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后爆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⑴繼續學習消息的有關知識。
⑵理解本文語言運用的特點。
能力目標:
⑴培養學生搜集、篩選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⑵根據消息的特點,分析本文結構及主體部分的層次。
情意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高尚品質和科學精神。
教學建議
課文主題
本文報道了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升空時爆炸的事件,及這一事件在美國全國上下引起的震動、對美國航天事業的影響。
課文思路
這篇新聞由標題、電頭、導語 、主體構成。
標題由正標題、副標題構成。正標題"美'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后爆炸"點明本新聞報道的中心事件,概括了這則新聞的主要事實。副標題"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里根總統表示哀悼"揭示了這則新聞的事實結果,同時也作為這則新聞的內容提要。
電頭"本報華盛頓1月28日專電 記者張允文報道:"點明了這則新聞發布的地點、時間、發報人。體現了新聞的真實性、時效性、針對性。
導語 是本文的第1自然段。本文導語 簡明地概括報道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后爆炸的情況,并點明本次航天飛機失事的嚴重性。語言簡明,條理清楚。
主體是本文2至11自然段。本文主體部分是這則新聞的主干,是對本次航天飛機失事的敘述和展開。主體部分可以分兩層:第一層是2至9自然段,報道了這次航天飛機失事在美國引起的巨大反響。第二層是10至11自然段,報道了這次航天飛機失事對美國航天事業的影響。
寫作特點
1.及時,是對新聞報道的最基本要求,本文作者做到了這一點,當天事件當天報道。
2.準確。消息中涉及人名、地名、時間,做到了準確無誤,數字盡量精確。涉及科學問題注意使用術語,修飾詞語運用得當。
3.材料豐富。圍繞中心事件的各個方面幾乎都作了報道。
4.詳略得當。全文對爆炸事件及反響寫得較詳,對航天史及空難的影響寫得較略;主體部分前三層寫得較詳,因為這三個方面更為讀者關注:7名宇航員只寫一人,因為中學女教師麥考利夫來自民間,人們更熟悉她,喜愛她,寫她也代表寫了七人。
注意引導學生篩選信息
這則消息的主體部分圍繞中心事件報道了大量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提供了較為豐富的背景材料,信息量很大。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去尋找并篩選有價值的信息。
幫助學生解決難點
這則消息的主體部分在大的層次上是很清楚的,但在局部上卻有些"錯亂",例如時間順序并不很嚴格,不時地插入背景材料使得對事件的報道時有中斷。表現了消息寫法上的另一些特點。這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教師宜作適當講解,以消除學生的疑惑。
第 1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