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驕傲,我是一棵樹》課堂教學實錄
一棵樹 熱愛生活 無論生在何處 愿為人類獻身的人
關愛人民 (象征)
獻身人類
點評:
作為一節示范課,無論是教師個人教學才能,課堂教學效果,還是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都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
首先,教師教學語言流暢,思維清晰,教態自然,教學基本功突出,體現在教師配樂朗誦詩歌、啟發學生思維、板書等教學環節上。其次,課堂上,氣氛始終是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師巧妙提出問題,注意適時啟發學生,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積極主動地闡明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體現了“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一理念。同時注意到了師生、生生間互動交流,并將教師的角色定位在組織者、引導者和平等交流的伙伴上,很好地實踐了情感教學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朗讀理解”的第三個環節——“評一評”,教師提出朗讀要求之后,由學生個別朗讀體驗,教師請學生先作簡要點評,然后教師自己再做進一步評價,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培養了學生的欣賞力,還鼓舞了學生的自信力,這也是課堂氣氛民主、和諧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這節課上,教師還很好地實踐了“整體教學”的教學設計理念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課堂活動的教學方法較為多樣和靈活,教學過程想方設法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教者對于“新課標”指出的三個“維度”的理解和實踐運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中,教師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一棵樹”的形象以及詩人所表達的感情,通過反復誦讀,多種形式地解讀,師生之間的平等探討,幫助學生真切體味詩歌的藝術特色,也引導學生明確了一種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獻身人民,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當然,教學中難免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問題,如,教師教學語言不僅要流暢,還應該充滿激情,有抑揚頓挫之感。現代教學手段要熟練掌握和運用。
注: 授課地點:蚌埠31中 執教者:孫莉
授課時間:2006年4月21日上午第四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