱條約?而新中國的海軍為什么能夠保衛祖國的邊疆!”引導學生學會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實的問題,并能在比較中了解國家的強大與國防力量增強的關系。明確建立鞏固的國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同時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進而突破本課難點。接著教師再次提問:“現代化的海軍如此強大,那么現代化的空軍發展歷程如何呢?是否也如海軍一樣有著輝煌的歷史呢?”順序導入空軍的演變歷程……
關于人民陸軍,采取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分時間段提問:近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陸軍是怎樣的一支軍隊?學生可簡要回答:可以說是一支“小米加步槍的軍隊”;教師提問:建國初期的陸軍裝備如何?學生可以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回答:是繳獲了國民黨的美式武裝和日軍殘余武器的陸軍;教師提問:那么現代的陸軍裝備如何呢?學生回答:目前全軍有陸軍集團軍十八個,加上新疆軍區、西藏軍區部隊,共計有二十五個步兵師,二十八個步兵旅,九個裝甲師、九個裝甲旅,兩個炮兵師、十七個炮兵旅,十九個高炮或防空旅。在五十三個步兵師或旅中,機械化部隊僅占到百分之二十左右。通過每個階段陸軍狀況和裝備數據的對比,使學生直觀上對現代化的陸軍形成鮮明的認識,從而了解國家經濟、科技的強大對國防力量的巨大貢獻,同時明確國防的鞏固和建設是我國現代化經濟建設的有利保證,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解決本課難點。
關于人民空軍,根據初中二年級學生的生理年齡特點,可以出示教師做的幻燈片演示現代化飛機的新型機型,并對其各自的戰斗力作以相關的介紹,強化對其現代化程度的介紹,再次使學生在感知空軍發展歷史的同時,能夠對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和概括同時可以通過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圖片、文字和影像資料,介紹空軍經歷的嚴峻考驗,尤其是對在抗美援朝中功勛卓著的戰斗英雄王海、蔣道平的事跡進行講解。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表述歷史與評價歷史的能力,同時適當出示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飛天的圖片,縮短歷史與現實的關系。也可讓學生自發的介紹航天英雄楊立偉,激活學生的興奮點,吸引他們課后也想去多了解空軍發展的歷程,升華他們那種愛國的情感,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相關網站。使學生在感知歷史與積累歷史的同時,能夠對歷史現象進行比較與概括,再次增強理解國家的強大與國防力量增強的關系,進而再次是難點弱化。
關于導彈部隊,教師通過相關資料的展示,讓學生增強感性認識,并明確現在我國的導彈部隊已經是我國的第二炮兵部隊,擔任著核反擊的任務,但我國政府聲明絕不先使用核武器并絕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升華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時產生想為祖國現代化的國防建設奉獻出自己力量的勇氣。
本子目學生把搜集來的資料和教師課件相整合,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科技強軍的重要性。通過展示海、陸、空軍的發展歷程感受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威、國威。通過認識國防力量的強大和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綜合分析理解加強國防的重要性。
分析探究:教師將此過程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問題從知識到能力、由表及里,逐層分析,滲透,學生的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如(1)怎樣理解人民解放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結果。相對應的回顧了空軍,陸軍、海軍發展的歷程。(2)議一議:為什么舊中國有海無防,而新中國的海軍能夠保衛祖國的海疆?你能舉出例子說說嗎?(3)你能談談堅固的國防與經濟建設有什么聯系嗎?
