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的聽課與評課
師:用分層概括的方法我們理清了小小說的故事情節,一個曲折、動人的故事就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了。離異的媽媽與王小亮的感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的心。文中除了這兩個人物還涉及到其他人物吧!
眾生:王小亮、親媽媽、后媽、父親、老師、同學和傳達室的老頭等。
師:讓我們再細讀文章、抓住細節,選擇最感興趣的人物,用“我最了解 (人物),由文中第 段 (句子),可知他(她)是 的人”的句式,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給同學們一些時間做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先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然后再舉手示意老師。
(屏幕顯示:細節概括及句式。)
(學生再讀文章并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師:很多同學準備好了,已經舉手示意我了,我們開始交流吧!
生:我最了解小亮的親媽媽,由文中第2段的“她,倚著學校門口的一棵楊樹,一動不動,宛如一座雪雕。”可知她是一位愛孩子的母親。
師:說得真好!你能用過去老師教給大家的方法,對這一句做進一步的賞析嗎?
生:能。句中用了動詞“倚著”,說明她站在那兒時間很久了。而且還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說明媽媽專心致志等候放學后兒子的出現,體現她對兒子的至愛親情。(眾生鼓掌)
師:同學的掌聲是對你最高的評價。
生:我最了解小亮,由文中第22段的“小亮起得特別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凈,再掏米、添水、捅火、坐鍋,然后才背上書包拿塊冷饃悄悄溜出門。”可知她是一個非常勤勞的孩子。
眾生:啊?
(眾生疑惑、議論,紛紛舉手,要求發表個人看法)
生:小亮不勤勞。
師:小亮不勤勞嗎?
生:不是小亮不勤勞。我是說作者寫這句話的目的不是要說小亮勤勞,而是說他生活艱苦。后媽對他不好,虐待他,本來都該大人干的活卻讓一個八歲的孩子來做。爸爸也不關心他,專門聽后媽的教唆。
師:你的評論要有依據喲!
生:前文都寫了。第19段寫“小亮喜歡吃的奶糖好久沒嘗過了”;分糖時,“連那只張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這都說明他生活艱苦,最起碼的溫飽都得不到滿足。第20段還寫,吃剩的糖無處放,“他好像又看到:現在的媽媽揚起細眉在爸爸的耳邊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氣勢洶洶的向他走來。”這些都說明小亮生活艱苦,后媽、親爸都對他不好。
師:你真善于發現。你不但了解了小亮,他的爸爸媽媽你也了解到了。
生:我也想說一說小亮。我最了解小亮,由文中第19段的“他那雙小手在衣服上來回蹭著,微微思考了一下,笑咪咪的給每個小朋友發了一顆,給要好的伙伴發兩顆,又恭恭敬敬的給了老師五顆。”可知她是一位非常懂事善良的孩子。還有第20段“迅速將糖埋入路邊的雪堆中,還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可知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生:老師,我想關注一下這位偉大的母親。我最了解小亮的親媽媽,由文中第3段的“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熱切的光。”可知他是一位深愛孩子的母親。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描寫他的眼神從黯淡到熱切,這可以看出離異后不能經常見到兒子她是悲傷的,電鈴一響即將見到兒子,內心又是無比激動的。
師:你分析的真好。
┅┅┅┅