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作業練習
②關于文中第三自然最后一個標點符號的用法,下面有兩種意見,其中正確的一種是 。
a 這種用法是正確的。
b 省略號后面還應當再加一個句號。
3 修辭方法。
文中畫 的句子是一個比喻句,它的比喻詞是( ),喻體是( )。
4 下面是關于這篇短文中心意思的概括,其中正確的一項是 。
a 表現了馬蘭花清香而樸素的特征。
b 說明余鳳英喜愛馬蘭花是為了用馬蘭草給孩子編制玩具。
c 表現了余鳳英晚年非常懷念在延安的生活。
d 表現了老一輩意味深長地把奮發向前的進取精神傳給下一代。
六、作文。
1 范圍:寫人的記敘文。
2 要求:運用正面描寫(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外貌和心理活動)與側面描寫(人物襯托) 相結合的方法,夾敘夾議,來刻畫人物。
3 參考題目:①受人尊敬的(老校長)②為四化爭分奪秒③好(爸爸、媽媽、奶奶……)④他 (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⑤他(她)變了⑥(人物的個性特點)的(稱呼)
【例文】
生活的浪花 ——黑色的送煤老漢汗水淋漓不止。黑色的汗水,帶著黑色的煤塵,沿著銅黑的臉膛,滲入了黑色的紋溝;烏黑的大手,緊緊地攥著油黑發亮的車把;黑色的身軀,拉著黑色的煤車。
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送煤老漢,正艱難地拉車上橋,敦實的腰背躬成了直角。潮濕的路面上,留下了一長串黑腳印和車轍印——一條老漢辛勞的軌跡……“直角”終于恢復原狀了,老漢停車抹了一把汗,凝視著前方,黑眸子閃出了欣喜的光芒,接著,他又下橋上路了。
他太平常了,平常得如同大海里的一朵微微的浪花,不炫耀,不引人注目。
“啪!”兩塊蜂窩煤顛出了破舊的木格,一沾地,便四分五裂了。老漢絲毫沒有察覺,依然前行。他又聾又啞,世界對他說來,永遠是悄然無聲的。車輛碾著殘存的碎煤塊,輪底揚起一陣陣黑霧,路面上便出現了數道交錯的漸漸淡去的墨線。
老漢拉著煤車,走大街,穿小巷,挨家挨戶地送煤。他沒有文化,既聾且啞,長年累月地送著煤,淌著汗。拉著滿載的煤車出店,拖著空車回店,再裝,再送,他就是這樣毫無怨言地終年操勞著。人們對他也都懷有特殊的感情,雖無需啟齒道謝,但每次總是向他報以感激的微笑,或送上一杯解渴的茶水。老漢滿足了,每當這時,他才深深感到自己對于社會的價值:人們需要他。于是,送煤的疲勞被甩到腦后,他又信心百倍地拉車啟程了。
然而,他終于感到老了,雖說退休年齡剛過,他想到過退休,但煤車還沒有新主人,人們依然需要他,他也樂意堅持下去,但年齡終于使他力不從心了。
一天,送煤途中,一陣目眩,他栽倒了……
潔凈的病床上,躺著這位黑老漢倔強的身軀。他微微地睜開了雙眼,望著周圍的人們,望著那些店里的年輕人,目光深情而灼熱,青筋直暴的大手,顫動著。他那期待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些青年身上,雙唇一張一翕,喉結蠕動著,發出斷斷續續的幾聲嘶啞的“啊啊”聲,略略抬起手掌,緊緊地握著青年們的手……
潔白的床單蒙住了黑老漢的身軀。從此,周圍的居民只得頂風雨,冒寒暑,自己拉煤了。人們拉著黑老漢拉過的煤車,艱難地上橋,走街穿巷,每個人都在懷念著這平凡的黑老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