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寫作實踐(精選3篇)
自由寫作實踐 篇1
閱讀下面的故事。
一位叫珍妮的小姑娘偶然得到一朵“七色花”,七片花瓣,七種顏色;更為神奇的是,每撕下一片花瓣,就可以實現她許下的一個心愿。她實現的第一個心愿是帶著不小心丟失的面包圈回家,把它交給媽媽。當不小心打碎了媽媽心愛的那個小花瓶時,她又撕下一片,終于出現了讓花瓶復原的奇跡。她想和同伴玩“到北極去”的游戲,可是大家都不感興趣,于是花瓣把她帶到了北極,……很快,就只剩下最后一片花瓣了。“喲,只剩下一片了!把六片花瓣都浪費了。連一點兒樂趣也沒得到。唔,不要緊,以后我要聰明些了。”
她走到街上,邊走邊想:“我還該要什么呢?我給自己要四斤‘熊牌’糖吧。不,最好是要四斤冰糖吧。或者不要吧。最好這樣辦:要一斤‘熊牌’糖,一斤冰糖,四兩花生糖,四兩胡桃。唔,我把這些都吃了,就什么也沒有了。還有,不管怎么樣也要給小弟弟要一個粉紅色的面包圈。可是這有什么意思呢?不,最好我給自己要一輛三輪自行車。不過,干嗎呢?我騎一騎,過后該怎樣呢?有時候會叫男孩子們奪去呢。也許還會挨揍呢!不,最好我給自己要一張電影票或是馬戲票,那里總該熱鬧些。要不就要一雙新涼鞋吧,這也并不比馬戲壞。不過,說實話,那新涼鞋又有什么意思呢?可以要更好的東西呢。要緊的是別著急。”
珍妮這樣打算著,忽然看見一個很好的男孩子,坐在大門跟前的板凳上。他有很大的藍眼睛——愉快的,可是沉靜的眼睛。小男孩,和氣可愛的樣子,一看就知道不是愛打架的人。珍妮想和他做朋友。她一點兒都不害怕,走到他緊跟前,近得在男孩子的兩個眼珠里都非常清楚地看見自己擺在兩肩上的小辮子。
“小朋友,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威嘉。你叫什么名字?”
“珍妮。我們來捉迷藏吧?”
“我不行,我是跛子。”
珍妮看見他的一只腳穿著和平常不一樣的鞋子,那鞋底非常厚。
“多可惜,”珍妮說,“我很喜歡你,我真愿意同你一塊兒跑著玩。”
“我也很喜歡你,我也真愿意同你跑著玩,可是,可惜這不可能啊。沒法子,一輩子就這樣了。”
“啊哈,小朋友,你怎么說這樣的話!”珍妮叫著,就從口袋里把神奇的“七色花”掏出來,“你瞧吧。”
小姑娘說著這些話,非常小心地把最后的一片青色花瓣撕下來,把它在眼上貼了一下,后來松開手指,用那幸福得顫抖了的細聲唱起來:
“飛喲,飛喲,小花瓣兒喲,
飛到西來飛到東,
飛到北來又到南,
繞一個圈兒喲,打轉來。
等你剛剛挨著地——
吩咐吩咐如我意。
吩咐吧,叫威嘉健康起來吧!”
就在那一分鐘,男孩子從板凳上跳下來,就同珍妮玩起捉迷藏來,跑得叫小姑娘無論怎樣用力也趕不上他了。
(選自《七色花》,曹靖華譯)
現在給你這朵美麗的“七色花”,去實現你心中美麗的夢想吧!試把你的這些夢想寫下來。千萬不要輕率從事,花瓣只有七片,撕完了以后如果發覺還有夢想沒有實現,后悔就來不及了。
自由寫作實踐 篇2
范圍:當前生活
形式:生活中有許多流行語,比如:“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老師和學生一起收集這樣的流行語,從中拿出一條或幾條出現頻率最高或比較高的,就此寫一篇議論文。
寫好后看看大家的看法是否一致,如果有分歧,可以選出觀點不同的作文,在全班舉行討論或辯論。
要求:
1說真話;
2議論盡量不偏激,以理論事。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學生和老師商議,選定合適的方式進行實踐活動。
自由寫作實踐 篇3
主題:評論小說
形式: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一篇喜歡的小說,共同研讀。然后每個人寫一篇研讀報告,由大家評議,看誰寫得好,好在哪里。如果有分歧可以討論。
要求:
1重點從小說的三要素和語言入手,進行分析;
2要結合自己的認知經驗,對小說做評價。不要堆砌文學理論名詞,或者照抄他人的研究成果;
3有條件的話,應多去圖書館或上網查找有關資料;
4可參考“附錄”中“談談小說”一文。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學生和老師商議,選定合適的方式進行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