自由發揮:學生可通過教師布置的課前作業自發分成三組,辯論每一軍種的重要性,以此來培養學生表述歷史的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歷史現象,最終使學生達到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飛升。
第14課 鋼鐵長城 篇3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概括人民軍隊的發展特征中,感悟現代化軍隊中科技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從小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信念。
2.在體驗人民軍隊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時,說出怎樣面對考驗,取得成功。
3.在探究人民海、空軍的建立發展過程中,認識到我國國防力量的加強,猶如形成一條“鋼鐵長城”,從而增添民族自豪感。
知識與能力
1.分階段簡要講述人民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的發展歷程。
2.根據人民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的發展史實,能夠說出人民軍隊武器裝備的發展特點,說出科技發展對國防建設的作用。
3.根據人民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的發展史實,能夠說出人民軍隊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主要作用,進而說出“鋼鐵長城”的含義。
4.通過課前預習,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為什么舊中國有海無防,而新中國的海軍能夠保衛祖國的海疆?”等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在體驗歷史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初步掌握體驗式學習的主要環節和注意事項。
2.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主題探究學習的主要環節及注意事項。
3.在分組探究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
教學思路
教學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1.重點:人民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的發展過程。
2.處理方法:運用問題提示,引導自學,初步建構知識結構;運用新情境中的問題,深化對人民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的發展歷程的理解和掌握。
3.難點:“鋼鐵長城”的理解、科技在人民軍隊中的作用和人民軍隊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等的概括。
4.處理方法:運用問題探究的方法,通過解決由淺入深的問題,突破難點;通過創設歷史場景,在感受歷史發展變化中,突破重點。
課前導學
1.運用預習提綱,預習本課課文。
2.收集有關人民空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事跡,準備再現蔣道平空戰的短劇。
3.收集有關人民軍隊發展歷程的圖片、材料。
4.復習有關舊中國的國防知識,如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等。
教學滲透
通過各個時期各軍種裝備圖片展,感悟科技強軍的重要性;閱讀相關材料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
教學資源
1.多媒體展示平臺。
2.自制課件:相關文字材料、圖片材料、問題鏈接各個時期各軍種裝備典型圖片,影片《國慶50周年大閱兵》等。
3.相關網站,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人民日報社網站等。
板書設計
--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導入新課
出示長城的投影。
設計如下問題引入新課。
這就是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的長城。它顯示了我國古代科技文化的輝煌成就。誰能告訴大家,當初統治者修筑長城的目的是什么?
對,現在我們已經把長城作為國防的象征,如今那古老的泥土城墻已被現代化裝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座鋼鐵長城所取代。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巨大發展變化。
板書:第14課鋼鐵長城
抵御少數民族的掠奪和屠殺,屬于國家的防御工程之一。
從學生熟悉的長城入手,引入新課,以拉近教材與現實間的距離,并用圖片以增強形象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利用學生的發言,引入新課。
教授新課
簡介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新中國的國防和外交,具體分為3課內容:鋼鐵長城、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國外交的新發展;另有1節活動課。
為了更好地學習本課內容,充分顯示同學們的學習水平,我們把全班同學分成三組,看看哪一組能獲得本節課的優勝組稱號。
出示預習提綱(見板書設計),要求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完成這些問題。
引導學生檢測預習效果。
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適時進行調控,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自學效果的檢測過程。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或板書內容進行評價,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并引導學生修正回答內容。教師依據板書,簡介本課主要內容。
學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分組依據預習提綱,閱讀課文,完成板書需要填的部分,可以小組內討論,形成共同意見,并推選一名代表準備檢測預習效果或完成板書空白內容。
海軍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前夕:第一支海軍──華東軍區海軍;
成立后的70年代: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研制出多種艦艇,如導彈驅逐艦、核潛艇等;
90年代以來: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
空軍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前夕:從屬于陸軍;
成立后的70年代: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取得戰果;制造出多種機型;并走上國產化道路;
90年代以來:現代化建設的新飛躍,自行研制加上引進,新型飛機增多。
導彈部隊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前夕:沒有;
成立后的70年代:57年才組建戰略部隊;
90年代以來:具有較強的戰斗力。
分組學習,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增強競爭意識,提高合作學習能力,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效率。
運用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通過自學本課內容,解決預習提綱中的問題。
檢測預習效果可以用以下方案中的一種:各組選出一名學生代表運用教材內容回答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完成板書空白內容。各組選出一名學生代表運用教材回答問題;教師請另一位同學根據學生回答,完成板書空白內容。各組選出一名學生代表自己邊回答問題,邊完成板書空白內容。
出示新中國成立時、我國自行研制的、xx年出訪歐洲的海軍編隊等軍艦圖片,要求學生閱讀圖片,結合本課內容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片簡要介紹我國海軍的發展歷程。
2.依據圖片和課文內容,說出我國海軍裝備的變化特征。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3.你認為我國海軍的逐漸強大有哪些重大作用?
4.有人說舊中國有海無疆,而新中國的海軍則能夠保衛祖國的海防。你認為這話是否正確?請用史實說明你的觀點。
在學生展示其探究結果時,適時進行引導,糾正學生的學習失誤,并鼓勵學生大膽探究。
人民空軍的發展還經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考驗。請幾位同學分別扮演蔣道平、美國飛行員、中朝人民,再現蔣道平空戰及空戰歸來后受到人民歡迎的歷史場景。其他同學在觀看這幾位同學的表演時,思考并準備回答以下問題。
1.蔣道平是在什么情況下抗擊美軍的?蔣道平的行為為什么能夠得到中朝人民的贊揚?你從中受到哪些啟發?
2.剛才幾位同學再現歷史場景的效果如何?應該怎樣再現歷史場景?
