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古文知識歸納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時能夠同享那樂事,清醒后能夠用文章記述那樂事的人,是太守。
判斷句:
①環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斷語氣。譯:滁州四面都是山。)
②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譯: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間的清晨和傍晚。)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瑯琊也。
遠遠望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是瑯琊也。
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樂介詞“于”,應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譯:領會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飲酒上。)
8、《滿井游記》
1.出處:選自《袁中郎集箋校》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學家袁宏道,字中郎,號右公;代表作有《袁中郎全集》。他與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以“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鮮明旗幟,反對前七子的復古主張,世稱“公安派”,與其兄弟被稱為“公安三袁”。
a 字音:廿[nian] 靧[hui] 鬣[lie] 罍[lei] 蹇[jian] 浹[jia] 曝[pu] 呷[xia] 墮[hui]事
b 詞語:
稍和:略為暖和。 于時:在這時。未始無春:未嘗沒有春天。 墮事:耽誤公事。
古今異義:
披風:古為偏正短語,“在風中開散”的意思,柔梢披風;今作為名詞,一種披在肩上的沒有袖子的外衣。
一詞多義:
①.時:時常,凍風時作;時候,春和景明之時。
②.為:表被動,被,山巒為晴雪所洗;寫,故為之文以志之;是,人為刀,我為魚肉。
③.得:能夠,欲出不得;得意,悠然自得;得到,得道多助。
④.之:助詞,的,脫籠之鵠;舒緩語氣,不譯,如倩女之靧面;限定關系,以,郊田之外;代詞,未乏知也。
⑤.乍:初,開始,波色乍明;突然,忽然,冷光乍出于匣也。
⑥.鱗:像魚鱗,鱗浪層層;代魚,呷浪之鱗;魚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偕:一起,寵辱偕忘;和,與,偕數友出東直。
詞語活用:
①.泉而茗者:泉,名詞作動詞,用泉水。
②.泉而茗者:茗,名詞作動詞,煮茶。
③.罍而歌者:罍,名詞作動詞,端著酒杯。
④.紅裝而蹇者:紅裝,名詞作動詞,穿著艷妝。
⑤.作則飛沙走礫:飛,動詞使動用法,使…飛;走,動詞使動用法,使…走。
c.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倒裝句:
①.冷光乍出于匣也。
賓語后置,“于匣”是狀語,“出于匣”即“于匣出”,譯:冷光突然從鏡匣子里閃射出來。)
②.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
賓語后置,“于山石草木之間”是“蕭然”的狀語,正常語序應為“于山石草木之間者”。譯:在山石草木之間瀟灑自然。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賓語前置 ,“之”是代詞,代指上文所說“郊田之外未始元春,是“知”的賓語。在否定句中代詞“之”作賓語,經常把賓語提到動詞前,形成賓語前置的句式。正常語序應為“未知之也”。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這一點。
省略句:
①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省略主語“我”,即偕數友出東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