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一中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測試卷
(一)春 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目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邊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第地聯中的“感時”和“恨別”分別與上下文的哪些內容相照應?從而可以看出它們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3分)
2、最后一聯表面寫白發寥落,實際上是寫什么?(2 分)
3、對“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兩句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這兩句詩寫春望所見。一個“破”字,視野從城到山河,令人怵目驚心;一個“深”字,視野從滿城到花鳥,令人滿目凄然,詩人的感情由隱到顯,由弱到強,步步推進。
b、這兩名詩對仗工整,圓熟自然,詩意變化。“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殘垣壁同富有生機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
c、詩意變化的又例為:“國破”與“山河在”前寫國都淪陷,城池殘破,后寫山河依舊,意思相反;“城春”與“草木深”前寫明媚春景,后敘荒蕪之狀,膽后相悖。這種詩意的變化,突出了山河破敗的景象。
d、這兩句詩以寫景為主。句中的“ 國”“山河”“城”“草木”都是詩人親眼所見的景物。
(二)
①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②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有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遺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1、這段文字選自課文《 》,作者是 ,名 ,他是 時代的著名詩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