3.比較人民空軍和海軍的發展歷程,說出兩支軍隊發展過程中的相同點。
在學生展示其探究結果時,適時進行引導、糾正學生的學習失誤,并鼓勵學生大膽探究和體驗。
推出教材導言中的兩幅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下列問題。
1.說出兩幅圖片的主要不同點。
2.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導致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據教材的圖片材料,簡要說說我國導彈部隊的發展歷程。
4.從前面的探究過程中你能歸納出“閱讀材料,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分為幾個環節嗎?
閱讀材料,分組討論,形成共識,每組推薦一名代表,陳述自己組的答案。
1.可以依據板書內容介紹,具體內容略。
2.逐漸強大;現代化科技含量不斷增加;我國自主研制的軍艦逐漸增多。說明我國科技迅速發展;科技對軍隊的更新起著決定性作用;應從小樹立愛科學、學科學的信念。
3.保衛祖國的海防,抵抗外敵入侵。
4.正確。如鴉片戰爭時,英軍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甲午戰爭中,雖然清朝海軍裝備了近代武器,但由于清政府的腐敗而使北洋水師全軍覆滅,清政府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新中國成立后,海軍力量不斷壯大,有力地保護了祖國的海防。
幾位學生代表再現歷史場景,其他學生帶著問題,欣賞學生代表的表演。
仔細審題,分組討論,每組推薦一名代表,陳述解決問題的答案。
1.是在我國空軍剛剛誕生,敵人異常強大的情況下抗擊美軍的。因為他保護中朝人民的利益,不畏強敵,敢打敢拼,英勇殺敵,取得了輝煌的戰果。要敢于正視挑戰,勇敢接受考驗;要為保護人民利益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奮斗。
2.明確所要體驗或再現的歷史事件的發展特征;依據特征,選擇體驗或再現的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典型表現;設計體驗或再現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全力進行體驗或再現。根據學生代表的具體體驗或再現情況進行評價,評價的標準有:是否抓住歷史發展特征、是否是典型表現、是否進行設計、是否全力投入等方面。
3.共同點:逐漸強大;現代化科技含量不斷增加;我國自主研制的武器不斷增多。
仔細審題,分組討論,每組推薦一名代表,陳述解決問題的答案。
1.發生了質的變化,科技含量不同,作戰效果不同。
2.科學技術的發展;政府的重視;經濟的發展等。
3.根據板書內容進行簡介,具體內容略。
4.首先讀懂材料,明確材料的主要內容;其次回憶所學知識,把材料內容與所學知識相結合;再次認真審題,明確問題的任務;最后根據問題任務和材料內容及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其中讀懂材料、認真審題是關鍵。
本環節目的是使學生在新情境中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深化對新中國海軍發展歷程的理解和掌握。其中第二問還兼有完成情感目標的作用。第三問運用探究式學習,通過解決問題來突破本課難點。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只要意思符合即可。
如學生在探究中出現困難,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發現探究對象或對問題進行分解,以降低探究難度,使學生順利地學習探究。
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也是合作學習的過程,學生在探究時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間的合作協商。
本環節由再現歷史場景和體驗歷史發展入手,目的是引導學生在新情境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人民空軍的發展歷程。其中第一問評價再現歷史場景的體驗式學習為切入點,用問題解決的方式來實現情感目標2、突破本課的另一難點;學生在表演時要引導學生突出蔣道平的英勇奮戰和受到人民的廣泛贊譽。第二問,是為完成過程目標而設計,注意引導學生歸納體驗過程和注意事項。第三問是為完成情感目標1、鞏固情感目標2而設計的,能力要求較高。
本環節學生學習方式比較靈活,有探究、體驗等,還有調節學生學習情緒和學習氣氛的目的。
本環節由歷史圖片材料入手,目的是引導學生在新情境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我國導彈部隊的發展過程,鞏固已經實現的情感目標。其中第四問是為完成過程目標2而設計的,在前面探究基礎上,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回憶前面探究過程,再結合本環節的系列問題來回答問題。同時,在以下問題探究中要引導學生回憶探究環節和注意事項,再解決問題。
復習鞏固與深化。
運用下列問題,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重新歸納本課內容,并完成過程目標和情感目標,突破本課最后一個難點:理解“鋼鐵長城”的含義。
1.本課主要講述了哪些重要內容?根據這些內容你能說出“鋼鐵長城”的含義嗎?由新中國的“鋼鐵長城”,你能得到哪些認識?
2.本課的學習過程基本都采用了分組學習的方法,你能說出分組學習的好處嗎?在分組學習中你向同伴學習了哪些學習方法?
