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guān);知道摩擦的利與弊。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過實驗,探究摩擦力跟物體表面受到的壓力以及接觸面的關(guān)系,并使學生嘗試運用實驗、歸納等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使學生體驗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通過對知識的應(yīng)用,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和對社會的價值。
教學重點 :應(yīng)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設(shè)計探究實驗
學習方式:探究式啟發(fā)式
二、教學準備
學生實驗材料:彈簧測力計、帶掛鉤的木塊(側(cè)面積不同)、鉤碼、玻璃板、毛巾、幾支圓桿鉛筆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新課引入
我在上學校的路上拾到了幾個臟兮兮的小玻璃球,老師用水給它們洗干凈了。現(xiàn)在,請兩個同學把玻璃球從容器中請出來。(請兩個同學上臺20秒夾球,但不易夾出)
提出問題:玻璃球為什么不好夾?——學生討論回答:太滑,摩擦力小。
你認為摩擦力是一種什么樣的力?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摩擦力。
(二)、新課學習
1、認識什么叫摩擦:
關(guān)于摩擦力,你了解多少,你還想知道什么?學生回答。
你認為怎樣能產(chǎn)生摩擦力?請同學自己感受摩擦力是一種什么樣的力,設(shè)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感受摩擦力,并體會摩擦力是幫助物體運動還是阻礙物體運動?
學生設(shè)計實驗并實踐感受: 學生將手掌放在桌面滑動,腳在地板上來回擦動等。并請學生回答。
總結(jié):我們的手、腳運動時受到阻礙的現(xiàn)象叫摩擦現(xiàn)象,這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叫摩擦力。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的哪些現(xiàn)象中存在摩擦的作用?這些摩擦中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學生思考回答。
顯然,我們需要增大有益摩擦,
教學設(shè)計
減小有害摩擦,為此,需要測量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改變摩擦力的方法。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guān):
你認為摩擦力的大小 與什么有關(guān)?請同學們大膽猜想。
(1)學生預(yù)測。
(2)教師點撥:如何測量摩擦力的大小?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內(nèi)容,注意實驗過程中要勻速拉動木塊,并思考:若要證明摩擦力大小與壓力的關(guān)系,哪些條件應(yīng)該是相同的?哪些條件是可以變化的?想好以后,如果你需要什么材料,而桌子上沒有的,可以由組長上前面來拿需要的材料。
(教師提示學生控制變量的方法)
(3)各組學生分別匯報準備進行的實驗方法。
(4)學生以組為單位,安排好每個人的實驗分工。
(5)學生按照所設(shè)計的方法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dǎo)。
(6)學生反饋實驗現(xiàn)象,并說明原因。
教師總結(jié),并板書。
3、了解摩擦力的存在和應(yīng)用,討論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學生討論,提出問題并回答。
例:人走路 a、哪里存在摩擦? b、想象:如果沒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樣子? c、鞋底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紋
例:汽車在冰面上打滑 a汽車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為什么? b、怎樣解決?(撒鹽、木屑、煤渣等) c、輪胎上為什么有花紋?
例:滑雪比賽 a、滑雪時板與雪間的摩擦有害還是有益? b、怎樣減小摩擦力?
摩擦有時有利,有時有害。因此有時我們要增大摩擦,有時又要想辦法減小摩擦。從理論上看該如何增大摩擦?又如何減小摩擦?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jié)并板書。(略)
4、研究自行車上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