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通過透鏡看世界(精選2篇)
4.7 通過透鏡看世界 篇1
4.7 通過透鏡看世界
一、本節三維目標要求
1.知識和技能
知道望遠鏡、顯微鏡是由多個透鏡組合而成的。
了解望遠鏡、顯微鏡的基本作用。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利用兩個透鏡組成望遠鏡的實踐過程。
經歷利用兩個透鏡組成顯微鏡的實驗操作過程。
初步學習逆向、類比的物理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宇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進行觀測的興趣。
增強學生的自然審美能力,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進一步形成科學的認識觀。
二、重點與難點
本節的重點是讓學生利用凸透鏡自行組裝望遠鏡和顯微鏡的兩個動手操作過程。
三、教學過程
1.顯微鏡
講顯微鏡之前,可以先復習一下放大鏡。用放大鏡可以看清書本上的小字等較小的物體,要想看細胞等非常小的物體,用一個放大鏡就無能為力了,這就引入了顯微鏡。
從凸透鏡成像規律知道,凸透鏡能使物體成放大的實像,凸透鏡又能成放大的虛像,引導學生去思考:先用一個凸透鏡使物體成一放大的實像,然后再用另一個凸透鏡把這個實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體了,這就是顯微鏡的原理。教學時可以在投影片畫一小物體,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投影片畫面上的這個物體,再把投影片放到投影儀上,讓學生觀察屏幕畫面上的這個物體,然后讓學生拿著放大鏡再去觀察這個物體。說明這就是顯微鏡的原理,顯微鏡是利用兩個透鏡放大作用的組合制成的。這里可以讓學生講一講感受。
照課本圖3.5-1介紹顯微鏡的結構。特別要強調兩個透鏡的組合作用,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2.望遠鏡
學過顯微鏡之后,學生知道了利用兩個透鏡的組合,可以制成顯微鏡,顯微鏡的物鏡距離要觀察的物體較近,使物體成一放大的實像。如果利用物鏡使遠處的物體成一縮小的實像,這個實像再經過目鏡放大,就能看清楚較遠處的物體,這就是望遠鏡。
照課本圖3.5-2介紹望遠鏡的結構。利用望遠鏡能看清楚遠處的物體,主要是由于望遠鏡物鏡的直徑比眼睛的瞳孔要大得多,它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線,使遠處的物體看起來更明亮。對于視角的問題,只要作簡要的介紹,
讓學生知道有這么一個概念,不要求學生完全理解。主要還是要強調兩個透鏡的組合作用。
課本中主要介紹了開普勒望遠鏡,同時可以向學生介紹其他類型的望遠鏡,擴大學生視野。
3.動手動腦學物理
1、這個實驗可以讓學生做一下,但要注意安全,不要讓燒熱的玻璃珠碰到身體。
2、把放大倍數較大(焦距較短)的凸透鏡放在靠近眼鏡的位置時,遠處物體看上去變大了;兩個放大鏡位置對調以后,遠處物體看上去變小了。為了使遠處的物體看得更清楚,就要使物體放大,所以要用兩個焦距不同的放大鏡。如果兩個放大鏡焦距相同,就沒有放大作用了。
4.7 通過透鏡看世界 篇2
1.中學生要注意儀容儀表,當你出門前整理衣著時,所選用的是( )
a.平面鏡 b.放大鏡 c.顯微鏡 d.望遠鏡
2. 歷史上第一次嘗試進行光速的測量,也是第一個把望遠鏡用于天文學研究的物理學家是( )
a.伽利略 b.牛頓 c.焦耳 d.瓦特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照相機、幻燈機的鏡頭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b、使用幻燈機時,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燈片應倒立放置
c、只要是放大鏡,無論什么情況下都能成放大的像
d、平面鏡只能成等大的像
4. 醫用體溫計的刻度部分為三棱體,橫截面如圖8所示。其正面呈圓弧形,這樣就可看清體溫計內極細的汞柱,以便于讀數,這是因為圓弧形玻璃的作用相當于 ,我們用它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 像。
5. 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用照相機給人照相時,在膠片上成的是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人離鏡頭的距離u和鏡頭焦距f的關系是( )
a. b. c. d.
6.小麗用照相機對遠處的同學進行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圖乙所示,若相機的焦距不變,要使底片的像如圖甲所示,則 ( )
a.小麗離被拍同學的距離遠些,鏡頭要往前伸
b.小麗離被拍同學的距離近些,鏡頭要往后縮
c.小麗離被拍同學的距離遠些,鏡頭要往后縮
d.小麗離被拍同學的距離近些,鏡頭要往前伸
7. 學習和生活中常用到下列光學器具:①顯微鏡 ②穿衣鏡 ③潛望鏡 ④老花鏡 ⑤汽車觀后鏡 ⑥近視鏡。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8. 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機,物體射出的光經晶狀體折射后成像于視網膜上,視網膜上成的像是 (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 d.正立、縮小的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