在學生展示其探究結果時,適時進行引導、糾正學生的學習失誤,并鼓勵學生大膽探究。
細審題,根據問題要求,重新歸納本課內容,并回憶所學相關知識,解決問題鏈。
1.人民海軍、人民空軍和導彈部隊的發展歷程。主要指人民軍隊英勇作戰的優良傳統與先進的武器裝備相結合,構筑了堅固的保衛祖國疆土和安全的防線,這就是“鋼鐵長城”。為祖國國防事業的迅速發展而自豪;為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而自豪;為祖國更加繁榮而努力學習等。
2.可以集思廣益,形成全面解決問題的答案,避免失誤。同伴的細心審題、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感染了自己等。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回答即可。
本環節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在新情境中分析和解決問題,根據問題要求重新歸納本課知識,并回憶所學相關知識,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本課知識,完成本課的過程目標3和情感目標3,實現讀史明智的教育功能。
小結
通過本課學習,我們對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壯大有了一個簡單的了解。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壯大,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的結果,也是我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表現。我國經濟的騰飛為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當然,我國人民的努力拼搏,特別是軍事科學家們的奮斗,直接促進了我國國防力量的強大。作為一名中國人,能不為我國國防力量的強大而自豪嗎!最重要的是,從我國國防力量的逐漸強大的過程中,我們學到了怎樣學習,特別是怎樣學習歷史,怎樣成為歷史學習的主人,怎樣從歷史學習中吸取成長的經驗,以更好更快地成長。
布置課外活動任務:預習下節課內容;收集有關新中國國防力量發展的圖片等。
第14課 鋼鐵長城 篇4
【課程導入】
同學們,大家能猜一猜這是中國軍隊的什么現代軍事裝備嗎?
。ㄉ蠄D為中國新一代導彈驅逐艦,下圖為中國自行設計和研制的殲8戰斗機)
你想知道人民解放軍有哪些武器裝備嗎?改革開放后,人民軍隊有哪些變化?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你一定會對人民軍隊有所了解。
【知識網絡】
【學習探索】
1.你知道我國的“建軍節”是哪一天嗎?請介紹一下它的由來。
2.結合教材,列舉人民軍隊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3.在革命戰爭年代,人民軍隊不怕犧牲,浴血奮戰,打出了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人民軍隊在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以及促進經濟建設方面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自我測評】
一、選擇題
xx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多少周年?(。
a.61周年 b.71周年 c.81周年 d.91周年
二、連線題
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研制成功 20世紀70年代
我國成功仿制殲5型殲擊機 20世紀60年代
我國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20世紀50年代
【資料:】
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于1949年4月23日正式成立,其主要任務是獨立地或協同陸軍、空軍防御敵人從海上入侵,保衛領海主權,維護海洋權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主要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航空兵、岸防兵和陸戰隊等兵種以及各種保障部隊組成,編有北海、東海、南海三個艦隊和海軍航空兵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現已成為一支兵種齊全、常規和尖端武器兼備、具有立體攻防能力、能有效保衛國家領海的戰斗力量。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誕生于1927年8月1日,是人民解放軍陸地作戰的主力,也是各軍兵種中歷史最久、在歷次作戰中發揮最出色的一支部隊。經過七十多年的建設,人民解放軍陸軍編有步兵、炮兵、裝甲兵、防空兵、電子對抗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專業兵種,已發展成為一支具有強大火力、突擊力和高度機動能力的多兵種合成軍種。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其主要任務是擔負國土防空,支援陸、海軍作戰,對敵后方實施空襲,進行空運和航空偵察。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已發展成為一支由航空兵、高射炮兵、地空導彈兵、雷達兵、空降兵等多兵種合成,由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運輸機等多機種組成的現代化軍種。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簡稱二炮,組建于1966年7月1日,是以地地戰略導彈為主要裝備、擔負戰略核反擊任務的軍種。其主要任務是遏制敵人對中國使用核武器,在敵人對中國發動核襲擊時,獨立地或聯合其他軍種的戰略核部隊對敵人實施有限而有效的自衛反擊。第二炮兵部隊由近程、中程、遠程和洲際導彈部隊以及各種保障部隊組成,在保衛祖國安全、維護世界和平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思維拓展】
1985年6月4日,鄧小平宣布中國政府裁軍一百萬。在擴大會議上,鄧小平說:“減少一百萬,實際上并沒有消弱軍隊的戰斗力,而是增強了軍隊戰斗力。即使國際形勢惡化,這個裁減也是必要的,而且更加必要!
請結合我軍的現代化建設,談談你對這段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