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骨氣》教案設計
四、梳理文章內(nèi)容
1.揣摩思路。教師提示:為了梳理和討論的方便,我們先來揣摩一下作者的思路,并根據(jù)思路把文章劃分為幾個部分,然后再按“什么”怎樣”為什么”的順序進行討論,力求完整、準確地把握作者的論點、論據(jù)和論證過程。
學生在討論作者思路時,意見有分歧,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1—4段為第一部分,主要提出論點并說明骨氣的含義以及今天我們對待骨氣的原則。5—-9段為第二部分,作者分別用文天祥、餓人、聞—多三個事例論證“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一中心論點。第10段為第四部分,總結全文,并指出無產(chǎn)階級應該有怎樣的骨氣。個別同學則認為第1段應為文章的第—部分,獨句成段,揭示中心淪點,顯得肯定而有力。2-9段為第二部分,先用孟子的話闡明什么是骨氣,然后用文天祥等三個具體的事例分別印證孟子三句話,這樣劃分才能顯出第二部分思路嚴密、結構緊湊的特點。對第三部分沒有意見分歧。教師指出:文章怎樣分段,本來沒有絕對的標準。—般教學參考書上都采用第一種分法,但第二種分法確實也言之成理,反映了同學們對作者思路的正確把握。老師欣賞這種獨立思考的態(tài)度。
2.按“什么”“怎樣”“為什么”整體解讀課文。學生發(fā)表意見,
生:“談骨氣”這個標題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
生:我不同意,“談骨氣’只是表明論述的范圍,第一段“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才是揭示中心論點的。(大家表示同意)
師:體會一下,這個句子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給人怎樣的感覺。
生:這是一個語氣肯定的判斷句,用“是……的”這樣的句式,給人斬釘截鐵不容懷疑的感覺。
師:你的語感很準確。下面大家討論一下,作者是怎樣論證這個觀點的。
生:作者在提出論點后,第2段就用孟子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不能移”具體說明什么是骨氣。第3、4既從歷史、傳統(tǒng)的角度進—步肯定了中國人的骨氣以及我們今天對待骨氣的原則:對歷史上有骨氣的人,主要看他是不是“堅定不移地當時的進步事業(yè)服務”。
生:從第5段開始,作者用了三個具體的例子證明了“我國經(jīng)過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漫長時期,每個時代都有很多這樣有骨氣的人”,這就支持了中心論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生:課文最后一段在肯定孟子三句話積極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出無產(chǎn)階級骨氣的內(nèi)容,既總結全文,又發(fā)出號召。
生:我有一個問題,作者所列舉的三個人物,如果按年代先后排列,應該是:餓人、文天祥、聞一多。但作者卻沒有這樣排列,為什么?
師;問題提得很好。誰能回答?
生: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三個人物完全是與孟子的三句話一—照應的;文天祥多次拒絕元朝高官厚祿的誘惑,這是“富貴不能淫”;餓人直至餓死也不吃嗟來之食,這是“貧*不能移’;聞一多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死不屈,這是“威武不能屈”。如果三個人物按年代前后排列,就跟三句話的次序不一致,思路就有些亂了。
生:我認為,這篇文章的思路,從優(yōu)點說,比較嚴謹;但同時也顯得有些呆板,讀起來不大有味道。(不少同學表示贊同)
師:同學們很會讀文章,我也同意這位同學對本文優(yōu)缺點的看法。這是一篇寫得“規(guī)規(guī)矩矩”的議論文,比較適合于初次接觸議論文的入學習,放在初中三年級學習,確實嫌“淺”了,顯得不耐咀嚼。但是我們?nèi)绻阉鳛橐粋思考的對象,仍然是可以學出趣味來的。下一課我們就來做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