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生物的變異(八下生物教案)
同,但是小貓仍舊是貓,并沒有變為其他生物。 提出問題:為什么說變異是在遺傳的基礎上的變異?這種說法是否有根據? (二)變異的原因 1.外界環境的影響: 在我們觀察到的變異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環境的影響產生的。在我們剛才提出的變異現象中,哪些是屬于這一類? 提問,討論:同一品種的小麥種在不同的田里,小麥的麥穗有大穗、小穗,產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證明這些差異是由于環境影響造成的?將大穗和小穗上的種子收獲后分別種到田里,它們的后代會如何? 小結:田中小麥的大穗和小穗的變異是由環境變化引起的,這種變異一般是不能遺傳的。 提問:什么因素引起的變異可以傳遞給后代?我們再來看看另一種情況。 2.遺傳物質的變化: 提問,討論:一個孩子單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雙眼皮,這種變異是怎樣產生的?這種變異是否可以傳遞給后代呢? 我們從上一節的學習中已經知道,若這個孩子是單眼皮,他的雙眼皮的父母的基因組成一定是aa、 aa。孩子與父母的性狀不同,是因為在生殖過程中父母傳給了他決定單眼皮的基因。也就是說,他的遺傳物質組成與父母有了差異,因此產生了與父母不同的性狀。他的這種性狀可以是通過生殖過程傳遞給他的后代。 小結:這種變異是由遺傳物質變化引起的,這種變異是可以遺傳的。 根據以上變異的原因,我們將變異分為兩類: 遺傳的變異:變異由遺傳物質決定;
不遺傳的變異:變異由外界環境影響引起。 請同學們再分析兩個例子。(1)某對色覺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色盲的兒子。(2)某兄弟二人,哥哥長期在室外工作,弟弟長期在室內工作。哥哥與弟弟相比臉色較黑。哪一種變異可以遺傳?為什么? 提出問題:是否由環境影響引起的變異都是不能遺傳的變異? 一些環境因素也可能使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若環境影響引起了遺傳物質的改變,這樣產生的變異是可以傳遞給后代的。根據這一原理,人類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環境因素使遺傳物質改變而制造出能遺傳的變異為人類所用。 所以,遺傳物質是遺傳和變異這一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提出問題:變異對生物個體、對生物界會產生什么影響? (三)變異對生物個體的影響 變異對生物個體有利、還是不利?這要看變異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們看兩個例子。 小麥要獲得高產,人們采取的辦法往往是多施肥、多澆水。肥多水多,小麥的莖稈會長高,莖稈高,小麥成熟時容易倒伏,又會造成糧食減產。在這種小麥中,出現矮稈小麥,可以抗倒伏,但不會影響小麥在肥多水多的情況下長大穗。 一些玉米植株發生變異會出現沒有葉綠素的白化苗。綠色植物生長要進行光合作用,這種白化苗就無法生存下去。 提問:高稈小麥變異為矮稈小麥,綠色玉米苗變異為白化苗,這都是變異,他們對生物個體的生存有什么影
響? ——前者有利于生存,后者不利于生存。 根據變異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們可以把變異分為兩類: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 (四)變異在生物進化上的意義 變異對進化有重要意義。
地球上環境復雜多樣,不斷變化。多種多樣的生物可以適應不同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