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 運動與摩擦力
第六課 運動與摩擦力教學目的:1、知道摩擦力是一種阻礙運動的力。會做出測定小車摩擦力大小的實驗。2、知道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狀況(光滑、粗糙程度),運動狀況(滾動還是滑動),小車的重量(對地面的壓力)有關。教學重點:研究小車的重量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教學難點: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學準備:橡皮擦、新鞋底、長條形的三層板、兩個相同的側面為方形的瓶子或木塊、紗布、兩個同樣的圓柱形的木塊或塑料塊、小車的載重物(玻璃彈子、小沙袋或小石塊)。教學過程:一、引入 1、我們用鉛筆寫錯了字,總免不了用橡皮擦去擦。觀察一下擦過以后,紙面和橡皮擦有什么變化? 2、生活中還有類似的現象嗎? 師出示新鞋底和舊鞋底,讓學生作對比觀察;觀察新輪胎和磨損很厲害的舊輪胎的照片。 3、這些現象說明什么呢?二、探究過程1、認識摩擦力。(1)師:汽車運用時要與地面發(fā)生摩擦,走路時鞋和地面要發(fā)生摩擦,擦去鉛筆字時橡皮擦和紙之間要發(fā)生摩擦,其實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有相對運動時發(fā)生摩擦。我們再來感受一下摩擦吧。(2)實驗:將手按在桌上拖動和離開桌面拖動,比較用力大小。反復幾次,用新體會。(3)歸納:由于摩擦,物體與動時會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2、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1)討論:你們認為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學生可能會作出許多假設,需要老師對這些假設進行整理,選出物體表面粗糙或光滑、物體滾動或滑動和小車重量這幾個因素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進行研究,其他的因素鼓勵學生在課外繼續(xù)研究。)(2)預測:摩擦力的大小與這些因素有怎樣的關系?(3)分組討論:怎樣設計實驗來研究下面這幾個問題? ·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哪個摩擦力大? ·滾動和滑動哪個摩擦力大? ·小車重量與摩擦力大小有怎樣的關系?(4)交流設計的實驗方法,全班研討,確定實驗方案。 ·比較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摩擦力大小的實驗。師問:木板傾斜角度不同,使小瓶下滑的力有什么不同?明確木板越傾斜,小瓶受到沿木板向下的拉力越大。由于小瓶剛好運動起來時受到的拉力也就是小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所以小瓶在木板傾斜角度大時才運動起來說明受到的摩擦力大。·比較滾動和滑動的摩擦力。·研究小車重量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5)提問:相同載重量的小車實驗只做一次好還是多做幾次好?要不要做幾種不同載重量的實驗?為什么?(相同實驗重復做,多選幾種不同的載重量來實驗比較才能得出結論。因為只做一次實驗,結果可能是偶然的,只有多次實驗結果都相同,得出的結論才可靠。)(6)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7)匯報實驗數據,歸納:物體在粗糙表面運動比在光滑表面運動摩擦力大。滑動摩擦力比滾動摩擦力大。小車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三、板書設計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