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骨氣>教案
文章用敵人的兇殘表明“威武”,以“折案而起”、“不愿屈服”表明“不能屈”。
這一層以聞一多橫眉怒對敵人暗殺的故事,論證了“威武不能屈”,并從“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論證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這一部分圍繞論述中心,選取了文天祥、不食嗟來之食和聞一多三個典例事例,來論證“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選例精當,論證嚴密。
這一部分板書設計:
富貴不能淫一文天祥(做大官一堅決拒絕)
貧*不能移一 食嗟來之食(行將餓死一拒絕嗟來之食)
威武不能屈一聞一多(敵人兇殘一拍案而起)
布置作業
復習課文;體會寫作特點,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 理解議論文怎樣在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基礎上解決問題。
2. 了解議論文中的記敘與記敘文中的不同之處。
教學過程
1. 概述上一課時學習內容。
文章第1到4段,提出論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然后用孟
子的話“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來解釋“骨氣”的含義。第5到9段是舉例論證部分;第5、6兩段舉了文天祥拒絕降元的事例,第7、8兩段舉了古代窮人不食嗟來之食的事例,第9段舉了聞一多怒對國民黨手槍不愿屈服的事例,論證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的這個論點。
2. 引導學生繼續分析課文。
提問:(8)最后一段是怎樣總結全文,解決問題的?、“孟子的
這些話”照應了前文,半句轉入總結,強調到現在它還有積極意義。第2句即引對無產階級骨氣的闡述,那就是“決不向任何困難低頭,壓不扁,折不彎,頂得住,嚇不倒”,最后號召我們克服困難,奮勇前進。
3. 總結歸納。
(1)這篇議論文說理的脈絡十分清晰:開頭四段提出論點,并
以孟子的三句話來解釋論點;中間五段論證論點,所選的三個事例是經過精心安排的,三個事例的順序,與孟子的三句話順序一致辭,先舉古代的,再舉現代的,既條理清楚,又表現出“有骨氣”是我們中國人的優良傳統;最后一段總結歸納,結束全文。
從內容上看,課文對骨氣的分析是逐層深入,并貫串始終的。第1段提出論點后,第2段用孟子的話來具體解釋“骨氣”的含義,第3段從歷史的角度指出每個時代都有有骨氣的人,第4段進一步從繼承的角度指出不同時代骨氣有著不同的含義。中間五段列舉三個事例,分別從三個角度論證“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個中心論點。經過舉例論證之后,最后一段才明確指出無產階級骨氣的本質特征。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提出號召,要求我們“有自己的英雄氣,有自己的骨氣”,說理透徹,理由充分,也使讀者樂于接受了。
板書設計
提出論點 事例論證 總結歸納
中國人 富貴不能淫一文天祥 古(士大夫)
有骨氣 貧*不能移一不食嗟來之食 ↓ (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