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起源2
生命的起源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
(2)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與“生命起源的學說”相關的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 通過對生命起源的學習,培養學生開放性和發散性思維。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引導學生明確,科學的推測不僅需要嚴密的邏輯、確鑿的證據,還需要豐富的聯想和想象。
(2)激發學生對生命科學發展的關注和興趣。
教學重點
地球上原始生命產生的條件
教學難點
生命的起源
自主學習導引
1.想象原始地球是怎樣的,并嘗試說出你猜想的依據。
2.學生課前通過閱讀科普書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種觀點、收集相關資料。
3.根據科學推算:地球的形成約在 年前,原始生命約在 年前形成;它形成的最初場所可能是 。
4. 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有 。原始大氣與現在地球的大氣成分最主要的區別是 。
5. 科學家的實驗證明,在地球上生命發生之前,確實經歷了由 轉變為 的化學進化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世界各地關于生命起源的神話傳說
廣袤宇宙有無數的星體,然而只有我們蔚藍的地球母親孕育了千姿百態的生命。這些生命是怎樣來到這地球上的呢?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的祖先曾經有這樣的傳說。——“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者,引繩人也。”,這樣將學生帶入悠遠而神秘的氛圍,引導學生產生興趣
閱讀資料,通過圖片展示的廣袤的宇宙、絢麗的銀河、燦爛的太陽系行星、蔚藍的地球……感受著悠遠而神秘的氛圍,并想象原始的地球。
學生大膽解釋其中的內容。
分析想象中的原始地球
指導學生閉眼想象,并說出你想象中的原始地球是怎樣的?你的依據是什么?鼓勵學生做出大膽的猜測和想象
打開思維的閥門進行想象,用自己的生動語言描述想象中的地球。
原始生命起源的推測
小組競賽:
指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整理課前收集的人類對生命起源問題的早期認識的兩個不同觀點(神創論,自然發生說)及現代認識(宇生說、熱泉生態系統說、宇宙大爆炸、星云假說等)的資料,同時老師也向學生提供一系列的資料,讓學生在小組內初步整理,然后在全班介紹,比一比,哪些小組介紹內容精彩
展示自己通過多渠道收集的材料,發揮小組的力量,然后大膽在全班介紹本小組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