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的大豆》教案2
(4) 課文怎樣說明大豆的用途廣泛?
生明確:從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是上好餓飼料和肥料,是重要;的重要材,是機械、醫藥、化工生產的原料等來說明它的廣泛用途。
4. 以上分析了全文,請歸納一下,課文是抓住了祖國大豆的哪些特點來說明?其作用是什么?
生明確:課文抓住了祖國大豆種植歷史悠久、分布地域廣闊、種類繁多、品種優良、營養價值高、用途廣泛等特點,從而具體地說明了我國大豆的栽培史、大豆的營養價值和其它用途。
5.為了把大豆的特點說得更明白,課文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舉出例子,并說說其作用。
(1) 引用說明:引用《詩經》里的詩句,說明我國種植大豆的歷史悠久;引用《汜勝之書》里的話和《七步詩》,說明汗魏時期,我國黃河流域的人民大量種植大豆,普遍煮食豆飯的事實;引用《物類相感志》里的話說明我國人民早就食用豆油了。
(2) 舉例子:列舉東北地區八種大豆品種,說明通過長期的實踐,我國勞動人民培育出琳瑯滿目的優良品種。
(3) 作比較:如把大豆的蛋白質含量同牛肉、豬肉、水質牛奶的比較,并運用數據具體說明大豆的蛋白質含量很高。
7. 課文中的許多語言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科學。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能否去掉,為什么?前兩個先示范,后三個學生辨析)
(1) 在許多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都發現過大豆的殘留印痕。(如果省去“許多”“ 殘留”,那么句子的意思就變成:所有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都發現過大豆的殘留印痕,這與事實不符。)
(2) 從西周到秦汗時期,大豆主要在黃河流域一帶種植,是人民重要的糧食之一。(如果省去“主要”一詞,那么句子的意思就變成:從西周的秦汗時期,大豆只在黃河流域一帶種植,與原意大不相同。如果沒有“之一”這個詞語,那就過分突出大豆在糧食中的地位,言過其實。)
(3) 大約在元初期,大豆在我國的廣大地區已經普遍種植。(這是根據某些資料作出的推測。如果句中沒有“大約”一詞,在時間上作絕對肯定,反而顯得不科學。)
(4) 特別是東北三省,大豆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35%以上。(“35%以上”是強調“不少于”35%,這是概數,如果沒有“以上”這個詞語,就成確數。這里用概數更合理。)
(5) 從蛋白質的含量來看,0.5公斤大豆相當于1公斤牛肉,2公斤多豬肉,或6公斤水質牛奶。(如果沒有“從蛋白質的含量來看”這個短語,那么大豆與牛肉、豬肉、水質牛奶就無從比較了。
四、 回顧小結說明文的學習要點。
五、 鞏固練習。(課后練習六)
上一篇:中國石拱橋
下一篇:核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