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克隆技術(shù)的倫理問題》《我們這雙手》教案及練習
③少兒時期通過閱讀科普讀物培養(yǎng)起的興趣愛好和獲得的知識,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科普作家陳鈺鵬先生說:“初中是人生培養(yǎng)興趣的重要階段,一個人如果在初中階段受到優(yōu)秀科普讀物的熏陶,從而愛上科學,凡事喜歡提出‘為什么’,那么他的人生也許會因之改變。如果將來在這些學生中能出一位對科學進步有所貢獻的專家,那么對整個人類都是一大貢獻。”
④通過科普閱讀,培養(yǎng)初中生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癡迷者天安門廣場自焚事件中,19歲的女大學生陳果和年僅12歲的小學生劉思影的悲劇,向我們發(fā)出了沉痛的警示:科學精神的缺失,比文化知識的缺乏更加可怕。是否具備科學精神,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高低有時并沒有直接的關系。練習的人員中,有一些是高級知識分子,就說明了這一點。一個人是否具備科學精神,體現(xiàn)在他對待世界和人生的根本態(tài)度上,體現(xiàn)在他是否能夠用客觀、科學的眼光去分析、處理問題,體現(xiàn)在他是否迷信所謂的“權(quán)威”以及虛無的力量。
⑤隨著“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逐步實施,初中生群體對科學知識的興趣也逐漸濃厚,但科普閱讀的現(xiàn)狀卻依然不容樂觀。初中生學業(yè)重,閑暇時間少,閱讀科普文章的機會極為有限。大多數(shù)初中生只有啃課本的份兒,沒有“閑心”去品味科普的清新與芬芳。在“請寫出你所知道的科普作家及其作品的名字”的問卷調(diào)查中,只有少數(shù)同學寫出了儒勒·凡爾納、凡納·衛(wèi)斯理及其作品的名字。當然,我們不能怪罪這些“可憐的小魚兒”,因為我們提供給他們成長的“空間”太小,無法使他們自由地邀游于“海洋”。我們的科普創(chuàng)作和科普教育均未能為科普閱讀提供良好的條件。
⑥應重視科普教育,讓科普閱讀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老師要帶頭讀科普,要向?qū)W生推薦好作品,這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形成科普閱讀的風尚;各科老師講解與科普有關的教學內(nèi)容時,可以穿插講解或引導學生學習一些相關的科普知識;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學校還可以開展一些科普演講或講座活動。這些都可以極大地激發(fā)起學生閱讀科普的興趣。
⑦我們的初中生是喜愛科普閱讀的,只要我們科普作者、出版部門、學校、老師乃至全社會共同努力,科普閱讀就一定會得到普及。讓成長的心靈灑滿科學之光,我們民族的明天也將是一片光明!
1. 如果把本文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從第①段到第 段,第二部分先寫_______________,再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號召全社會為普及初中生科普閱讀共同努力。
2. 本文是從哪三個角度論證“在初中生中掀起科普閱讀的熱潮,提高科普閱讀的水平,已經(jīng)是當務之急”這一觀點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揣摩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完成下面兩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