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三峽》基礎知識及同步練習
⑷青灘葉灘不算灘, 。
⑸三峽形勢險惡:諺語:“ , ”
5、說說下列句子的表達作用。
偶爾看見一只黑色的鳥,拼命地飛,拼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
6、本文在寫景的過程中,運用了大量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你能結合實例,說說這樣寫的好處嗎?
二、同步解讀
第四段是米倉峽,又名兵書寶劍峽。距離雖是不長,水勢雖沒有以前那么急,山崖卻更加高峻。出了峽,山便低平,有一個小口,那便是有名的王昭君浣妝的地方,叫做香溪。昭君村離此四十幾里,在秭歸縣東北。杜工部詩云“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要親自到這地方,才可以領略前人用字之妙。一個“赴”字,把那里的山勢真是寫活了。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層一層地就像無數匹馬在奔馳。所謂“赴荊門”,那形勢是一點也不假的。
船過了秭歸和巴東,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峽,這是一段最奇險最美麗的山水。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山的妙處,在不單調。這個峰很高,那個峰還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還有一排,后面的后面,還有無數排,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前面無路,后面也無路。四面八方,都被懸崖阻住。船身得轉彎抹角地從山縫里穿過去。兩旁的高山,筆直地聳立著,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齊,那么險峻。仰著頭,才望見峰頂,中間是一線蔚藍的天空。偶爾看見一只黑色的鳥,拼命地飛,拼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地峰頂。江水沖在山崖上、名灘上,發出一種橫暴的怒吼,有時候可以卷起一兩丈高的浪堆。
……
過巫山即入瞿塘峽。此峽最短,不過十三四里。山勢較巫峽稍低平,水勢仍險急,因有夔門滟瀕堆阻在江中,水不得平流之故。過瞿塘峽,北岸有一峰突起,樹木青蔥,玲瓏可愛,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白帝城。那一段古城劉皇叔托孤的悲慘故事,就發生在這個地方。山頂上有一古剎,為孫夫人廟。顏色為瓦白色的墻,隱約地從樹林中呈現出來。我們走過的時候,正是下午六點光景,一道斜陽,照在廟前的松樹上,那顏色很蒼冷。遠遠地朝北望去,隱約地可以望見八陣圖的遺跡。廟里的鐘聲,同夔府那邊山上傳來的角聲,斷斷續續地唱和著,那情調頗有些凄涼。所謂英雄落淚游子思鄉的情感,大概就是在這種境界里產生的。
7.上面三段文字分別描述了長江三峽即 、 、 。
8.第一段提到的王昭君生活在 朝代。她最著名的歷史事跡是 。
9.第一段引用了在工部的兩句詩“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請問杜工部指誰?你還能寫出他的其他詩歌嗎?請舉例本段引用的這兩句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0.請用文中詞語寫出巫峽的特點: 。
11.第二段文字使用多種修辭手法以不同角度描述巫峽。請找出形容山勢的兩個句子,分別找出其使用的修辭手法或描繪的角度。
(1)句: 修辭手法:
(2)句: 描繪角度:
12.第三段文字提到了一個著名的歷史故事,是 ,這個故事發生在我國的 朝代。作者敘述這個故事意在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