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會》八下15
16、《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云南歌會的情趣與盛況。
2、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框架,使學生能夠準確地說出文中三個歌唱場面的內容與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課文,欣賞品味文中語言片段。
2、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及教師的點撥,學會自主解讀文章。
3、在認真研讀文章的前提下適當進行小型的研討交流活動,領略文中優美的意境,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4、延伸拓展,橫向比較,體味各地民謠民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在歌會場景所觸發的情感,學會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本文是一片極富情趣的散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面中的唱歌的情景,三個場面的內容各是什么,寫作手法上的不同特點。
教學難點:1、環境描寫的對表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⒉賞析、積累文中優美的詞句;體味文中蘊含的喜愛之情。
【設計思路】
本篇課文用兩課時完成。按照整體感知——研讀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學,以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指導學生閱讀,組織學生討論第一課時要求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文章圍繞云南的歌會寫了哪幾個場合的歌唱情景,重點寫了什么,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云南歌會的特點。還要把握不同場合的歌唱又怎樣的特色。在寫作方法上,不同的內容是怎樣表現的。畫出文章中自己所欣賞的語段,通過反復研讀,及比較閱讀體會文章寫法和語言上的特色。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課外收集有關民歌的資料,在拓展中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學生利用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淳樸 即物起興(xìng) 引經據典 悠游自在 龍吟鳳噦(huì)
2.收集有關民歌的資料及沈從文表現湘西農村生活的有關文章。
3.教師搜集資料準備制作幻燈片,采用多媒體電腦教學。
【學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相信同學們都喜歡聽歌吧 。近幾年來,各種個人演唱會風起云涌。你最喜歡誰的演唱會? 能把當時的場面描述一下嗎?(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情緒,活躍氣氛。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及時評價。)
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歌會——云南的歌會,我們來一起欣賞。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了解作者: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有《沈從文散文選》等。(學生收集資料,進行交流,教師補充介紹)
2.積累字詞:蹲踞、酬和、譬喻、淳樸、 即物起興(xìng)、 引經據典、悠游自在、 龍吟鳳噦(huì)、迤西yí 、熹微xī、鳳噦huì、 當行háng 、出色、 規矩。
3.整體感知:
(1)、讀了全文,你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學生可能說得五花八門,教師可引導學生歸納出三種不同場合下的民歌演唱會。)
山野對歌 山路漫歌 村寨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